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根据南京地震台一系列地电地磁同场观测时对地磁干扰的研究试验结果,南京地震台在新地电场地建设和新沂地震台在地电外线路的改造中,都注意使供电线路的“单线段”远离地磁观测室,使地电对地磁的干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2.
三峡水库蓄水对香溪河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监测论证三峡建库后形成香溪河回水库湾水环境条件改变特征,评价表明水质由轻污染至重污染趋势发展。确定库湾周边的工业、生活污染点源、磷矿面源是构成水污染的主要负荷。指出溶解氧沿河道下游沿程逐渐减小,复氧系数降低,是引起水质恶化,破坏库湾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磷浓度过高将引起三峡水库局部水域富营养化,预测了总磷浓度沿程变化趋势。针对已发生和潜在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加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立项建设污染治理工程、开展河湖水域接触氧化直接净化技术的科研究和实践、制定《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法》地方法规、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项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3.
城市直接承受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城市本身总体的环境变化趋势如何报道甚少。本文对已积累了15年以上的葛州坝工程建设前后宜昌市环境动态监测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工程建设使城市环境组合变迁的趋势作了研究探讨。作者认为,在城市中进行人类大型的工程建设活动将导致城市环境状态巨大的转换,城市环境各要素随之变迁而重新组合。工程建设的本身不仅是建立了一个工程系统,而且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新的城市社会环境生态组合系统。  相似文献   
24.
南京地震台在“九五”期间 ,根据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对外开放、超前技术考虑、保护观测环境等原则对台站环境进行了改造 ,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5.
水环境承载能力调控与水质信息系统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承载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体现,它具有很强的动态、空间时空、水量水质兼顾、补偿等特性。建立水质信息系统基础平台,科学地利用和调控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本文就水环境承载能力调控与水质信息系统模式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中国实情提出了建模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6.
南京基准地震台于 1998 0 6建立了大地电场观测系统 ,同年开始观测。本文介绍了场地建设概况 ,并根据其初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地电场的一些机理特征 ,在大地电场的背景消除方面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27.
南京基准地震台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管理的最早地震台站之一,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南京基准地震台地处著名的南京市中山陵风景区内,周围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环境得天独厚.台站设有测震、地磁、地电、形变、短水准观测项目,是一个综合型的地震监测台站,并承担着全球大震速报、全省地震速报、地震前兆监测任务及与国际、国内资料交换的任务.在南京基准地震台的历史变迁中,始终把地震监测、科学研究放在第一位,留下了珍贵的地震观测资料,为我国地震事业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28.
29.
以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定量综合集成模拟处理复杂系统的方法,应用于宜昌市城市环境灾害防御决策中,经定性与定量计算,提出宜昌城市灾害防御多目标管理决策结论,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实际可行的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30.
城市直接承受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其城市本身总体的环境变化趋势如何,环境影响后的评价怎样至今报导甚少。本文对已积累了15件以上的葛洲坝工程建设前后宜昌市环境动态监测资料数据进行了研究,对工程建设使城市环境影响重新组合变迁的趋势作了综合分析评价。作者认为,在城市中进行人类大型的工程建设活动将导致城市环境状态的巨大转换,城市环境各要素随之变迁而从新组合。工程建设的本身不仅是建立了一个工程系统,而且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城市社会环境生态组合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