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416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受益范围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玉  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徐洁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0):1742-1754
风蚀是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农牧交错带面临的严峻问题。论文以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为例,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了当地生态系统提供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通过空间插值获得了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范围及其获得效益的相对大小,确定了受益范围内的土地覆被、受益人口及GDP。研究结果显示:1)2010年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大部分发生在春季,其流动路径主要往功能区东部和东南部区域延伸;2)防风固沙受益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6%,主要位于功能区东部和南部地区;3)功能区受益的人口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75%,受益GDP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67%。未来可以根据受益区获得防风固沙效益的相对大小确定受益区不同区域横向生态付费金额,以补偿当地采取防风固沙措施导致的经济损失和投入,实现地区间公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2.
以新鲜克氏原螯虾壳为原料,比较了冷冻干燥、常温风干和烘干3种前处理方式对克氏原螯虾壳虾青素的提取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料液比例、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次数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虾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丙酮的萃取效果优于无水乙醇和石油醚,风干和烘干处理的虾壳虾青素提取量显著低于冷冻干燥处理,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温度30℃、时间2 h、重复提取2次。最佳提取条件下2次提取的加标回收率为99.2%,新鲜虾壳虾青素平均提取量为148.2μg/g。  相似文献   
123.
文章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研究西北内陆某城市河段南北侧断面水体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三维荧光指纹特征。结果表明:河段南北侧断面CDOM均存在3类明显荧光峰:峰A(λ_(Ex)/λ_(Em)=239/430)为紫外光区类腐殖质荧光峰,峰B(λ_(Ex)/λ_(Em)=284/340)为类蛋白荧光峰,峰C(λ_(Ex)/λ_(Em)=296/340)为类色氨酸荧光峰。北侧断面荧光强度高于南侧,变化起伏较大,吸收系数a355可表征河段CDOM浓度,综合认为北侧断面CDOM浓度更高。南北侧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和生物源指数(BIX)的对比结果表明,北侧断面2、断面6、断面8和南侧断面7、断面8荧光指纹变化主要受外源或陆源输入影响,其他断面荧光指纹特征受内源影响较大。总体上,外源(陆源)输入是研究河段水体溶解性有机质主要来源,是该河段水污染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4.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区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其中的关键是指一个区域需具有支撑该区域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和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核心目标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环境条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总体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生态安全挑战日益突出,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了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建议:建立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建立和完善国家生态安全法治体系和国家生态安全体制机制体系;逐渐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使之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使整个经济体系资源利用高效化;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及重点环境问题治理。  相似文献   
125.
为实现废弃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及其治理水环境中Cd2+的污染问题,用KMnO4、KOH、H2O2、KOH+H2O2、酒石酸、柠檬酸、TiO2对水稻秸秆进行改性,制成不同的水稻秸秆吸附剂来吸附溶液中的Cd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对改性前后的水稻秸秆进行表征分析,吸附过程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Cd2+初始浓度100mg/L,pH7,水稻秸秆添加量为10g/L,25℃条件下,7种改性水稻秸秆吸附Cd2+的效果不同,其中经KMnO4改性的水稻秸秆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10.024mg/g,对Cd2+的去除率达到99.24%,比未改性水稻秸秆提高了99.44%,其次是KOH和KOH+H2O2改性处理的水稻秸秆,吸附量分别达到了9.302和9.189mg/g,对Cd2+的去除率分别达92.62%和90.82%,比未改性水稻秸秆分别提高了85.07%和82.83%.改性处理水稻秸秆吸附Cd2+的效果顺序为:KMnO4 > KOH > KOH+H2O2 > TiO2 > H2O2 > 柠檬酸 > 酒石酸.对于Cd2+的吸附过程,准一级速率方程只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初始阶段,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则能很好地描述吸附的整个过程.经KMnO4,KOH和KOH+H2O2改性的水稻秸秆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废水中Cd2+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以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的县(市)为研究对象,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对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基础上,探讨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系统设计和指标筛选方法,从而建立河北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7.
文章陈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探讨了植物对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影响,对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的选择、种植与管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人工湿地系统的工程设计、技术研究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联合站是一座集原油脱水、净化油外输、污水处理、工业三废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联合站,确保安全优质高效运行是该站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该站树立“老老实实抓小事,认认真真抓细节,扑下身子抓执行”的理念,着重推行“四重管理”,即:管理重细、安全重防、成本重算、环境重美,营造出一个安全生产严细认真.设备管理优质高效,系统管理安全平稳,动态管理标准规范,生产管理井然有序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9.
移民与生态环境问题是丹江口水库水位抬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移民问题是水位抬高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难题,存在政策法规、移民资金、安置措施、脱贫致富等问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制定可行的移民规划,确保移民的稳定和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是非常艰巨的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污染源与污染总量日益增加、水质下降、支流库湾富营养化进程加剧等问题将困扰水库的运行与管理,后靠移民的生产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建议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全方位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水库水质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0.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8个气象站的沙尘暴日数、持续时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REOF)、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变换,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区域沙尘暴日数大致呈北多南少型分布;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全区一致的沙尘暴异常是该区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沙尘暴气候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柴达木—茶卡寒旱区、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沙尘暴频次最高,陕甘宁黄土高原区频次最少;近40多年来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呈减少的态势;沙尘暴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发生气候突变,突变起源于沙漠及相邻地区,并由外围沙漠区向中间地带传播。沙尘暴持续时间最长的不是高频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而是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最短的也不在频次最低的陕甘宁黄土高原区,而在柴达木—茶卡寒旱区;沙尘暴高发的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持续时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两个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沙尘暴持续时间变率增大;90年代以后沙尘暴持续时间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