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有机溶剂邻二氯苯中温法溶出模拟光伏组件的封装材料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探究了不同条件下EVA的溶出率及模拟组件的分离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有机溶剂中温法处理EVA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60 ℃、固液比(光伏组件个数与邻二氯苯体积之比,个/mL)4∶100、搅拌转速800 r/min、反应时间240 min的最佳条件下,EVA的溶出率为95.0%,模拟组件的分离率达100%。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转速>固液比。反应前后邻二氯苯的主要官能团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大海柱状沉积物岩芯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C/N指标综合分析,研究了营养盐变化垂向演化特征。根据有机指数评价法、有机氮评价法和沉积物总磷的评价标准评价了营养盐状况,并且结合粒度探寻其来源。结果表明:岩芯深部(39~28 cm)营养元素处于自然沉积状态;岩芯中下部(28~16 cm)OM与TN来源相同,营养指标的变化主要是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岩芯中上部(16~7 cm)OM和TN含量的减小在很大程度受到粗颗粒物质的影响,证实了降水量下降对该时期沉积物各项指标含量的影响;岩芯上部(7~1 cm)有机质数由尚清洁类型向有机污染类型转变,有机氮属于有机氮无染类型,总磷为重污染。C/N说明有机质以内源碎屑为主,各营养指标增加明显并处于较高的阶段,说明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加剧,因此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仍是大庆地区水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冶金行业环境污染物的特征与监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凡 《环境工程》2013,31(1):108-111
冶金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在其制造体系中大量的物质、产品流、废弃物、能量转换过程、多形式的排放过程都对环境造成不同层次和程度上的影响。针对不同工艺产生的污染物特征及主要污染物的种类,综述了环境监测运用的各类监测技术、监测方法,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K-ε双方程模型,对半干法脱硫塔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几种不同类型的烟气分布器对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塔体内部增设烟气分布器时明显改变流场的分布,通过改变烟气分布器的结构,实现烟气流动的速度矢量、压力梯度和能量在脱硫塔体内部均匀分布,增加脱硫剂与SO2接触的几率,提高脱硫塔反应效率.研究结果为脱硫塔体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考察了白泥的物化特性、白泥脱硫浆液的特性,并对w(白泥浆液)、pH等因素对脱硫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国电肇庆热电有限公司2×350 MW超临界锅炉机组上开展了工程化应用研究,对比研究了白泥脱硫与传统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的性能与石膏副产物特性.结果表明:w(白泥浆液)和pH对脱硫效率影响较为明显,w(白泥浆液)低于12.5%的条件(5.0%、8.0%)下,pH由10.0减至6.0时,脱硫效率逐渐减小;w(白泥浆液)为12.5%的条件下,pH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在三层浆液喷淋填料塔内,液气比为8 L/m3,空塔气速为0.4 m/s,脱硫效率最高可达96.7%以上.350 MW燃煤电厂白泥脱硫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单塔双循环工艺,在运行负荷为240~249 MW范围内,ρ(SO2)为1 948~1 999 mg/m3的条件下,白泥脱硫的效率(99.25%~99.49%)优于石灰石-石膏法(99.18%~99.20%);白泥作为脱硫剂时,烟气出口ρ(SO2)最低仅为10 mg/m3,可满足超低排放标准对SO2控制的要求.研究显示,与石灰石-石膏法生成的石膏副产物相比,白泥脱硫石膏在酸不溶物、含水率等指标及外观方面基本接近,符合建材制品要求,满足副产物资源化要求.   相似文献   
16.
燃煤工业锅炉减排NO_x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燃煤工业锅炉NOx排放、污染现状和国内外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提出燃煤工业锅炉NOx控制对策和措施,并提出低氮燃烧是降低NOx排放的最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王晓迪  臧淑英  张玉红  王凡  杨兴  左一龙 《环境科学》2015,36(11):4291-4301
2012年2~4月采集大庆湖泊群18个典型湖泊30个水体和36个鱼体样品,并对水体和5种鱼组织(鱼鳃、肝脏、鱼脑、肾脏和肌肉)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水中PAHs总量为0.2~1.21μg·L-1,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月亮泡.利用统计学聚类分析方法对18个湖泊水体PAHs浓度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应用PAHs比值分析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对不同湖泊组湖泊水体PAHs分别进行来源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8个湖泊水体PAHs浓度统一聚类分成4个湖泊组,其中月亮泡(YLP)和东大海(DDH)两个湖泊分别单独成一类,其他14个湖泊被聚类分为XHH组和DQSK组两个湖泊组.湖泊水体中PAHs除了YLP组主要来自石油污染,其他湖泊PAHs的输入均为木柴和煤燃烧所致.根据国际和国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大庆湖泊群4个湖泊组水体PAHs浓度水平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其中YLP组和XHH组大部分水样中PAHs浓度超出美国环保署(US EPA)规定的16种PAHs限量值,尤其YLP组中致癌性最强的苯并[a]芘浓度已经超过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而DQSK组和DDH组也有少量几种PAHs超出水质标准.大庆湖泊群鲤鱼种和鲢鱼种5种组织器官内16种PAHs浓度检测结果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鲤鱼鳃中的蒽浓度显著高于鲢鱼鳃,其他15种PAHs在两类鱼种中无显著差异.而同鱼种不同组织器官中PAHs浓度存在明显差异性,肝脏和肾脏作为污染物外源传播的主要器官,其浓度明显高于肌肉、鳃和脑组织中PAHs的浓度,是PAHs在鱼体内累积的重要器官.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和淡水鱼消费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4个典型湖泊组水体中PAHs对水生生物生态风险均较小,鲤鱼和鲢鱼鱼肉消费也均无饮食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8.
300 MW燃煤机组烟气控制装置对气态汞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EPA OH法对烟气中不同形态汞的气态汞进行测试,研究300 MW锅炉的袋式除尘、静电除尘和湿法烟气脱硫对气态汞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静电除尘器对气态汞的去除效率仅为32.50%,对颗粒态汞的去除效率达76.88%,而使用袋式除尘器对气态汞的去除效率可达44.33%,可脱除99.92%以上的颗粒态汞;应用湿法烟气脱硫对二价汞的去除率可达49.03%.通过对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等燃煤副产物汞含量分析发现,脱硫石膏中汞的含量最高达0.77 mg/kg,汞及其环境毒性是燃煤副产物安全利用时需要注意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纪兰  王凡 《环境工程》2013,31(3):144-146,102
利用蒸馏装置蒸出钢渣中的氯离子,使用硝酸汞滴定方法进行滴定,选用两种钢渣,在不同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分析测定的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操作,重现性和准确性都比较高,作为钢渣中氯离子的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生物滞留池的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选取珠海市3个典型生物滞留池为样点,采集19个土壤样本,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生物滞留池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探讨了细菌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及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珠海市生物滞留池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还含有大量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糖化细菌门(Saccharibacteria)、蓝菌门(Cya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细菌群落。生物滞留池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细菌群落结构受生物滞留池中植被类型的影响显著,受土壤深度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因子分析发现,总有机碳(TOC)、总硫(TS)、总氮(TN)、铵氮(NH+4-N)和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