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基于2011年7月藻类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研究了强壮前沟藻生消过程中水体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强壮前沟藻本次培养周期共21d,前15 d为生长期,之后进入消亡期;生消过程中水体散射光谱变化明显,叶绿素浓度较低时,散射系数随波长增加近似呈幂函数衰减,而叶绿素浓度较高时,蓝绿光波段散射系数随波长增加呈现近似线性增大趋势,红光波段叶绿素强吸收造成的散射谷更明显;生长期和消亡期时,散射系数与叶绿素浓度幂函数回归的可决系数均随波长增加逐渐增大,750 nm波段达到最大值,R2分别为0.95、0.97;生长期时,蓝光波段散射占总散射量的比例逐渐减小,而红光波段逐渐增大,绿光波段变化较小,但基本呈现增大趋势,水色由蓝绿色逐渐变为红褐色,消亡期时,恰恰相反;生长期和消亡期的绿蓝、红蓝、红绿波段散射比与叶绿素浓度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随叶绿素浓度增加水色逐渐趋近于长波颜色.  相似文献   
52.
搬迁企业原址场地(棕地)可能由于原生产活动遗留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棕地改造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污染调查分析和环境风险评价,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土壤修复.采用磁学测量结合土壤理化分析对首钢搬迁场址进行了土壤污染词查,用克里格法插值后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风险,并列举了不同生产区域的主要污染物和相应的土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0、24、48、96和120 h)下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SOD、AKP、溶菌酶和补体C3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胁迫下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结果显示:在1.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SOD活性在24 h受到诱导;在3.0、5.0和10.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SOD活性均受到抑制,最大抑制率分别达18.85%、23.47%和38.46%。在1.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AKP活性在0-96 h呈先降低后恢复的趋势;5.0和10.0 mg·L-1实验组的血清AKP活性在24-120 h则一直受到抑制。1.0 mg·L-1实验组的罗非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在24-120 h一直无显著变化,3.0、5.0和10.0 mg·L-1实验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0 mg·L-1实验组的罗非鱼血清补体C3活性在各个采样时间下均大于对照组,而5.0和10.0 mg·L-1实验组补体C3活性始终受到抑制。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实验研究显示,置于3.0、5.0和10.0 mg·L-1的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3.33%、46.67%和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 mg·L-1实验组,表明氨氮质量浓度超过3.0 mg·L-1能够增加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本实验认为,超过3 mg·L-1的氨氮质量浓度胁迫能够显著降低罗非鱼的免疫力,增加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因此在罗非鱼健康养殖中,调控并降低氨氮质量浓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4.
以氧化塘-浮石床湿地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系统在旱期与雨期工况下分别处理城市旱期低污染河水与雨期重污染河水的运行状况,结果表明:该复合系统可有效处理旱期低污染河水和雨期重污染河水。系统在旱期工况(塘与湿地的水力负荷分别为0.22,0.37 m/d)与雨期工况下分别处理低污染河水和重污染河水的出水中SS、COD、TP、TN与NH4+-N均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55.
以花生壳活性炭对RO浓水进行吸附处理,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EEM)研究花生壳活性炭对不同pH的RO浓水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花生壳活性炭对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特别是碱性条件下,DOC的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而且pH越高,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越长.通过FTIR光谱分析发现,活性炭的芳香结构吸收峰在吸附后红移至1630 cm-1,表明被吸附的有机物在该处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而C—O和O—H官能团的吸收峰则因为钙离子等物质的吸附而显著降低.由EEM光谱分析可知,RO浓水的荧光物质主要由腐殖酸类腐殖质和富里酸类腐殖质组成,其荧光强度与DOC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广州、兰州和昆明等城市排水系统中H2S的溢出浓度、管网参数与水质指标等进行实地监测,考察不同区域城市排水系统中H2S溢出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城市排水系统中H2S的溢出浓度与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相关,并具有明显的时段特征;在相同监测时段内,不同区域H2S溢出浓度与溶解氧浓度(DO)、有机物浓度、硫化物浓度、硫酸盐浓度以及污水流量有关.单样本K-S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城市排水系统H2S的溢出浓度具有相同分布规律,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广州与兰州H2S的溢出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但与昆明的H2S溢出浓度则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7.
针对原有高能耗、低产量的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节能降耗改造,关闭立窑熟料生产工序,改生料粉磨工序为矿渣、炉渣粉磨工序,生产出不同强度规格的水泥,每年可消耗炉渣、矿渣、煤矸石等废渣29万t以上。另引进干法旋窑水泥熟料,采用2套并列的联合水泥粉磨系统,2套八嘴回转式包装机及装车系统建设成一条年产120万t水泥粉磨生产线,使水泥粉磨综合电耗≤32(kW.h)/t,年节水量达7.2万m3,达到节能降耗、优质多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对2003--2008年闯采集自太湖不同水域的9个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样品组织中的DNA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蚌体组织中重金属cd2+和有机污染物PCBs的蓄积残留量,以探明水体污染和DNA损伤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9个样本中的8-OHdG的含量在1.021-8.886ng.g-1之间,尤其以无锡三山岛和宜兴大浦这2个水域的样本最为突出,差异显著,表明上述水域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PCBs在9个样本中有7个检出,但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PCBs并非引起背角无齿蚌体内DNA损伤的主要污染因素。而背角无齿蚌组织中的cd2+残留量与8-OHdG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呈正相关。这一结果与实验室内的模拟试验相吻合,提示重金属cd2+是引起水体中背角无齿蚌DNA受损的主要污染因素。研究显示,背角无齿蚌机体组织中的8-OHdG具有稳定性强、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室与野外分析相吻合等特点,因此可作为分子生物标志物来评价生物体受水环境持久性污染物污染而导致的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59.
郭栋生  袁小英 《环境化学》1999,18(6):552-556
利用植物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焦化废水对黍和黄瓜种子发芽率,根长,根重,芽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条件下用焦化废水对植物进行培养,其毒性较在黑暗培养明显增强,将焦化废水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后,其荧光光谱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0.
新都污水处理厂所采取的改良型DE氧化沟经工程实践证明效果较好,针对该处理工艺流程和DE氧化沟自身的改进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为强化脱氮除磷进行改良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