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3 毫秒
21.
论我国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优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特点,提出适宜于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区域优化、长期优化和综合优化处理基本原则,并以此确定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优化管理程序,为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2.
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保护部重大财政专项"区域和行业重大发展战略环境评价"2012年的主要任务,是继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五大区域战略环评之后,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的又一重大区域性战略环评.  相似文献   
23.
政策环评对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也为开展政策环评提供了一定法律依据。然而,由于我国政治体制和决策模式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政策环评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必须基于自身国情探索中国模式。为此,本文对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政策环评实践进行了总结,对我国开展政策环评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开展政策环评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包括政策环评的目的、对象、重点和程序等。具体而言,对于实施政策环评的目的,可表述为健全决策机制、促进环境公平和凝聚社会共识三个方面;对于评价对象,在广义上可包含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法尚未覆盖的所有高层次决策,在狭义上可将政府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作为重点;对于评价重点,建议整合"以影响为核心"的战略环评和"以制度为核心"的战略环评两种类型的优点,兼顾影响评价和制度评价;对于评价程序,政策环评应基于完全理性决策模式,与政策过程充分融合,在不同阶段分别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4.
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即"三线一单")环境管理要求纳入战略环境评价(SEA),是完善城市发展SEA的潜在有效手段,然而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尚缺乏实践经验.本文探讨了"三线一单"在城市发展SEA各主要评价环节的作用与评价内容,从重点任务和技术流程两方面建构了基于"三线一单"的城市发展SEA评价技术体系,并以鄂尔多斯绿色发展SEA为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对于鄂尔多斯这类空间尺度大、自然环境和产业发展异质性高的城市,该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和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城镇无序扩张和产业结构失调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退化和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并推动完善城市分级分区差异化环境管控.  相似文献   
25.
26.
简略介绍我国小城市的固体废物区域管理系统,指出在我国小城市固体废物实行区域管理的重要意义,系统论证了我国小城市固体废物区域管理中垃圾排放量,垃圾产生量的预测等若干重要量指标正确应用的意义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云贵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土壤侵蚀、石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突出,生态服务功能整体趋于退化;矿产资源开发损害区域生态功能、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提速挤占生态空间以及水资源高强度开发导致流域生态恶化的风险均将持续加大。云贵地区生态环境演变态势整体堪忧,应坚持保护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合理布局与效率并重,实行差别化的资源型产业引导对策,保障环保投入持续加大,推动云贵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实行施工期环境监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我国环保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规定的不足,导致施工期的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生态类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的问题分析,对建立施工期环境监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安全,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强调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求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着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