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连续流O_3-BAC对华北某石化废水处理厂尾水进行了中试处理实验,研究了O_3氧化对COD及UV254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特性及稳定运行30 d时BAC填料中的微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O_3接触时间为40 min,O_3投加量为20 mg·L-1,BAC单元空床停留时间为1.5 h条件下,O_3-BAC工艺出水COD为24 mg·L-1,平均去除率为40.4%,相对于单独BAC工艺去除率提高10.0%,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55.1%,且COD与UV254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89;O_3氧化后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比例由尾水中的69.0%提高到了87.0%,O_3-BAC工艺中NPOC的去除率为45.8%,较单独BAC工艺提高23.0%,且BAC单元去除的NPOC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组分所贡献;经GC-MS图谱及有机物统计分析,经O_3氧化后烷烃类、不饱和酯类及酚类等有机物得到明显的去除;O_3氧化后BAC单元的微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微生物种类(丰度在1.0%以上)由6种增加到了11种.O_3-BAC工艺可以有效应用于石化尾水的深度处理中.  相似文献   
102.
基于GIS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数学模型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阐述了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结合的意义及其必然性,分析了两结合的基本组成及集成方式,并对两不同集成方式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最后结合项目给出了GIS和非点源污染模型相结合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03.
综述了用于水处理领域的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活性炭各种再生方法的优缺点,包括热再生、化学药剂再生、生物再生、电化学再生、超声波再生、催化湿式氧化再生和超临界流体再生等方法;介绍了活性炭再生的多种新技术,认为一种活性炭再生的新方法—超声波+电化学再生法有可能在未来挑战传统技术。  相似文献   
104.
山西省阳泉矿区是一个老矿区,多年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下游电力、煤化工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的延伸造成了矿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阳泉矿区总体规划环评在矿区环境现状和回顾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识别矿区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和生态、水资源制约因素分析,预测了规划实施主要环境影响,论证了矿区规划的规模、建设时序、空间布局的环境合理性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提出的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较为充分地显示了战略环评的宏观性、前瞻性和导向性原则,对今后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的编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随着新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实施,我国大部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面临着技术升级改造问题.分析了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路线出发,探讨了垃圾渗滤液不同处理技术环节的发展方向,提出对现有技术的升级改造与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6.
生态屏障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屏障建设成效与问题及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在构建生态屏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15—2020年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状况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综合指数呈小幅上升态势,生态屏障建设处于发展提升阶段,流域生态安全多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2)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成效空间上整体呈现出自西往东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张掖市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屏障建设综合指数稳步提升。基于上述研究,建议从社会—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将生态屏障建设融入流域建设全过程,在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统筹推进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107.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DBP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韩国H2L公司合作开发的脱氮除磷工艺——DBP(Double Biofilm Process)工艺,即双生物膜法,是将A2/O工艺、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变设计参数和运行参数,引进纤毛填料,使这3种工艺优点互补,缺点互避,形成的一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通过中试试验研究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效果. 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5%和94.5%,对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和82.4%,出水能达到中水回用要求,且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已非常严重,太湖、滇池、东湖、西湖等许多湖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水生植被消亡、蓝藻水华频发,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沉水植物的恢复重建已成为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手段之一与研究热点。对国家"十二五"水专项的浙江杭州西湖的沉水植物恢复示范区中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示范区各水域的出现频率与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沉水植物恢复过程中植物种绝灭与定居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沉水植物恢复工程是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的过程,恢复工程首先导致恢复示范区内特有种的出现,其次为稀有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沉水植物受示范工程的影响最大,而一年生沉水植物可存活于示范工程区的内部与外部,在示范工程区内沉水植物物种的绝灭速率小于定居速率。这表明,在湖泊恢复沉水植物,第一,必须要有一定的保护区域;第二,要合理利用湖泊资源,实行科学的湖泊管理制度;第三,有效恢复沉水植物群落需要经历一定时间与空间的生态重组过程。  相似文献   
109.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色污染,,已成为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和影响市容观瞻的一大公害.本文指出了"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分析了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现状,提出了治理"白色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正硅酸乙脂(TEOS)为硅源,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模板剂,用三甲氧基苯基硅烷(TMPS)作偶联剂,在碱性介质中合成苯基修饰MCM-41(Phenyl-MCM-41),对比研究了合成方法和脱模方式。结果表明,在分步合成法中,采用酸萃取脱模方式不仅可除去表面活性剂模板剂,而且MCM-41表面的Si-OH反应活性较高,有利于提高键合量;室温条件下,采用TEOS和TMPS共水解缩聚一步直接合成Phenyl-MCM-41,可进一步提高有机键合量,且高键合量的介孔复合体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很强的疏水性。以Phenyl-MCM-41作为固相微萃取(SPME)的吸附涂层材料,与HPLC联用,考察了对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分离性质及其在黄河水样中的分析应用,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吸附速度快、线性范围宽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