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采用低频超声(20kHz,78W)辅助电催化氧化(Ti/SnO2-Sb/La-PbO2阳极)去除水中氟康唑,并考察其降解机制.低频超声不能有效降解氟康唑,但低频超声辅助提高阳极表面·OH产率(81.95倍)、污染物的传质效率和电极微界面电子传递能力,进而使氟康唑电催化降解准一级动力学常数由0.134min-1提升至0.180min-1、矿化动力学常数提升29.03%.当超声功率从26W提高至130W时,氟康唑的降解动力学常数提高42.68%;电流密度从2mA/cm2升至20mA/cm2,氟康唑的降解动力学常数提升24.00倍.氟康唑的主要降解机理为·OH间接氧化(贡献率:82.45%~85.71%),主要降解路径为脱氟、断键、环化和氧化,最终生成甲酸、草酸、NO3-和F-等小分子产物.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土地利用减碳增效系统仿真及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碳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经济效益是利用土地的目标之一,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利用减碳增效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系统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的视角,梳理复杂系统内变量间的反馈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SD)进行建模,将约束条件纳入到多目标规划(MOP)中,实现MOP与SD模型整合,进行系统仿真并得出优化后2020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结果显示,利用SD-MOP模型能够实现减碳增效目标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2008年真实值相比,耕地、林地、牧草地及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0.33×10~4、30.17×10~4、0.08×10~4和16.37×10~4 hm~2,其他农用地及未利用地分别减少7.23×10~4、33.15×10~4 hm~2;与无约束SD单模型仿真相比,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减少了58×10~4 t,经济效益年增长率维持在3.58%,优化方案具有可行性。SD-MOP模型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兼顾了土地利用碳减排和经济效益增长的双重目标,能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揭示中国南方丘陵地区河谷城市的空间演变过程和特征为目的,以上饶市城区为例,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1988~2013年间上饶市城区城市用地的时空演变过程、特征及驱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3年的25 a间,上饶市城区城市用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城市形态的演变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时间序列上,不论扩展幅度还是扩展速度,2001~2013年间的值均高于1988~2001年间的值,前后两个时段的扩展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空间格局上,上饶市城区以老城区的中心广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先后经历了放射性扩展、组团式分散扩展两个阶段,同时呈现出明显的方向分异性,西南和西为其主要扩展方向,而其东南方向的扩展速度最为缓慢。自然环境中的地貌对上饶市城区城市用地的扩展起到很大的限制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政策规划等因素成为城市用地扩张与时空演化的外在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为阐明南太湖地区传统和新兴的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残留分布,并分析这类污染物对当地人类的潜在健康风险,本研究检测了从中国南太湖流域采集的6种常见可食用鱼的4种组织(肝脏、肾脏、脾脏和肌肉)中的PFASs浓度.在所有鱼类组织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以483 ng·g-1湿重的高浓度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全氟壬酸(PFNA)、全氟十一酸(PFUnDA)和全氟十二酸(PFDA)也拥有较高浓度.与传统全氟烷基酸(PFAAs)相似,新兴污染物6∶2氟调聚物磺酸盐(6∶2 FTS)和8∶2氟调聚物磺酸盐(8∶2 FTS)在鱼的肝脏中含量最高,然而全氟辛烷磺酰胺(PFOSA)在肾脏和脾脏中含量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其在鱼体内发生生物转化.鱼类体内的PFAS浓度可能与鱼类生活的水位和捕食习惯有关,在中下层水域活动的底栖肉食性鱼类体内的PFAS浓度更高.经计算,所有鱼类的全氟辛烷羧酸(PFOA)和PFOS的危害比(HRs)分别为0~0.0134和0.660~1.54,在6种鱼类中,花?和红鳍鲌的HRs超过1.0,这意味着经常食用这两种从南太湖采集的鱼类,可能危害食用者的身...  相似文献   
16.
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结合酸化吹气装置对水样中的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条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浴温度80℃,流量150 ml/min通氮气30 min为水样释放游离二氧化碳的最佳条件。总有机碳分析测定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含量方法的建立为水质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璐  董捷  徐磊  张俊峰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5):1003-1015
开展功能区土地利用碳收支评估并构建碳补偿分区优化框架,对于制定适应各功能区低碳策略、指导补偿额度流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武汉城市圈县域为基本单元,在分析主体功能区划下土地利用碳收支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SOM-K-means模型、二维关联矩阵等方法,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碳补偿类型区划分及优化。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地区差异显著,呈现“西高东低,中心最高”空间分布格局;主体功能区划下土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均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特征,碳吸收与碳排放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对空间分布趋势;武汉城市圈共有16个碳补偿支付区、11个碳补偿获补区以及12个碳补偿平衡区;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目标,最终形成7类碳补偿空间优化区,并对每一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发展方向及策略。  相似文献   
18.
改良剂对土壤铜镉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一次性添加木炭、石灰和磷灰石稳定化修复4年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中铜镉有效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的添加提高了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的含量,使铜镉由活性态向非活性态和潜在活性态转化,其中磷灰石和石灰的处理效果优于木炭处理; Biolog测试发现,培养192h,木炭、石灰和磷灰石处理土壤AWCD值(0.61、0.76和0.70)分别是对照的1.33、1.65和1.52倍;且Shannon和McIntosh指数均较对照有所提高,表现为:石灰 > 磷灰石 > 木炭,表明改良剂处理后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提高了其功能多样性.PCR-DGGE分析结果显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细菌优势群的数量显著增加,木炭、石灰和磷灰石处理Shannon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0.22、0.39和0.2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酸度和重金属有效性是影响稳定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细菌结构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国海岛开发利用已掀起了新的热潮。未来岛群开发将成为海岛开发的一个重要模式。本文通过对国外典型岛群经济开发活动的案例研究,归纳总结其成功模式和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四方面我国岛群经济发展的管理对策建议,即开展区域用岛区块选划和规划编制、编制区域用岛区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对国外海岛规划政策以及海岛开发活动跟踪研究、加强区域用岛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进行公路潜在的地质灾害点监测预报对维护公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公路地质灾害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监测预报系统涉及数据面与类型多的特点,根据系统功能要求研究了以面向对象的方法组织系统数据,灾害预报的实质是对潜在灾害点所表现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将预报所涉及的各类实体分为6个基类,依据基类内各类实体特点将各基类划分成几个子类,构建了基类实体之间的以及实体与属性之间关系模型,实现了各种类型数据的有机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