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4种农药在土壤薄板上的移动性能。结果表明,甲基异柳磷与嘧啶氧磷属不易迁移的Ⅱ级农药;克草胺属中等迁移性的Ⅲ级农药;单甲脒属可移动性农药。  相似文献   
62.
应用现有的评估方法,对毒死蜱、二嗪磷、乐果、吡虫啉、抗蚜威和灭多威6种农药对鸟类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经食途径,乐果、毒死蜱和二嗪磷对鸟类的初级急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不可接受;吡虫啉对鸟类的初级急性和长期风险不可接受;抗蚜威和灭多威对鸟类的初级急性风险不可接受,对鸟类的初级短期和长期风险可接受.通过饮水途径,只有毒死蜱对鸟类的急性风险无需关注,其他农药品种对鸟类的急、慢性风险均需关注.吡虫啉、毒死蜱、二嗪磷和灭多威4种农药通过喷雾液滴吸入途径对鸟类产生的风险需要引起关注,乐果和抗蚜威通过喷雾液滴吸入途径对鸟类产生的风险无需关注;6种农药通过挥发相吸入途径对鸟类产生的风险均无需关注.评估结果可为6种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的环境安全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对我国现有评估指南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3.
通过分析新化学物质登记申报的要求,简述了生物降解性的概念,介绍了OECD、欧盟、美国、中国关于新化学物质生物降解性试验方法,提出了新化学物质登记申报中生物降解试验层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4.
通过建立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研究丁虫腈在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鱼、虾、蟹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丁虫腈乳油施入稻田初期,74.8%被水稻植株沾附,17.3%进入稻田水,稻田水中丁虫腈最高浓度达0.034 mg/L。施药24 h后,将稻田水排入邻近鱼塘,鱼塘水体中丁虫腈最高浓度达0.001 8 mg/L。丁虫腈在稻田水和鱼塘水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0 d、8.9 d,丁虫腈在水稻土中很难降解。试验同时表明水生生物虾对丁虫腈较为敏感,对鲫鱼和蟹影响较小。因此丁虫腈稻田施用时,应注意其对虾的安全性影响。  相似文献   
65.
林丹短期暴露对斑马鱼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研究在低浓度(0.005、0.05、0.5峭μg·L-1)林丹暴露条件下,林丹对斑马鱼体长、体质量、肝脏指数、性腺指数、产卵量和受精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经14 d暴露后,处理组斑马鱼体长和体质量与空白对照组或溶剂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0.5μg·L-1处理组雄性和雌性斑马鱼肝脏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雄性斑马鱼性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其他处理组无明显变化;林丹对斑马鱼产卵量和受精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05和0.5μg·L-1处理组斑马鱼平均产卵量和受精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该研究表明林丹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特性,在低浓度暴露条件下可对斑马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一定抑制影响.  相似文献   
66.
恶唑酰草胺在稻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加速溶剂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和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了南京和南昌两地稻田施用w为10%的恶唑酰草胺乳油后,其有效成分恶唑酰草胺在稻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恶唑酰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田土壤及稻田水中的消解较快,在南京和南昌两地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和2.2 d,在稻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1.7和20.2 d,在稻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和2.3 d。在稻田中按照最高推荐剂量和最高推荐剂量的2倍施用恶唑酰草胺乳油,施药1次,在收获的稻秆、稻壳、糙米及稻田土壤中均未检出恶唑酰草胺。这说明恶唑酰草胺为低残留、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67.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并参考美国EPA导则,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环境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25℃时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pH =4、7、9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533 d、21.8 d、<1 d;高温、碱性条件下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极易水解,其水解反应速率随反应介质pH值的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初步确定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分子在水溶液中生成的水解产物主要是绿草定.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土壤中迅速降解,酸性土壤中其降解趋势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中性和碱性土壤中其降解动态不能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单的拟合;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形式主要为化学水解作用,降解生成绿草定和丁氧基乙醇;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其土壤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pH和有机质含量越高,其土壤降解速率越快.在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水溶液和土壤表面的光化学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不同介质对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光解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8.
吡虫啉对蜜蜂幼虫的室内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虫啉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新烟碱类农药,其不合理使用破坏蜜蜂的嗅觉记忆能力,影响采集行为,导致多种亚致死效应。利用室内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选取意大利蜜蜂幼虫为研究对象,经3 d适应性饲养后,连续3 d喂食含不同浓度的吡虫啉日粮,测定蜜蜂幼虫的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评估吡虫啉对蜜蜂幼虫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处理剂量为15ng·幼虫~(-1)时,并不影响蜜蜂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当处理剂量达到150 ng·幼虫~(-1)时,蜜蜂幼虫羽化率下降,但不影响蜜蜂幼虫的存活率和化蛹率;幼虫7 d半数致死剂量为2 300 ng·幼虫~(-1)。高剂量吡虫啉对蜜蜂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均存在影响,处理剂量越高,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越低,呈高度负相关(r=-0.99,-0.94,-0.89),同时蜜蜂幼虫的羽化时间延长。研究可为吡虫啉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ESI-MS/MS),建立了分析土壤中11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方法.以甲醇作为萃取剂,样品经加速溶剂萃取仪(ASE)萃取,固相萃取净化后,使用UPLC-ESI-MS/MS联用仪分析样品中11种PFCs.在6 min内就可快速稳定地将所选取的11种全氟化合物分离,且最低检测浓度为0.518—3.520 pg.g-1之间,这些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1.2%—119.2%之间.应用此方法测得宜兴市水稻土样品中所选取的PFCs含量为0.006—0.780 ng.g-1之间.  相似文献   
70.
构建了东苕溪流域水稻地表水暴露场景,对国外已广泛应用的稻田-地表水暴露评价模型( RICEWQ-EX-AMS)进行二次开发,并应用构建的场景和开发的模型对东苕溪流域稻田常用农药品种进行水生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10种东苕溪流域常用农药品种中,除草剂氟乐灵对藻具有急性高风险,杀虫剂硫丹对鱼既具有急性高风险,又具有慢性风险,阿维菌素对溞具有急性高风险,氟铃脲对溞既具有急性高风险,又具有慢性风险,其余品种对鱼、溞和藻的急慢性风险均较低.运用传统评价法和风险评价模型计算法得出了相一致的结论,即所评价的10个农药品种对人体健康均无风险,该评价结果与所评价农药的实际风险表现较吻合.认为所构建的场景、模型能较好地用于东苕溪流域稻田农药品种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