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探究临沂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11日—2017年1月9日在临沂大学、兰山区政府、高新区翠湖嘉园、汤庄办事处、河东区政府、临沂开发区6个采样点开展样品采集.结果表明:①采样期间全市ρ(PM2.5)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44.86 μg/m3,ρ(PM2.5)日均值在2016年12月20日和2017年1月4日出现峰值,分别为304.46和341.65 μg/m3.②水溶性离子日均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ρ(NO3-)> ρ(SO42-)> ρ(NH4+)> ρ(Cl-)> ρ(K+)> ρ(Ca2+)> ρ(Na+)> ρ(F-)> ρ(Mg2+)> ρ(NO2-),其中,在PM2.5中w(NO3-)、w(SO42-)、w(NH4+)分别为22.33%、16.57%、13.62%,说明NO3-、SO42-和NH4+是临沂市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③临沂市污染天和非污染天ρ(PM2.5)日均值分别为164.00和56.86 μg/m3.随污染水平增加,PM2.5中w(NO3-)明显增高,w(SO42-)和w(NH4+)基本不变,说明w(NO3-)的增加导致ρ(PM2.5)的升高.污染天和非污染天的NOR(氮氧化率)分别为0.28和0.11,SOR(硫氧化率)分别为0.34和0.28,说明污染越重,NOR和SOR越高,并且NOx的气-粒转化速率较SO2慢.污染天ρ(Cl-)和ρ(K+)分别为7.22和1.77 μg/m3,分别是非污染天的2.5和3.0倍.④采样期间非污染天和污染天的N/S〔ρ(NO3-)/ρ(SO42-)〕分别为0.85和1.39,说明非污染天时固定源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而污染天时移动源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⑤通过PMF模型法解析出3个因子.因子1对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贡献率为56.13%,代表二次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因子2的贡献率为25.22%,代表工业源和垃圾焚烧源;因子3的贡献率为18.65%,代表扬尘源.研究显示,临沂市冬季PM2.5污染严重,水溶性离子来源复杂,应采取多源控制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室内砂柱实验及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技术,研究回灌水中离子强度及回灌过程中水-岩作用对细菌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及滞留的影响,揭示回灌过程中离子强度对介质生物堵塞演化规律及其作用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离子强度刺激细菌的生长及胞外聚合物(EPS)的生成,导致介质渗透性下降幅度达到99%,离子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Na+可以中和介质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通过压缩双电层及减少静电斥力,进而增强细菌在介质表面的附着能力;介质中的碳酸盐矿物水解可导致环境pH值升高,诱导介质中的微量SiO2,Al2O3等矿物溶解,促使介质孔隙度增大,延缓生物堵塞的发生时间并缓解堵塞程度;外源Na+及内源介质溶解产生的Ca2+,Mg2+,Al (III),刺激细菌产生更多的EPS,同时化学离子与EPS的官能团以新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结合,形成新的物质,对堵塞的发生和演化起促进作用;溶解产生的Mg2+,Ca2+与细菌呼吸产生的CO2,在微碱性条件下反应形成新的沉淀,也对堵塞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主产区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和PRECIS模型发展的B2情景数据为驱动,运用分布式VIC水文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情景模拟。通过2001-2030年对照期与1981-2000年基准期水资源量对比表明:水稻主产区整体水资源量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呈下降趋势;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稻主产区的28个二级流域的水资源变化量幅度在-48.5~269.1 mm之间,相对变化率在-6.1%~29.6%之间。沿海的钱塘江流域、瓯江流域、闽江流域、韩江流域、闽东、粤东及台湾沿海诸河流域、东江流域水资源量增多明显;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元江-红河流域、黄河上游干流区间、嘉陵江流域和淮河干流水资源量减少,但减少的绝对量不大。  相似文献   
104.
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北方典型区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北方典型区域的影响,通过采集北京、青岛两地的TSP和PM10样品,对大气颗粒物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监测,分析其污染水平;并结合气象条件等因素,运用Models-3/CMAQ模式数值模拟和HYSPLIT-4轨迹,分析了日本放射性核素的传输方向及其可能对我国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北京监测点于3月29日开始监测到微量的131I、134Cs、137Cs、7Be,随后几天各核素浓度迅速增加,于4月1—3日达到峰值(在PM10中的浓度分别为1.87×10-3、4.60×10-4、6.52×10-4、8.52×10-3 Bq/m3)后,131I逐渐减小直至检测不到,134Cs、137Cs的浓度则保持在较低浓度水平(<5×10-5 Bq/m3)且稳定,7Be则保持较高的浓度水平(4.23×10-3~9.42×10-3 Bq/m3),并随时间的波动出现峰值. 青岛监测点的各放射性核素浓度特征与北京监测点类似. ②4种放射性核素均保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从监测数据看对人体健康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③Models-3/CMAQ模式数值模拟和HYSPLIT-4轨迹分析均显示,日本核泄漏期间,福岛的气团均是向其东南、东北方迁移,因此检测到的放射性核素应该主要是通过高空扩散由西向东绕地球一圈后传输到我国的.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耐盐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150 mmol·L-1NaCl胁迫下,椒样薄荷能够保持正常生长,而200 mmol·L-1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其生长.而且200 mmol·L-1NaCl胁迫明显降低了耐盐椒样薄荷的精油产量和含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检测结果表明,200 mmol·L-1NaCl胁迫改变了精油组分和含量,大大降低了椒样薄荷精油的品质.本文初步探讨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耐盐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椒样薄荷在盐渍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空气颗粒物来源广泛、组成复杂,我国目前尚未有一套基于完整科学理论和足量实测数据支持的颗粒物基准体系,导致其来源、暴露水平、健康和环境风险信息量不足,相关标准制、修订的依据不足. 解析了美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模式,并追踪了美国基准文件的发布历程和世界卫生组织导则值的发布和修订历程. 辨析了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内涵,分析了空气颗粒物质量基准研究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的支撑作用. 综合国外环境基准体系框架构成和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空气颗粒物质量基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污染源—环境空气浓度—暴露水平与剂量—健康/环境效应与风险”的各环节研究方法与目标,提出了“2-4-4”基准研究框架体系,即颗粒物质量基准研究包括空气颗粒物人体健康基准和空气颗粒物环境效应基准两部分,其中人体健康基准包括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个体暴露、剂量-效应关系及人体健康效应四部分,空气颗粒物环境效应基准包括颗粒物对生态系统、能见度、建筑物和材料、气候的影响四部分. 建议我国应开展大气污染健康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近期发展的暴露组学方法,系统研究空气颗粒物特别是PM2.5载带的有毒有害组分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和风险;基于我国人群或区域调查结果,建立我国空气颗粒物特别是PM2.5环境质量基准体系,定期发布质量基准文件.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淄博市道路尘细粒子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和生态及健康风险,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淄博市8区县共采集97个道路尘样品,使用再悬浮系统将道路尘中粒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悬浮并采集到滤膜上,通过ICP-MS和ICP-OES分析测定其中的18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Ca的质量分数ω(Ca)最高,均值达到120307.7 mg·kg-1,是山东省土壤背景值的7.2倍,ω(Zn)、ω(Cu)、ω(Sb)和ω(Cd)的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3.9、11.7、13.3和29.6倍.地累积指数(Igeo)表明,道路尘细粒子中Cd、Zn、Cu和Sb这4种元素受污染程度较高,冬季都受到了重度以上的污染.富集因子值(EF)同样表明,道路扬尘中的Cd、Zn、Sb和Cu这4种元素富集比较严重,受人为影响明显.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生物质燃烧、燃煤、机动车排放、钢铁冶炼和土壤扬尘为淄博市道路尘中金属元素的5个主要来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Cd的潜在风险和总的潜在风险在3个季节都达到了极强且在冬季最高.健康风险评价显示As和Pb对儿童存在非致癌风险,Cr存在致癌风险.总之,淄博市道路尘细粒子载带金属元素受人为源影响,在冬季污染较强,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对儿童具有一定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对于道路尘的源头控制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8.
为认识淄博市近年来大气臭氧(O3)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山东省淄博市19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2016-2019年近地面O3的连续观测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淄博市2016-2019年ρ(O3-8 h)(O3-8 h为O3日最大8 h浓度)第90百分位数范围为184~203 μg/m3,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160 μg/m3)的1.15~1.27倍.②ρ(O3-8 h)季节性变化呈夏季(155 μg/m3)>春季(129 μg/m3)>秋季(104 μg/m3)>冬季(60 μg/m3)的特征;ρ(O3-8 h)月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186 μg/m3)和9月(147 μg/m3);ρ(O3-8 h)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117 μg/m3)出现在14:00左右.③ρ(O3-8 h)空间分布呈南北低、中间高的特点,并具有区域均匀性发展趋势.④CO、NO、NO2和NOx等前体物浓度均与ρ(O3-8 h)呈负相关,但在夏季相关性较差;冬季夜晚局地污染物对Ox的贡献大于白天.⑤ρ(O3-8 h)与温度和风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当风向为西南风时ρ(O3-8 h)较高.研究显示,淄博市O3表现为典型的光化学生成特征,2016-2019年O3污染总体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09.
110.
在国际环境与贸易纠纷中,墨西哥诉美国的金枪鱼/ 海豚纠纷案,几乎涉及环境与贸易争议中所有的关键问题,包括产品和生产方法问题、单边贸易主义与国际标准问题、国内环境法规的域外适用问题、环境标识问题以及 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的环境例外措施的适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