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矿区土壤Pb的分布特征及植物修复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省某有色矿区采矿厂及选矿厂周围土壤Pb污染现状、土壤中Pb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植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按照Tessier的重金属形态分级和浸提方法,Pb在土壤中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及有机结合态为主,植物有效性较低.比较两样点土壤Pb活性,选矿厂高于采矿厂,这可能是由于Pb的来源不同.从土壤含Pb及植物有效态Pb含量来看,该矿区样点土壤Pb污染均较严重,开展污染修复工作势在必行.以植物体内Pb含量、地表上部有效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为指标,对20种植物对Pb的富集特性分析发现,类芦富集和转移Pb的能力较强,进一步研究价值很大.从土壤Pb的有效态含量及生态安全考虑,在该矿区进行土壤Pb污染的植物提取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生态建设规律、过程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而不是一、二个因素。从一、二个因素去分析生态建设和规律 ,在某些侧面和角度 ,比较透彻深刻 ;但在其它角度和侧面 ,显得乏力 ;单个角度、少数因素的分析因片面性、局限性强 ,未能系统地提示不同因素对生态建设作用的作用机制 ,因而无法有效地指导生态建设。多因素综合分析能将单因素分析的优点综合起来 ,并能弥补单因素分析的诸多缺陷 ,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解释说明生态建设发展的原因、动力、机制和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
基于政策规律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政策失误环境危害行为的原因和特点,对政策战略评价产生背景,功能进行深刻透彻分析,根据政策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将政策分为以直接作用于环境的政策,以间接作用于环境为主的政策和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兼具并重的政策,对每类政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原理和方法予以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24.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技术,将邛海流域环境规划的成果及流域的基础信息通过人机交互平台的建立而直观展示出来,提供一个数字化的流域基本信息及规划方案的查询检索平台,利于邛海流域的环境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25.
湖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对高原湖泊特征的比较及动态过程,对数字湖泊及决策支持、评估系统的开发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数据库,从基础研究和应用层面为湖泊治理技术的系统化组织提供认识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基于物理化学和生态机理的湖泊大型水质模型的方法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应用于流域环境规划中的图形图片方式、多媒体影像方式、地理信息可视化以及虚拟现实4种类型的可视化技术,并对流域环境规划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可视化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介绍了滇池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了水资源特点,对其开发现状和供需预测作了评述,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入手,对九湖水污染情况进行系统汇编和整理,分析九湖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9.
邹锐  董云仙  颜小品  赵磊  贺彬  刘永 《环境科学》2011,32(11):3193-3199
以云南省程海为例,基于CE-QUAL-W2计算平台开发了水动力-水质模型.由于程海现有的数据不足以支撑开发可靠的流域水文与污染物负荷模型,为弥补由此引起的水质模型边界条件缺失的限制,本研究提出了基于逆向模拟与遗传算法的多模式负荷-参数识别方法来实现对水质模型的校正和鲁棒校验.应用校验后的模型对程海不同水位调控情景的水质...  相似文献   
30.
在进行滇池宝象河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总量核算时,涉及流域的水量平衡计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是两个重要的环节,两者联系密切,并且在水循环过程中相互转化。不是所有的降水都能补给地下水,进而产生地表径流,只有当降雨量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才有可能产生地表径流。全流域地表径流产生与降雨关系的试验研究,有助于分析当地气象因素以及降雨时段之初的包气带含水率和地下水埋藏深度,为污染负荷总量核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