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6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487篇
安全科学   490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276篇
综合类   1550篇
基础理论   295篇
污染及防治   192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14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21.
随着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的不断推广,焚烧底渣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按照我国的固体废物分类方法,底渣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无需进一步处置而可直接进入环境。实验结果表明,底渣中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可以被浸出而迁移进入环境。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受到水相pH值和底渣粒度的影响,初期的浸出浓度最大。在底渣浸出液中,可以检测到8种环数≤4的多环芳烃,其中菲的浸出浓度最大(超过10ng/mL)。实验结果显示,底渣中的多环芳烃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22.
四川德昌县凹米罗沟泥石流成灾过程与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论述了四川德昌县凹米罗沟泥石流孕育环境、形成条件和发生过程.泥石流的暴发是由短历时、强暴雨激发的.分析了泥石流危险度和活动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23.
苏南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南地区的场地土主要为漫滩相、湖沼相或冲湖相新近沉积软弱土,结构松散,沉积零乱,成分复杂,饱水可液化粉细砂层及粉土层较为发育,在地震或动力荷载的作用下有可能发生软土震陷或砂土液化。通过对苏南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与粉细砂互层土、粉土、粉砂、细砂和中粗砂等8类新近沉积土155个原状土样历时4年的试验研究,给出了该地区上述8类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G/Gmax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幅值γ变化的平均拟合曲线及其参数的推荐值。为便于一般工程应用,给出了这8类新近沉积土的G/Gmax-γ,和D—γ关系曲线的推荐值及其标准差。  相似文献   
924.
利用苏州河及其支流的水文水质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苏州河水系控制和污染源分布特点 ,指出苏州河的支流污水汇入是苏州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建立苏州河水系一维非恒定流河网水动力学模型与一维河网动态水质模型 ,对苏州河七条支流建闸控制工程后的水环境影响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 ,预测建闸后对黄浦江各水厂的水质变化和苏州河、蕴藻浜以及七条支流的水质变化。预测结果 :七条支流建闸后 ,苏州河及其支流的水质有所改善 ,污水在苏州河内回荡有所减轻 ,排向黄浦江的速度加快。另外 ,污水从蕴藻浜排向黄浦江 ,缩短了污水在黄浦江输移的距离 ,黄浦江沿岸的水厂水质大大改善 ,污水在黄浦江内回荡的时间也有所减少 ,但是七条支流及蕴藻浜的水体污染会加重。根据预测结果 ,提出水资源调度方案、解决七条支流及蕴藻浜水污染加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25.
建筑装饰材料在我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高的发展速度,它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在美化人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文章系统分析了各主要类型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施工,应用废弃处理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存在的主要资料环境问题,指出了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影响,探讨了引发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建筑装饰材料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6.
医院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如不经消毒而排放必然造成环境和水体的污染,甚至引起传染病蔓延。过去污水消毒多用液氯,液氯价廉,杀菌效果可靠,但是毒性和腐蚀作用很大,在运输使用上都要严格管理,在基层单位中应用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927.
在地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往往控制和影响着动植物的发育,形成了生物生态的地域性差异.当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超过了正常变化范围时,就会使人类和动植物出现各种具有地域性分布特征的疾病.这就是地方病.由于这种地方病和地壳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关,所以又被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北京地区的地方病,主要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氟中毒.  相似文献   
928.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检测管是在实验室校正的,温度为20℃,压力为标准状态。但是检测管的实际使用条件千差万别。夏季温度非常高,冬季温度很低;相对湿度可能超过95%,也可能出现低湿度;海拔2000米处的气压要比海平面的压力低20%;  相似文献   
929.
新型低温CuO/AC脱硫剂制备——煅烧温度对脱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首次将炭载型CuO/AC用于烟气脱硫,在最经济的烟气脱硫温度窗口(120~250℃)显示出高的脱硫活性.考查了煅烧温度和煅烧后脱硫剂的预氧化对脱硫活性的影响,并对脱硫剂进行了TPD和EXAFS表征.结果表明:经250℃煅烧的CuO/AC脱硫剂具有最高的脱硫活性.200℃煅烧,前驱体Cu(NO32未完全分解;高于250℃煅烧,活性组分CuO被载体C部分还原为金属Cu 微晶,从而发生烧结、聚集,以上均导致脱硫剂活性的下降.尽管不同温度煅烧的CuO/AC表现出大的脱硫活性差异,但吸硫后均生成同一反应产物CuSO4.250℃煅烧的CuO/AC脱硫剂Cu 以CuO和Cu2O形态存在,其中的Cu2O在200℃很容易氧化成CuO  相似文献   
930.
CuO/AC脱硫剂吸硫后 ,其中的 CuO即转化成 CuSO4,需对其进行再生 .本文分别考查以 Ar气氛和 H2 气氛还原再生后脱硫剂二次脱硫活性的变化 ,并通过 TG、TPR和 XRD等表征再生过程 .结果表明 :Ar气氛再生实际为载体 C对 CuSO4的还原 ,最佳再生温度为 400℃ ;H2 气氛再生时 ,最佳温度为 250℃ ;即使在最佳温度下 ,再生后的脱硫活性仍低于新鲜脱硫剂 ,可能源于还原生成的 Cu微晶在较高温度下发生的明显聚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