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25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21.
气体生物滴滤池载体性能比较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动态条件挂膜和静态降解曲线比较对丝网、ACOF、聚乙烯多面小球、炉渣等介质作为气体生物滴滤池生物载体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种材料都可用作生物载体材料,各材料的挂膜量比为:丝网vACOFv多面小球v炉渣= 7.14v9.52v2.05v1,半降解时间比大致为:丝网vACOFv多面小球v炉渣= 0.43v0.5v0.7v1,网状结构的丝网和ACOF挂膜量大、降解效果好,比表面积大的多面小球次之,炉渣最差.实验还表明:4种挂膜载体在闲置一段时间后,具一定吸附性能的ACOF的降解性能缓冲、恢复效果最佳,短时间的闲置(如24h)对挂膜载体降解性能损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2.
表面活性剂改进活性污泥的脱水性能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表面活性剂无论单独或与 FeCl3和 CaO混合使用 ,都能提高离心脱水效果 ;表面活性剂与 FeCl3和 CaO混合作用 ,污泥经过滤脱水后的含水率比不加表面活性剂的明显降低 .对于离心脱水 ,当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与污泥干重比为 0.109时 ,脱水污泥的体积比不加表面活性剂的降低 11%左右 ;对于过滤脱水 ,当用表面活性剂 (加入量为污泥干重的 0.08)与 FeCl3和 CaO同时调理时 ,污泥的含水率 (78.92%)比只用 FeCl3和 CaO调理的降低约 6%.进一步的研究显示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降低脱水污泥的含水率是与其能加快污泥的沉降速度及促进污泥表面的蛋白质和 DNA释放、减少污泥颗粒间的间隙水有关 .  相似文献   
123.
研究了厌氧、缺氧和好氧状态下淀粉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水相和泥相中吸附和降解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淀粉在厌氧、缺氧、好氧状态下的降解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Fritz-Schlunder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糖类在厌氧、缺氧和好氧污泥上的吸附过程,吸附的大分子糖类迅速水解为低一级的高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厌氧降解速率系数K厌、缺氧的降解速率系数K缺与好氧的降解速率常数的比值分别为0.40和0.64;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的预测出水糖类的浓度(相对误差<10%).  相似文献   
124.
丙酸/乙酸对低能耗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厌氧-低氧(0.15~0.45mg/L)条件下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丙酸/乙酸比例对低能耗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酸/乙酸比为1/1(SBR-A)或2/1(碳摩尔比)为碳源(SBR-B),系统中均发生同时生物氮和磷的去除,低氧阶段氨氮被全部氧化,并且没有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与SBR-A 相比,SBR-B 中厌氧阶段磷释放量少,聚羟基戊酸(PHV)和二甲基三羟基戊酸(PH2MV)合成量高,低氧末磷剩余量少,硝态氮累积少,SBR-B 中总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2%和97%)比SBR-A(分别为68%和94%)高.因此,丙酸/乙酸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系统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5.
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对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缺氧/好氧,A/O活性污泥法)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在水相和胞外聚合物(EPS)中的分布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过程中分子量的分布沿程变窄,对分布在各段分子量之间的有机物都有大幅度的去除;缺氧池和好氧池的EPS中都有14%的物质分子量大于1000万,而水相中各类物质的分子量均小于200万,说明该类大分子的EPS并非因吸附而成.  相似文献   
126.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应用中热点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论述了近年国际上争论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数据的准确完整性,初级产品与二级产品,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全球产量与本地产量,以及能源足迹计算等,并对其进行了探讨和指出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7.
城市生态系统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探讨其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城市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尝试将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扩展到城市生态系统,以分析其内部诸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机制的水桶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机制定量评估模型,并以长江三角洲具有代表性的八城市为操作对象进行了研究.案例结果表明,长三角八城市的综合承载指数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 无锡、南京、杭州、上海、常州、宁波、苏州、扬州.  相似文献   
128.
厌氧与缺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曾庆玲  李咏梅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9):1981-1986
雌二醇浓度为500~10 000 ng/L,采用活性污泥灭活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和pH值对吸附的影响.在10、20、30℃不同温度下建立了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了分配系数Kd.结果表明,厌氧与缺氧失活污泥对雌二醇的吸附都在30 min以内达到平衡;pH值在6~9范围内对吸附没有影响,pH大于9时随着pH值增加吸附量减少;两者在不同温度下对雌二醇的吸附都符合Freundlich吸附,都呈线性吸附,分配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厌氧失活污泥的分配系数Kd为629.2(10℃)>534.9(20℃)>405.6(30℃),缺氧失活污泥的分配系数Kd为601.2(10℃)>491.3(20℃)>360.1(30℃).另外,研究了厌氧与缺氧活性污泥的吸附等温线与分配系数,厌氧活性污泥的Kd大于缺氧活性污泥.厌氧(缺氧)活性污泥与灭活污泥对雌二醇的吸附未出现明显差别,厌氧污泥的吸附性能强于缺氧污泥.  相似文献   
129.
生活污水中蛋白质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Folin-酚改进法、考马斯亮兰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3种测试方法测试了上海市某小区生活污水中的蛋白质含量,对这3种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氨基酸仪分析了生活污水中蛋白质水解后的氨基酸化学组成.试验结果表明,Folin-酚改进法测试蛋白质浓度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优于考马斯亮兰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生活污水中蛋白质的浓度;氨基酸仪法测得该生活污水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最多的为谷氨酸(3.6 mg/L),含量最低的是脯氨酸(0.8 mg/L);所测生活污水中蛋白质COD占总COD的18.9%.  相似文献   
130.
消化/剩余污泥水分扩散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递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干燥温度、污泥厚度及其种类3个主要因素对污泥水分扩散的影响,干燥温度设为30℃、40℃和50℃,污泥厚度设为1.3 cm、2.6 cm和3.9 cm,分别考察了消化和剩余两种污泥的干燥性能。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两种污泥的有效质扩散系数,采用因次分析法建立了它们的水分扩散通量的准则关系式,通过实验研究两种污泥的水分扩散通量随干基含湿量的变化规律,并获得了两种污泥的水分扩散通量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显示3.9 cm厚的消化污泥在40℃条件下的干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