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建立了一系列新措施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建立了地震监测倩息共享和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2.
Fenton氧化对制浆造纸废水分子量及可生化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浆造纸废水的初沉池出水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剂量的Fenton氧化试剂处理制浆造纸厂初沉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初沉废水中的分子量大于10 000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占到83%,废水可生化性较差;在Fe2+与H2O2的摩尔比为1∶5,废水pH为3.5的条件下,H2O2(30%)投加量小于3.25 mL/L时,Fenton试剂的氧化效率更高;H2O2(30%)投加量为6.50 mL/L时,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更高,其中废水COD的去除率为79.5%,AOX的去除率为75.3%,色度去除率为97.5%,同时处理后废水中分子量在500~3 000之间的有机物含量占到82.98%,废水的BOD5/COD值提高到0.56。Fenton氧化作为前置技术处理制浆造纸废水,可以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分子量,减少废水的生物毒性,增加废水生物降解性,有助于后续生物处理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3.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丙烯酰胺的菌株A18,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Delftia tsuruhatensis,它可以降解苯胺.以丙烯酰胺为惟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以菌株细胞的增长和丙烯酰胺的降解为依据,通过实验得出A18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温度为30℃,pH为7.0.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当丙烯酰胺的初始浓度约为1 000 mg/L时,菌株A18对丙烯酰胺的48 h降解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4.
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水华的主要物种——铜绿微囊藻,初步测定了60种植物的浸提液对其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表明,8种植物的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其中,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叶片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7.4%、95.6%和91.2%。通过计算得到培养7d后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的50%抑制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52、1.04、5.87g/L,而90%抑制效应质量浓度(EC90)分别为3.79、6.45、9.09g/L。首次发现此3种植物浸提液中富含能抑制铜绿微囊藻细胞增殖的化学物质,可以作为抑藻化感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EC50和EC90对培养时间的拟合方程判断,广玉兰和龙爪槐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较黄杨浸提液更为长效,且由于其抑制效果优于农作物秸秆,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5.
采用C/S架构数据库方案,设计并开发了新疆工业企业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数据录入、修改、查询、保存等基本功能,还能够实现数据分拣功能,与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及"十二五"环境统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避免了大量数据的重复录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6.
多重扰动对湖泊内源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顺智  李大鹏  王忍  刘焱见  徐垚  于胜楠  黄勇 《环境科学》2016,37(11):4203-4211
为了阐明多重扰动因素对内源磷迁移转化的影响,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借助Rhizon间隙水采样技术、Unisense微电极系统等技术,研究了扰动下泥水两相间溶解氧、不同形态磷、铁离子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实验相比,河蚬的出现致使沉积物内部溶解氧含量降低.扰动致使间隙水中DIP的峰值区域由3~4 cm迁移至4~5 cm,暗示了摇蚊幼虫和河蚬的引入使得DIP再生的"活跃区域"更深入泥层.并且,河蚬和藻类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间隙水中DIP的含量,其主要来源于NH_4Cl-P的释放,去向为上覆水和形成Fe/Al-P.随着扰动因素的增加,NH_4Cl-P转化为Fe/Al-P的比重也逐渐增加(由44%增至59%).  相似文献   
117.
118.
再好的眼力,无法穿透事物表象的屏障;思维的目光,才能触摸事物跳动的心脏。要想驾驭事物,就要从个性中知晓共性特征,从运动中判定发展趋向,从特殊中把握普遍规律,从幼芽中找出成长力量。思维是望远镜,借风力观测海潮的涨落;思维是透视镜,借叶脉赏析江河的流淌;思维是放大镜,借文物演绎社会的兴衰;思维是显微镜,借基因辨识生命的辉煌;思维是变形金刚,能组合成不同形象。  相似文献   
119.
针对目前污水厂污泥传统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提出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今后污泥最终处置的根本方式 ,并就目前研究的污泥热解制油技术、制取燃料技术、堆肥土地利用技术和热解制取吸附剂技术等主要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0.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污水厂污泥传统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提出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今后污泥最终处置的根本方式,并就目前研究的污泥热解制油技术、制取燃料技术、堆肥土地利用技术和热解制取吸附剂技术等主要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