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9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677篇
安全科学   807篇
废物处理   147篇
环保管理   409篇
综合类   2414篇
基础理论   553篇
污染及防治   289篇
评价与监测   167篇
社会与环境   125篇
灾害及防治   13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31.
催化湿式氧化预处理造纸黑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连续式固定床反应器,利用自制稀土类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草浆造纸黑液进行了催化湿式氧化(CWAO)预处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水COD 40 800 mg/L,空速0.8h-1,反应温度260℃,反应压力6.5 MPa.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COD去除率达90%.经CWAO工艺处理后,草浆造纸...  相似文献   
932.
利用沸石和糠醛渣改性制得硝酸盐吸附剂,研究吸附剂的饱和吸附能力和各种影响因子(温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质浓度、吸附剂用量和干扰离子)对硝酸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和糠醛渣的硝酸盐吸附能力大大增强;影响因子对吸附剂吸附硝酸盐能力的影响很大,其中升温有利于解吸、在中性pH值附近脱除率较高、干扰离子可降低吸附剂的硝酸盐脱除率;影响因子对改性糠醛渣MF的吸附影响要比对改性沸石的影响大。因此,改性沸石在实际应用中比改性糠醛渣MF的硝酸盐吸附能力强,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3.
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今天,随着人们健康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从除虫菊植株中提取出来的天然除虫菊酯以其高效广谱性和环境友好性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比天然除虫菊酯和目前使用广泛的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从化学结构、作用范围、杀虫效力、抗性、生态毒性、稳定性和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拟除虫菊酯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高抗性、毒性和环境蓄积性等弊端,而天然除虫菊酯却是具有环境友好性的生物农药。最后,从政策、市场需求和技术等层面对天然除虫菊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34.
为解决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存在膜污染和高能耗的问题,通过电氧化聚合法将聚吡咯(polypyrrole,PPy)沉积在PVDF/碳纤维膜上,制备高活性的PPy-PVDF/碳纤维膜;研究不同沉积时间对电催化膜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微电场环境对PPy-PVDF/碳纤维膜污染的影响;并构建MFC-电催化膜反应器,测试反应器在处理污水时的产能效果。结果表明,恒电位(0.8 V)聚合10 min时,PPy10-PVDF/碳纤维膜的催化活性最高,PPy的最佳沉积密度为0.75 mg·cm-2。抗污染通量测试结果表明,在0.4 V·cm-1的微电场下,PPy10-PVDF/碳纤维膜的稳定通量(317 L·(m~2·h)~(-1))比无电场时(212 L·(m~2·h)~(-1))提高了约49.5%,说明MFC-电催化膜反应器中的微电场可以有效减缓膜污染。在MFC-电催化膜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反应器对COD去除率高达96%以上;反应器产能最大功率密度为166 mW·m-3,与空白PVDF/碳纤维膜(产能密度为99 mW·m-3)相比提高了约67%。PPy10-PVDF/碳纤维膜在MFC-电催化膜反应器表现出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能源回收效率及对膜污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35.
针对二氧化锰对废水中氯离子电解生成活性氯具有较好催化活性的特点,以软锰矿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粒子电极,将其用于三维电极系统处理油气田高含氯废水,利用活性氯的强氧化性进一步强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SMP的处理;并考察软锰矿粒子电极制备条件对电极性能和电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软锰矿与石墨质量比6∶4、PTFE分散液加入量10%、330°C下灼烧2 h为软锰矿粒子电极最优制备条件;与常规活性炭粒子电极相比,软锰矿粒子电极电解活性氯的产生量、COD去除率均显著优于活性炭粒子电极;且软锰矿粒子电极在重复使用多次后,活性组分流失量较小,对SMP的降解效率仍较高,保持了稳定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36.
针对柴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构建高效降解菌群修复柴油污染的土壤,采用组合优化和正交实验构建最佳组合与接种比例的菌群,并研究其柴油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通过筛选、鉴定并命名的4株柴油降解菌为Bacillus sp. VOC18-L1、 Enterococcus faecalis-L2、 Lysinibacillus-L3、 Rhodococcus equi-L4;当4株菌接种比例为3∶1∶3∶4,pH=7.0,30℃,转速150 r·min~(-1)时,柴油降解的效果最佳,14 d对7.0 mL·L~(-1)的柴油降解率达到89.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柴油降解产物,发现该混合菌株能将柴油中的烷烃降解为短链烷烃,最终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同时利用KEGG数据库获得代谢丰度图并初步预测每种菌的功能,根据微生物多样性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混合菌对柴油完全降解的效果优于单种菌种。通过人工构建的微生物菌群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37.
以聚丙烯腈(PAN)和g-C_3N_4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分散的溶液浸渍法及煅烧法制备了具有共轭结构的预氧化聚丙烯腈/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CPAN/g-C_3N_4),采用XRD、SEM、FTIR、UV-Vis DRS、EIS等技术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PAN/g-C_3N_4对罗丹明B(Rh 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PAN与g-C_3N_4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使g-C_3N_4片状结构堆叠体颗粒显著减小,明显增强了光催化剂在全部光谱范围内的光吸收,有效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在PAN与g-C_3N_4质量比为1∶200、煅烧温度250 ℃、煅烧时间1 h条件下所制备的CPAN/g-C_3N_4光催化活性最高,且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稳定性。超氧自由基和光生空穴为CPAN/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光降解罗丹明B的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938.
以离子液体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BSO_3HMIm]OTf)为浸出剂,初步研究了WPCBs浸铜过程中锌和铅浸出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铜、锌的浸出率随着WPCBs粒径的减小、H_2O_2溶液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铜的浸出率随浸出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锌的浸出率受浸出温度影响不大;铅的浸出率受5种因素影响不大,且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在WPCBs粒径为0.100~0.250 mm、离子液体加入量为60.0%(φ)、H_2O_2溶液加入量为7.5%(φ)、固液比为1∶15、浸出温度为50℃的条件下,铜、锌、铅的浸出率分别为99.84%,93.25%,22.46%。  相似文献   
939.
脉冲电晕反应器结构对乙硫醇消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战国  胡真  曹鹏  李颖  安艳 《环境工程学报》2009,3(6):1065-1068
研究了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的变化对乙硫醇消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内设置折流板,可以增加气流的湍动程度,有利于活性粒子与污染物的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消除率。高压电极间距对电晕区范围及消毒效果有较大影响,间距较小将导致各电极产生的电场相互干扰明显,消除率减小;而电极间距过大,虽然电极间电场分布相互干扰小,但是反应器内可排布的电极数减少,总电晕区减少,消除率也减小。根据实验结果,电极间距设置为50 mm比较合理。另外,在相同的电场强度和脉冲频率下,毛刺形高压电极比线电极结构能耗低,能量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940.
成都平原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富华 《四川环境》2009,28(4):60-64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不合理施用使得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逐渐增大。本文对成都平原农用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农用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均以Pb、Cd和Hg三种元素为主。分析了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迁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和防治污染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