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处理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艳  何德文 《环境保护科学》2004,30(2):21-22,29
论述和比较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各种控制技术,提出电场处理因其高效、成本低廉和不带二次污染等特点,是未来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极有前途和实用的处理技术,并结合目前研究进展指出该技术的不足和亟待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32.
北京市大兴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8,自引:9,他引:99  
在面积为1039km2的北京市大兴区布设了70个取样点,测定了其表层土壤重金属Cu、Zn、Pb、Cr、Cd、Ni、As、Se、Hg和Co的含量.统计结果表明,除As和Se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含量.只有个别地方Cd的含量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而其余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过其二级标准.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10种重金属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了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发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目前大兴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污灌,特别是来自凉水河、新凤河和凤河的污水,应重点对这些河流周围的排污企业进行治理,严格执行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3.
在建立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物反应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TNT废水的降解参数方程,并与实测值比较,基本吻合,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ICP-AES测定电镀污泥中的Ag,Cu,N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用王水消解-氨水浸取含银电镀污泥试样的预处理方法,并对试样预处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分别在碱性和酸性介质中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仪直接测定污泥中Ag,Cu,Ni等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下,Ag,Cu,Ni,Al,Ca,Fe加标回收率为97%~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的试样测定含量范围为0.01%-12.5%(干基试样)。  相似文献   
35.
王志颖  刘鹏  徐艳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5):1430-1440
采用水培法,研究两个油菜品种华油2790(铝敏感型)和中双7号(耐铝型),在4个铝浓度(0、50、100、200μmol· L-1)和外源抑制剂Mersal(5.μmol·L-1)复合处理下,根系分泌柠檬酸、苹果酸、总有机酸和4种根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短期、低浓度的铝胁迫使油菜根系分泌的柠檬酸、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以及代谢相关酶活性总体上有所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铝浓度的增加,均有所降低.加入Mersal后,与单铝处理相比,柠檬酸含量下降,苹果酸含量增加,柠檬酸合酶(Citrate acid,CS)、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乌头酸酶(Aconitase,ACO)活性下降、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ase)活性有所增加.结果证明:抑制剂Mersal加重了铝毒对油菜的伤害,破坏了油菜根系代谢中有机酸对铝毒的缓解机制,且在铝敏感品种华油2790中表现更明显,油菜主要可以通过调节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增加苹果酸等的分泌,调控PEPCase的活性等来应对低浓度,短时间的铝胁迫,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铝毒害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典型物流城市临沂市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中PM_(2.5)化学组分特征,探讨污染成因,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6个采样点连续采集28 d的PM_(2.5)样品,并对其离子、元素、碳组分进行分析.采样期间PM_(2.5)质量浓度均值(145. 2±87. 8)μg·m~(-3),日均值超标率为82%; 2次污染过程中PM_(2.5)均值浓度分别为(187. 3±79. 8)μg·m~(-3)和(205. 3±92. 0)μg·m~(-3),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的5. 4和5. 9倍.化学组分质量重构结果显示二次无机离子(SNA)是冬季PM_(2.5)的主要组分(所占质量分数为51. 2%),其次为有机物OM(23. 8%),再次为矿物尘MIN(12. 7%).结合污染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趋势和累积速率发现,第1个污染过程中SNA和OM是引起PM_(2.5)浓度增加的原因之一,第2个污染过程中SNA是导致污染的主因,硫氧化率(SOR)、氮氧化率(NOR)和OC/EC比值的日均变化趋势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 PMF源解析结果表明,临沂市冬季大气PM_(2.5)的首要源类为二次颗粒物和生物质燃烧混合源(分担率50. 0%),其次为燃煤源(16. 8%)、机动车(12. 9%)和城市扬尘(10. 0%),再次为工业源(5. 3%)和土壤尘(5. 0%). 2次污染过程中二次颗粒物的贡献较之冬季平均有明显增加,说明不利气象条件下二次颗粒物的生成、累积是导致重污染期形成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