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215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氧化亚氮(N2O)的释放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探究N2O的产生机理和寻找缓解N2O释放的策略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产生N2O的微生物及其特性,以及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N2O的产生机理,并从N2O释放影响因素的角度总结缓解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2O释放的策略.随着对N2O产生和消耗的研究不断深入,N2O缓解释放的策略不再局限于工艺参数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调控和完全反硝化过程强化也成为N2O减排策略研究的热点.生物处理硝化过程不能消耗N2O,只能通过减少N2O产生的方式来降低N2O的排放;与硝化不同,N2O是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反硝化过程能够消耗N2O,因此反硝化过程作为N2  相似文献   
372.
通过中温半连续厌氧消化实验,考察了果蔬垃圾在不同食微比(0.5、0.75、1.0和1.5)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2、3和4d)下的产氢性能.结果表明,当食微比较低(0.5和0.75)时,各水力停留时间下均不适宜连续产氢,且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 d和4 d时容易产生大量甲烷;当食微比较高(1.0和1.5)时,可以实现稳定连续产氢,发酵过程中几乎无甲烷产生.当食微比及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0及3 d时可获得最佳连续产氢效率,其最高容积产氢量和平均容积产氢量分别为451m L·(L·d)~(-1)和(186±29)m L·(L·d)~(-1),最高挥发性固体产氢率和平均挥发性固体产氢率(以VS计)分别为133 m L·g~(-1)和(27±5)m L·g~(-1),氢气含量可达20%~30%.  相似文献   
373.
南昌市灰尘中可淋溶态DOM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尘中可淋溶态DOM(LDOM)是城市雨水径流中有机质及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本文采集南昌市不同功能区及公交站台灰尘样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灰尘中LDOM的光谱特性,以期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持.研究表明:南昌市灰尘总有机碳浓度及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浓度均值分别为30.3 g·kg~(-1)和17.67 m~(-1),二者以东西向主干道及赣江沿岸为高值中心向两侧递减.荧光溶解性有机物中的类腐殖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中的UV_(254)、S_R、UV_(250)/UV_(365)、UV_(240)/UV_(420)均以昌南(近高速路附近)地区较高,说明这些地区灰尘LDOM的分子量小、有机质腐殖化程度高.而类蛋白物质及UV_(253)/UV_(203)均以市区值较高,说明市区灰尘LDOM的自生源特性较高、芳环结构复杂.荧光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公园绿地灰尘LDOM的内源及自生源可能性大、腐殖化程度低,而文教区灰尘LDOM的陆源来源可能性大、腐殖化程度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陆源来源为主LDOM的腐殖化程度高、有机质结构复杂、分子量小(如文教区空调灰尘LDOM),以内源自生源为主LDOM的腐殖化程度低、结构中脂肪碳多、分子量大(如公园绿地灰尘LDOM).  相似文献   
374.
蚌埠市臭氧污染评价及一次持续性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2015年1月—2018年12月近4年的国控点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评价了蚌埠市近地面O_3污染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并结合HYSPLIT后向气流轨迹模式及中尺度天气和预报模式(WRF-Chem)模拟预报结果,探讨了一次持续性O_3污染过程中,其他污染物、气象因素及外来传输对近地面O_3浓度的影响.同时,结合蚌埠市2015—2017年环境统计数据,分析了本地污染物排放对本地生成O_3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8年,蚌埠市近地面O_3-8 h第90百分位数由128μg·m~(-3)增长至177μg·m~(-3),呈逐年上升趋势;O_3-8 h超标率由2.28%增长至18.88%,以O_3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占全年污染天数的百分比由4.08%增长至50.83%,O_3成为影响蚌埠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O_3污染过程期间,蚌埠市近地面以1~3 m·s~(-1)小风为主,O_3在NNW、E、SE、SSE、S方向超标较为明显.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长三角的中北部区域出现O_3连片污染的情况下,蚌埠市地面受偏东风、东南风和西北风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外来污染传输过程.2015—2017年,蚌埠市工业企业数量由420家减少至257家,区域废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均大幅减少;机动车净增10.78万辆,机动车源排放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占比较大,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区域性的O_3污染及前体物输送是蚌埠市近年来O_3污染持续恶化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本地污染物(含前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本地机动车源排放量所占比例快速攀升,为本地O_3生成提供了大量前体物.今后,蚌埠市在O_3污染管控工作中应格外关注外源性、事件性的O_3污染及前体物输入,同时还应考虑控制本地机动车规模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75.
目前,新型污染沉积物治理技术-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技术在中国鲜有研究和应用。选择3种炭质吸附剂为修复剂,对其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应用索氏提取、序列提取和半透膜被动采样法(SPMDs)分析方法评价了3种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萘和菲污染沉积物的效果。实验室模拟实验表明,掺混炭质修复剂3个月后萘和菲的SPMD富集量分别降低了35%~53%和33%~43%。现场实验表明:凉水河沉积物中萘的A2(提取剂为水与甲醇体积比1∶1)浓度降低45%~77%,说明炭质修复剂对萘和菲有较强的"固定"作用,炭质修复剂的加入能降低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草木灰治理效果强于2种生物质电厂灰,这可能是因为其比表面积大于生物质电厂灰。  相似文献   
376.
元数据管理的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元数据的特点、基于元数据管理的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方式,以及该共享方式在厦门市环境保护系统的应用实践,从信息管理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上探讨环境信息中心作为信息枢纽所发挥的作用.这种共享方式可为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77.
湖泊生态系统为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有着供给、支撑、调节和美学四大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是武汉市正在实施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的核心内容.在系统地分析该工程构建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其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对该区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并为该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科学建议,对城市发展和湖泊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8.
379.
1999年12月23日,由重庆市科委主持了重庆大学王孝培教授等人承担的“管材剖切及其模具CAD系统(NDCAD系统)的研制”项目鉴定会。 该项目课题组对管材剖切技术的研究较为全面、系统、深入,技术先进可靠,所设计的模具可行。已成功应用在摩托车102车型前横管、103车型后横管、138车型车架尾管、本田CB-125型及CM-125型车架管件的冲切生产,完全取代了铣削加工,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经济效益显著。可在管材上冲切各种与轴线有夹角的截面,不仅能冲切直管,而且也能冲切弯管。 该项目识题组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380.
首先分析了滤筒的直径、褶高、褶数和滤筒夹角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试验研究 ,对比了同一直径不同褶高不同褶数的 6种滤筒的性能 ,得到了滤筒理想夹角和褶高。在此基础上对其它直径的滤筒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