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广西居南国,位北部湾之滨,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冬暖夏凉,四季如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各种植物生长,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植物种数仅次于云南和四川,居全国第三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自己拥有的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了解不多,认识不够,利用不够,保护不力,致使宝贵的资  相似文献   
112.
高梯度磁处理对炼铁厂冷却水浊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外加高梯度磁场对炼铁厂冷却水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磁场强度和磁作用时间下,该法可有效地降低冷却水的浊度.  相似文献   
113.
医疗废物典型组分的热重分析及新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研究医疗废物的热解失重规律和反应动力学机制,对其热失重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气氛下对医疗废物的14种典型组分进行了热解实验,建立了“整体两步四反应模型”.结果显示,样品失水后,在160℃-290℃之间开始热解,次序依次为药物类、塑料类、蛋白质类、生物质类、合成纤维类和橡胶类;经过一步或两步失重,在800℃时热解基本完成.所建立的“整体两步四反应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样品的热解行为,最大相对误差为1.68%,并可以对医疗废物的热解产物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4.
掺Ni^2+的TiO2颗粒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Ni^2+的纳米TiO2,并用XRD和TEM进行了表征,发现Ni^2+的掺杂减小了TiO2颗粒的粒径,Ni2+/TiO2晶型为锐钛型。通过对目标物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实验,发现Ni^2+的掺杂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其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遵从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Ni^2+惨杂量为1.2%时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5.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颗粒物和正构烷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于2002年夏季(7月)和冬季(12月)采集南京市5个功能区的大气气溶胶(PM2.5和PM10)样品,对两个季节不同功能区颗粒物及其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含量冬季高于夏季,细颗粒高于粗颗粒。正构烷烃的变化规律同颗粒物一致,且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上。根据各个功能区正构烷烃(C15-C32)的CPI(CPI1、CPI2和CPI3)结果,可知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由生物源和人为源共同排放产生。%waxCn的结果表明生物源对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的贡献率为20%~43%,对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为1.66%~4.76%。  相似文献   
116.
高浓度氨氮对IC厌氧反应器运行的抑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温(35±1)℃条件下,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研究氨氮对IC厌氧反应器运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超过3 036 mg/L时对反应器的运行有抑制作用,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氨氮对系统的IC50为4 500 mg/L;系统运行过程中VFA低于400 mg/L,pH值和碱度分别维持在7.21~7.62之间和2 356~3 065 mg/L之间;反应器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12.67%.在毒性恢复实验中,7 d后COD去除率恢复到93.01%;恢复期系统VFA逐渐降低,从第6 d开始维持在152~162 mg/L之间;出水碱度和pH值维持在1 769~2 298 mg/L和7.09~7.27之间,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17.
堆肥中腐熟污泥替代外源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用腐熟污泥替代木屑等外源添加剂高温好氧堆肥作了研究。通过腐熟污泥回流三次的堆肥结果显示,每次回流的堆肥温度都能在55℃以上保持5天以上,达到无害化的要求,含水率都能降到45%左右,污泥的有机物降解率相近,pH在6~9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腐熟污泥多次回流中重金属浓度有个增加的过程,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8.
基于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西部种群的126个分布数据及25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其适宜生境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达优秀水平。最干季平均温度、最干月降水量、最冷季平均降水量、最热月极高温度和距道路的距离是主要影响因子,其阈值分别为-6.0~-4.3℃、4.90~5.75 mm、15.3~16.8 mm、23.0~26.3℃和0~54 m。褐马鸡西部种群适宜栖息地集中在陕西省黄龙县、宜川县、洛川县和韩城市。从各县(市)不同适宜等级面积而言,适宜栖息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黄龙县韩城市宜川县洛川县。目前在陕西省黄龙山建立了2个与褐马鸡有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褐马鸡最适宜栖息地和中等适宜栖息地已超出保护区范围,建议当地政府或林业管理部门调整保护区的规划或者加强这些超出区域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19.
以华北某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为试材,采用GB11894—89和TOC+TN仪两种方法进行总氮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OC+TN仪法测定总氮简便、快速、准确、环保。  相似文献   
120.
为了验证隧道反射层析扫描成像超前预报技术( Tunnel Reflection Tomography )在不同类型不良地质体探测中的适用性及准确性,通过TRT技术在河北某金属矿山中的应用,对物探成果及揭露的实际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TRT技术能较为准确地揭露空区、含水构造、断层及裂隙带等不良地质体,是一种适用性很强的超前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