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地表甲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至9月,对三江平原湿地6种不同土地利用生境下地表甲虫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的1 646个地表甲虫标本隶属25科,其中步甲、隐翅虫和叩甲3科个体数量较多,分别占总数的52.9%、20.1%和10.8%,共同构成本研究区的优势类群。对该甲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田地表甲虫数量最多,松树林最少;物种丰富度以白桦-蒙古栎林最高,杨树林最低;多样性指数以田埂最高,杨树林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田埂最高,杨树林最低。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甲虫数量、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对均匀度无显著影响;季节变化对地表甲虫数量无显著影响,但对地表甲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2.
小兴安岭泥炭藓沼泽生态系统中的汞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小兴安岭汤旺河流域中的泥炭、土壤和植物样品的汞,泥炭地总汞的平均含量为65.8~186.6ng/g;高于黑龙江土壤A层汞平均含量,也高于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国家公园和瑞典Birkeness湿地的含量.甲基汞平均含量为0.16~1.86ng/g;约占总汞的0.2%~1.4%,泥炭地总汞最高浓度出现在5~10cm深处,为186.6ng/g,甲基汞最高浓度出现在10~15cm处,为1.86ng/g,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甲基汞含量与总汞没有很强的相关性(P=0.05,r=0.28)  相似文献   
23.
锌冶炼-氯碱复合污染区昆虫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葫芦岛草地中14种昆虫(植食性、杂食性、肉食性)及蚯蚓,测定生物体内汞、镉、铅含量,研究生物体内重金属污染情况.植食性昆虫汞、镉、铅平均含量分别为0.168、 9.19、 12.58 mg·kg-1;杂食性昆虫汞、镉、铅平均含量分别为0.375、 24.43、 17.71 mg·kg-1;肉食性昆虫汞、镉、铅平均含量0.928、 29.78、 18.39 mg·kg-1;蚯蚓平均汞含量为1.923 mg·kg-1,葫芦岛生物体内重金属污染严重.不同种类昆虫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蜗牛、蜻蜓对汞的富集能力较高;蜘蛛对镉、铅的富集能力较高.昆虫体内重金属含量顺序为汞<铅<镉.汞、镉、铅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均为植食性昆虫<杂食性昆虫<肉食性肉昆虫,杂食性昆虫与肉食性昆虫平均镉、铅含量之间较为接近.昆虫体内镉、铅含量之间极显著相关,而汞与镉、汞与铅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表明昆虫体内镉铅具有同一来源,而汞的来源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4.
湿地土壤Fe与N耦合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尹晓敏  吕宪国  姜明  邹元春 《环境科学》2010,31(9):2254-2259
地球系统的耦合过程研究是目前地球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的重点内容,湿地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湿地土壤季节性或长期处于积水的厌氧状态,这一厌氧环境中的Fe、N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存在微生物作用下的耦合过程.这种耦合过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微生物利用NO 3-氧化Fe2+、利用Fe3+氧化NH 4+以及湿地厌氧土壤中NO 3-对于Fe3+还原的抑制作用.这一耦合过程的研究对于认识湿地中Fe、N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3个方面综述了湿地土壤Fe与N耦合过程的研究现状.总体看来,目前对于NO 3-氧化Fe2+方面的研究较另外两方面更深入,因此应加强Fe3+氧化NH 4+的微生物机制、Fe与N耦合过程的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双台子河口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营养元素及含盐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时空互代法,选择辽宁双台子河口湿地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lav.)Trin.)、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 Parl)和碱蓬(Suaeda salsa)4种群落,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土壤中营养元素和含盐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6.
张仲胜  吕宪国  宋晓林 《环境科学》2011,32(11):3429-3434
通过对比分析三江平原典型的小叶章湿地、玉米地、水稻田、人工杨树林和岛状林土壤中锰(Mn)含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Mn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土壤Mn含量范围为107.73~2 798.99 mg.kg-1,平均为403.24 mg.kg-1,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Mn含量差异显著(F=9.272,P〈0.001),表现出岛状林〉人工杨树林〉玉米地〉小叶章湿地〉水稻田的规律;总体上由表层至底层,各层土壤Mn含量表现为玉米地〉小叶章湿地〉水稻田,岛状林〉人工杨树林的规律,表明湿地开发为旱田后,土壤Mn将聚集,而开发为水田后,土壤Mn则流失.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Mn含量与pH呈显著的负相关系(r=-0.279,P〈0.05),Mn与S含量(r=0.383,P〈0.01)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r=0.244,P〈0.05)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有机质(SOM)和有效硫(Sa)含量相关性并不显著.环境因子的改变,可能是通过改变Mn的赋存状态而影响到土壤Mn含量.  相似文献   
27.
土壤动物对三江平原典型毛果苔草湿地枯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尼龙网分解袋法,从枯落物的分解量、组分含量和分解残留物的热能值3方面,研究了土壤动物对三江平原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湿地枯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加速了枯落物的分解,大中型土壤动物的分解作用大于小型土壤动物;土壤动物增加了枯落物中腐殖酸、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含量以及C/N比值的变化幅度,促进了枯落物组分的释放;土壤动物影响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能量流动;但土壤动物并未影响枯落物分解的总体变化趋势,土壤动物对枯落物分解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三江平原典型环型湿地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江平原典型环型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研究环型湿地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2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三江平原环型湿地生境较为复杂,生境多样性高,生境多样性主要是由水文和地貌在不同层次的时空尺度上相互作用而形成和维持的;由环型湿地中心向边缘,湿地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塔头苔草(Carexcasiocaepa)群落处达到最大值,而漂筏苔草(Carexpseudocuraica)群落和沼柳-越菊柳(Salixbrachypoda Salixmyrtilloides)群落较低。湿地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均匀性以芦苇-苔草群落为最高而其优势度最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均匀度和多样性以小叶章(Calamagrosticsangustifolia)沼泽化草甸最高而其优势度最低;三江平原环型湿地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9.
湿地服务价值评估的复杂性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建华  吕宪国 《生态环境》2007,16(3):1058-1062
湿地服务价值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湿地具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和过程复杂等特点,湿地服务价值评估极具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湿地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其过程与功能研究有待深入;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认识上还存在分歧;湿地服务价值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等。近年来,国内外湿地服务价值评估发展很快,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对湿地研究成果的利用不够充分;评估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评估标准和评估结果差异较大等。因此,今后湿地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理论探索和方法完善方面,对应用研究加强引导和规范。从湿地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机理入手,认真研究和改进湿地服务价值评估的手段、方法和技术,使湿地服务价值评估结果更具说服力、可比性和实用性,为湿地的科学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定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0.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锰形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胜  吕宪国  宋晓林 《环境科学》2013,34(7):2782-2787
在充分调查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锰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环境因子与土壤中不同锰形态的关系,以揭示锰形态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改变的响应.湿地土壤中总锰(Mntot)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土壤中Mntot要高于湿地和农田.湿地垦殖为旱田,土壤Mntot有增加趋势;湿地垦殖为水田,土壤Mntot有减少趋势.三江平原土壤中锰主要以残渣态(Mnres)和可还原态(Mnred)为主,可交换态(Mnext)与可氧化态锰(Mnoxi)含量次之.湿地、旱田及水稻田这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可氧化态锰含量占总锰比例差异显著.湿地垦殖方向不同,对土壤中可氧化态锰影响最大.三江平原土壤中Mntot及不同锰形态含量主要受到土壤中S、pH、DOC这3种环境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