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84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21.
为了解氮磷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及同时恢复水生植被的影响,以小球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模拟自然条件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对三者生长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鱼藻和小球藻共培养时,在氮浓度介于2.92~12.60mg·L-1、磷浓度介于0.06 ~0.85 mg·L-1,金鱼藻增长不明显,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小球藻的增长率则远高于金鱼藻.小球藻和大型溞共培养时,氮、磷浓度分别为1.26~ 10.53 mg·L-1和0.04~1.16 mg·L-1时均占据优势,对小球藻的抑制效果显著,抑藻及氮磷去除效果明显好于金鱼藻和小球藻共培养,而且磷的去除效果优于氮.三者共培养时,在氮浓度介于3.15 ~23.92 mg·L-1、磷浓度介于0.07 ~0.64 mg·L-1时,大型溞与金鱼藻的增长率都较高,而小球藻则维持在较低的增长水平,水质改善效果较好;当氮、磷浓度分别升至25.95 mg·L-1和1.18 mg·L-1时,大型潘和金鱼藻的增长率均下降,水质变差.大型溞和金鱼藻的联合控藻效果好于其单一的控制效果,该效果明显受到氮磷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2.
以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为依据,选用实验室合成的有机螯合剂和市售无机螯合药剂,系统地研究了螯合剂种类、药剂投加量、浸出pH值、螯合反应时间、固化时间、浸出方法对飞灰重金属螯合效果的影响。在最佳螯合条件下,典型重金属Pb和Cd的螯合效率分别达到了98.2%和99.1%,达到了新标准对飞灰的填埋要求。研究发现,有机螯合剂对重金属的螯合能力远远高于无机螯合剂,有机螯合剂分子与重金属发生快速螯合反应,生成稳定的重金属络合物,牢牢地嵌在飞灰结构体中,具有很强的抗酸浸出能力。  相似文献   
423.
蓝藻水华对太湖水柱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反硝化作用是湖泊水体最主要的脱氮过程,对减轻湖泊的氮素污染和富营养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蓝藻水华暴发和衰亡可能会通过改变水体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环境来促使反硝化作用直接在水柱中发生,加速氮的去除.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取太湖湖水添加不同生物量的蓝藻和连续10 d的NO_3~--N、PO_4~(3-)-P营养盐,进行蓝藻生长与降解对反硝化影响的模拟实验,测定蓝藻水华期水体藻类生物量和各形态氮浓度的动态变化,同时利用~(15)N同位素添加培养结合膜进样质谱仪(MIMS)实时定量测定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蓝藻在生长期吸收氮素转变为颗粒氮,在衰亡期藻细胞通过降解矿化释放了大量的NH_4~+-N,继而转化为NO_3~--N,为反硝化作用提供底物,是大幅度促进水体反硝化作用的关键;反硝化速率(以N2计,下同)最高达到(1 614. 52±301. 57)μmol·(m~2·h)~(-1),是同时期最低蓝藻生物量组反硝化速率[(534. 45±242. 18)μmol·(m~2·h)~(-1)]的3倍,实验结束时添加初始蓝藻生物量倍数最高组的TN去除率达最高(40. 02%),是未添加蓝藻组TN去除率(17. 72%)的2. 26倍,说明蓝藻堆积会显著促进反硝化作用的强度,加速水体氮素的去除.蓝藻衰亡时反硝化速率的快慢受NH_4~+浓度的影响显著,表明附着在藻团的微生物的耦合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氮盐去除的主要途径.本研究结果表明,水华蓝藻生长期快速吸收氮素转变为颗粒氮,蓝藻死亡降解后通过耦合硝化-反硝化作用加速氮素去除,这可能是太湖夏季氮素浓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24.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首要任务,从两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来看,10年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在种植业播种面积上升、养殖当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实现大幅下降,政策驱动、结构调整、经营方式转变是面源污染减排的主要动力。"十四五"期间,面对世情、国情、农情的变化,本文提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做到三个转变:工作策略从攻坚战转向持久战;工作抓手从要素减量转向系统绿化;工作方式从单兵突进转向协同治理。进一步提出建立和完善农业面源监测体系、构建种养结合的绿色发展格局、综合考虑工业和农业污染排放协调治理和继续积极推进农业支持政策向绿色生态转型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25.
本文研究了混凝—催化臭氧化对垃圾渗滤液MBR出水COD、UV254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及可生化性能的影响。在pH 11,FeCl3用量800 mg/L的优化条件下,COD、UV254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37.8%、61.9%和88.7%。混凝出水催化臭氧化结果表明,3%-Ce/AC催化臭氧化效率最好,COD去除率为33.6%,臭氧消耗系数为1.40 mgO3/mgCOD。经混凝—催化臭氧化处理后,MBR出水的COD、UV254及色度总去除率分别为58.7%、90.8%及98.7%,BOD5/COD从0.036提高到0.375,可生化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26.
依明 《环境教育》2014,(6):73-73
正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城市中各种车辆的增多,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带来空气污染、土地浪费、城市混乱等多种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立体停车库。所谓立体停车库,是用来最大量存取储放车辆的机械或机械设备系统。针对专业车场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427.
秦卫生 《安全》2013,34(12):16-18
本文通过模拟分析上覆岩层移动与瓦斯含量变化的过程,结果显示,工作面推进影响覆岩的移动。临近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工作面瓦斯的含量,并提出对开采临近层采取瓦斯抽放的措施降低开采层瓦斯含量。  相似文献   
428.
报警服务模式的改革是城市报警监控联网系统能够长期有效运作的关键,也是我国安防报警服务业进入重大发展时期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429.
农村是农民生存和农业发展的基地。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民的健康生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长久稳定。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指出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