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41.
42.
职业安全卫生立法起源于18世纪工业革命后,是工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是工人运动高涨、推动和斗争的结果.人类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从无到有,从单一的、零星的、只适用于某一特定范围(行业、地区、工人)的法规到综合的、全面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的基本法,并辅以一系列的从属法规,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是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的.  相似文献   
43.
基于GIS的重庆市旅游资源评价、分析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对重庆市主要自然和人文景区(点)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借助GIS技术,对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和GIS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市的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资源起着基础作用,人文、社会景观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分布上,重庆市旅游资源呈现“带状”、“圈状”的分布特征,地域空间分布不平衡。最后,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重庆市旅游资源进行了概念规划,得到4个结构区,并提出每个规划区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4.
金矿凿岩工长期处在井下,接触局部振动,工作环境较复杂。其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及传导速度(senseandmotornervousconduc-tionvelocity,SCV,MCV)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试图通过该方面的研究,来探讨金矿凿岩对工人外周神经传导的损害。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某金矿井下从事凿岩作业1年以上的机工23名作为接振组;查体时检见白指或主诉白指并有旁证确认有白指发生者,共16名作为白指组;另选某学校一般工…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苯作业工人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 ,对不同工龄的苯作业工人血清中IL-6,TNF浓度进行检测 ,并同白细胞变化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接苯作业工人血清中IL-6 ,TNF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P<0.05,P<0.01) ,且这些变化在白细胞明显降低前即已发生。结论 :苯作业可致工人血清TNF,IL-6水平的增高 ,这对苯中毒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6.
天然水中离子对消毒过程中挥发性卤代烃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立  孙卫玲  倪晋仁 《环境化学》2004,23(4):413-419
以天然水中的腐殖酸为研究对象,用其活性片段苯二酚和天然水做对比,研究了氯化过程中挥发性卤代烃的生成机理,并分析了天然水体中常见离子对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过程中三卤甲烷和三卤乙烷是稳定产物,随着反应时间和加氯量的增加产生量增加;烯烃为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实验过程中偶尔有检出;1,1,2,2-四氯乙烷为相对稳定的中间产物。随着反应时间和加氯量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天然水中的溴离子对挥发性卤代烃的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铵离子和镁离子对氯化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碳酸根离子对不同的挥发性卤代烃产物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简要介绍了带压堵漏的原理、专用工具及堵漏过程。根据带压堵漏的特点对堵漏过程中安全操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
不同土地覆被下岩溶表层系统CO2体积分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重庆金佛山林地、裸地表层岩溶生态系统CO2体积分数进行了野外监测,揭示了CO2体积分数变化规律,这种变化与土壤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林地与裸地各个层次土壤的CO2体积分数与土温呈一致性变化,随着土温的升高或降低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文章进一步揭示了林地植被平抑这种动态效应,而裸地则响应于温度变化;这种不同植被系统下的动态差异在解释岩溶沉积记录和讨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的关系时值得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49.
研究EDTA及柠檬酸、酒石酸、草酸3种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对棕壤、潮土、褐土中Pb(含量为1 000 mg/kg)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EDTA及3种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对棕壤中Pb的去除能力依次为EDTA>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去除效率分别为83%、5.4%、3.4%和0.5%;对潮土和褐土中Pb的去除能力依次为EDTA>柠檬酸>草酸>酒石酸,EDTA对Pb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1%和90%,柠檬酸对Pb的去除效率分别为2.7%和2.5%,草酸和酒石酸对Pb没有明显去除效应.研究表明,EDTA和柠檬酸对Pb的去除率基本随着自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柠檬酸对棕壤中Pb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潮土和褐土.  相似文献   
50.
林立 《安全与健康》2011,(13):26-27
职业安全卫生立法起源于18世纪工业革命后,是工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是工人运动高涨、推动和斗争的结果。人类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从无到有,从单一的、零星的、只适用于某一特定范围(行业、地区、工人)的法规到综合的、全面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的基本法,并辅以一系列的从属法规,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