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为了验证环境磁学方法监测旅游景区道路灰尘环境的可行性,以新疆喀纳斯5A级景区道路灰尘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测和统计方法对其进行磁学特征、空间变异特征及环境意义研究。结果显示,道路灰尘样品磁性矿物含量偏高;载磁矿物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同时含有一些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磁性矿物粒度主要是多畴和稳定单畴粗颗粒;考虑到研究区远离工业区、城市等污染源,景区道路灰尘样品磁性增强主要来自旅游交通活动输入的磁性污染物颗粒,其次来自路旁表土和自然大气降尘;从道路样品磁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看,χLF、SIRM、SOFT的空间变化趋势类似,高值区位于景区换乘中心,中值区出现在湖口区域和通往新村和观鱼亭的主干道,低值区分布在新村和通往湖口别墅区的主干道。景区不同道路旅游交通流量和强度是形成磁性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因。研究发现,环境磁学方法基本具备大范围监测景区道路环境质量、圈定潜在污染范围和判别污染物来源的潜力,可以为景区道路交通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2.
443.
444.
通过对西藏高温地热显示区内12个主要地热田采集的地热、地表水样共30组测试和分析可知,研究区氟含量0.34~19.2mg/L,地下热水中氟含量均高于2.0mg/L,研究区南部氟含量较北区偏高.氟含量高区,地热显示较明显.氟离子在水化学类型为Cl-Na或Cl×SO4-Na等Na型水中富集程度高于HCO3-Na×Ca或HCO3-Ca等Ca型水.研究区高氟地热水的富集机制主要有:深部地热流体的升流混合作用,补给水向下渗流过程中含氟硅酸盐矿物、萤石的溶滤作用.两种机制相比,深部热流的混合作用对地下水形成高浓度F-的贡献更大,但矿物的溶滤作用相对而言更为普遍些.研究区砷的富集机制与氟相似,这也使得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共生性.应加强高氟高砷区地热水的管理与防护,防止其污染地表水环境.  相似文献   
445.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买亚宗  肖婉婷  石磊  马中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1):1789-1796
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的定量评价是当前污水处理行业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效率研究将有助于政府制订合理政策以促进污水处理厂的发展. 基于全要素生产框架,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评价模型,以固定资产总额、年运行费用、污水处理人员数和年耗电量为投入变量,以污水年处理量、BOD5和氨氮削减量为产出变量,对2013年我国74座排放标准为一级A且处理工艺相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作为样本进行效率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运行效率和污水厂处理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对样本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有20个样本的运行效率达到相对最优,可以成为其余效率不足样本今后改进的标杆;有10个样本纯技术效率有效但规模效率无效,需要改进其规模;85.2%的DEA无效样本规模报酬为递增状态,表明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整体上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发展阶段;通过KW(Kruskal-Wallis)检验发现,样本污水处理厂具有规模效应,规模越大的运行效率越高;54个DEA无效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冗余率或不足率较高的样本是今后进行效率改进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446.
通过对河岸带土壤与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全年各生长时期氮、磷质量分数的研究,分析河岸带土壤环境特性,以期探究加拿大一枝黄花成功入侵河岸带的机理.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上层1.22mg/g,下层0.96mg/g、磷元素质量分数上层0.59mg/g,下层0.55mg/g,较全国土壤平均氮、磷质量分数均偏低,年际变化不明显.N/P平均值较低,且随季节变化逐渐减小.加拿大一枝黄花各部位氮磷质量分数为叶>茎>根.与其他草本植物相比,植株中氮质量分数稍低,磷质量分数则明显偏高.随植物生长期的变化,植株各部分氮磷质量分数均显示前期较高,中期有所下降,后期逐渐升高的趋势.加拿大一枝黄花N/P变化范围2.25~4.75,明显低于其他草本植物,主要原因在于植株有很高的磷质量分数以及土壤环境中氮素的匮乏,说明其生长受到氮素的限制.对植株茎、叶、根中氮、磷元素与N/P进行相关分析表明,茎、叶中磷质量分数与N/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根中氮质量分数与N/P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了磷素主导了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而氮素主导地下部分.研究区内土壤氮质量分数严重匮乏、磷质量分数也明显偏低,但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中氮质量分数仅稍低于其他草本植物,磷质量分数却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可以认为其对氮、磷元素的吸收、积累能力远高于其他草本植物,这可能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得以在河岸带特殊环境中成功入侵的机理.  相似文献   
447.
淮南潘集采煤沉陷区地表水中氮、磷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采煤沉陷区地表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同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率分析了两类水体中氮、磷组成.结果表明,NH3-N(氨氮)年内时间差异性较小,整体呈KB(开放型地表水)>FB(封闭型地表水),最大值分别为0.621 mg·L-1(6月)和0.813 mg·L-1(6月);NO-2-N(亚硝酸氮)时空差异性均较小,NO-3-N(硝酸盐氮)和TN(总氮)年内时间差异性较大,空间差异性较小,整体上均呈FB>KB.KB与FB内NO-2-N最大值分别为0.0485 mg·L-1(6月)和0.0532 mg·L-1(6月),NO-3-N(硝酸盐氮)最大值分别为0.635 mg·L-1(11月)和0.623 mg·L-1(4月),TN最大值分别为2.295 mg·L-1(11月)和2.261 mg·L-1(1月).PO3-4和DTP(溶解性总磷)含量基本呈KB>FB,两形态磷在KB内的最大值分别为0.174 mg·L-1(11月)和0.055 mg·L-1(11月),FB内最大值分别为0.0298 mg·L-1(6月)和0.0391 mg·L-1(5月);TP(总磷)基本呈KB相似文献   
448.
为了研究环境条件对甲醇蒸气扩散以及危险区域的影响,应用CFD方法对隧道内甲醇蒸气的扩散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隧道内通风能够避免泄露区域产生蒸气积聚;障碍物位于泄漏源的上风向时,通过障碍物的紊乱风流携带作用较强,使甲醇蒸气在下游空间的分布更广,形成的危险区域也较大;障碍物较多时,隧道内的流场紊乱程度较大,气流的携带作用和障碍物间的蒸气积聚作用较强,导致蒸气分布范围广且规律性差;在通风与障碍物的综合影响作用下,甲醇蒸气扩散和分布主要集中于隧道的中下部,上部稳定的气流使蒸气不易产生积聚。  相似文献   
449.
为了探索行业风险可接受现状,印证已颁布的可接受风险标准中标准基准值选取的可行性,基于可接受风险标准理论,通过搜集、分析及估算全国及化工行业最近10 a的基础事故数据,采用平均个人风险值法(AIR)和事故累计概率-死亡人数曲线(FN曲线)法的运算思想,确定了全国及化工行业的死亡、受伤及职业病风险个人/社会可接受标准基准值,并通过数据范围的选择将其分为宽松型、通用型及严格型3种不同“严格”程度的基准值以备不同条件下选用。研究结果表明:死亡标准基准值通过与已颁布的标准基准值进行对比后发现2者均处于同一量级(10-4),印证了彼此的可行性,受伤及职业病标准基准值可为后期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0.
锰矿修复区泡桐与栾树生长与重金属积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潭锰矿废弃地种植泡桐和栾树,建立了4hm2生态修复示范区.工程区基质Mn平均含量高达20041mg/kg,Pb、Zn、Cu、Cd含量也远超过湖南省和全国的背景值,属复合型重度污染.污染区不覆土,苗木移植前每株根际定量施用了含有自污染区矿渣分离出的抗性菌株的专用有机肥.种植两年后,泡桐和栾树成活率均达到83%以上.泡桐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栾树,两种植物叶的重金属含量均大于根和茎,泡桐Mn、Cu、Zn的浓度和积累量显著高于栾树.5年生泡桐Mn积累量达到2295g/hm2,转运量系数为2.32.试验证明,采用有机菌肥改良根际环境后,泡桐与栾树均可作为锰污染区的修复树种,而泡桐的生长速率和重金属的耐受和积累性能优于栾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