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TXRF)法是一种新型的检测生物体内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TXRF法对生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扇贝GBW10024进行了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使用TXRF法测定扇贝等贝类生物样品中元素含量时,Al、Ti、Cu、Fe、Pb这5个元素的测定极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其测定结果需通过实验空白进行校正;其中Ti、Pb由于本身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较少,故测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S、P在生物体内本身含量较多,测量结果可能偏小,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他9个元素(K、Ca、Mn、Zn、As、Se、Br、Rb、Sr)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42.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其主要的职能在于监控分析误差,将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测量的结构的准确性,使得分析数据在规定的置信范围内能够充分满足质量要求。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很多文献资料,对环境监测实验室控制技术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为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3.
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基于煤层底板突水的尖点突变特征 ,应用突变理论的方法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指标监测信号 ,分析了单变量序列尖点突变模型及其稳定判据 ,提出了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实例表明 ,预测结果与现场工程实际情况相一致 ,证明了该方法可望成为预测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4.
Fenton法处理煤气废水的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enton试剂处理煤气废水进行了研究,探讨了Fenton氧化阶段pH、温度、HRT、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当pH在7.0—7.6范围内,温度为30℃,H2O2投加量为70mL,Fe^2+投加量为30mL,搅拌60min时,COD去除率在80%以上,处理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45.
以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磁性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Fe3O4@P(St-MMA))微球,采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样品磁力振荡计和X射线衍射(XRD)对磁性微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复合磁性微球在不同的p H、离子强度和吸附时间等条件下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运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了磁性微球对亚甲基蓝的表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微球粒径在100~200μm之间,表面含有羧基,饱和磁化强度为9.44 emu/g,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能够快速分离出来。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10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25℃下,最大吸附量高达144.9 mg/g,且吸附随着p H值的升高而增加,当p H7时,吸附量基本不变;随着离子强度增加,吸附量逐渐下降;Langmuir等温线能比较好地拟合磁性微球对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  相似文献   
46.
安徽省雷电灾害特征分析及区域灾情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安徽省雷电灾害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1998~2012年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年平均雷灾次数N、年平均伤亡人数M和年平均经济损失E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雷电灾情进行评估,对雷电灾害强度空间分布做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为安徽省雷电灾害高发年份;全省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7、8月份;雷电灾害发生于城市(县城)的频次要多于乡村;乡村地区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人身伤亡,城市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电子设备的物理损害和经济损失;民用、电力和通信为全省主要雷电灾害损失行业。综合灾情指数G分布反映了不同地区受雷电灾害的严重程度,其中南陵县、阜阳市区、马鞍山市区、淮北市区和宣城市区为受灾较重的地区。灾情评估结果可为区域性的雷电防护和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下而上"的CO_2排放计算方法,对1995—2014年中国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量进行测算,从动态视角分析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及旅游接待人次、人均旅游收入、旅游业CO_2排放强度和旅游交通CO_2排放占比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特征,并基于STIRPAT模型对旅游业CO_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区域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均旅游收入对中国旅游业碳减排压力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小,仅从0.156变化到0.287,旅游交通CO_2排放占比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大,其CO_2排放占比每提高1%,东部地区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将提高0.239%,而中部地区仅提高0.013%;旅游业CO_2排放强度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研究期内,分析结果不支持倒"U"型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48.
以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生物破乳菌Alcaligenes sp.S-XJ-1为对象,考察了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添加酵母提取物对生物破乳菌菌体性质、破乳性能以及菌体元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提取物的投加能够有效提高生物破乳菌产量,在酵母提取物浓度为5 g.L-1时,生物破乳菌产量达到3.0 g.L-1,此时葡萄糖利用率亦达到最大的58%.随着酵母提取物的投加浓度的增大,培养得到的菌体破乳性能提高,在投加浓度为10 g.L-1时,破乳率达到76%;而培养得到的菌体C/N有所降低,对其菌体表面蛋白进行提取测定发现菌体总蛋白含量升高,这与FTIR分析破乳菌菌体表面蛋白质类物质提高的结论一致.推测该生物破乳菌菌体蛋白含量的提高增强了菌体的破乳性能,菌体蛋白类物质是影响其破乳性能的关键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49.
危险源理论研究及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事故预防和控制水平,以现代安全科学的观点及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运用事故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从危险源概念辨析入手,认为,危险源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能量、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而不具有能量的隐患不是危险源。进一步探讨危险源的分类、层次结构及基于危险源理论的事故预防控制模型;同时,分析各类危险源在事故预防控制模型中的地位,指出事故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结果表明,事故是由直接危险源、第一触发危险源和初始触发危险源等不同种类的危险源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加强对不同危险源的研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可有效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及事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50.
中温(32~35℃)环境下,通过对固含率为15%三种不同粒径的发酵物料(0.5 cm以下、1~2 cm、3~5 cm)的厌氧消化过程分析,并且对固含率20%、25%、30%与带消化液回流的厌氧发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粒径发酵物料产气量最大的是<0.5 cm,其次依次为1~2 cm,3~5 cm,考虑到粒径小容易酸化的原因,选择秸秆厌氧消化的粒径范围0.5~2.0 cm;小麦秸秆无回流间歇发酵的产气率可达到每立方米发酵物料2~3 m3/d,带消化液回流的厌氧发酵产气率达到2.2 m3/(m3.d);初始固含率8%的发酵物料经过消化液回流、排剩,最终发酵物的固含率为16.4%;小麦秸秆无回流间歇发酵产甲烷潜能最大达249.0 m3/t,对应的固含率为25%,带消化液回流的厌氧发酵产甲烷潜能达223.06 m3/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