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73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外源输入对底泥疏浚新生表层磷恢复及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外源输入对底泥疏浚新生表层磷恢复及迁移转化的影响尚不清楚,阐明该问题对于底泥疏浚实施后流域尺度上的外源控制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模拟疏浚的方法研究在有无外源颗粒物输入条件下,疏浚前后新生泥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并探讨疏浚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疏浚后阻止外源颗粒物输入对沉积物总磷(TP)和总氮(TN)的控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疏浚显著降低了表层沉积物潜在可移动磷的含量,有外源颗粒物输入组潜在可移动态磷(Mobile-P)含量显著高于无外源组,变化的Mobile-P以铁结合态磷(Fe-P)为主,有机磷(Org-P)次之,弱结合态磷(Lb-P)含量较低不足总磷的1‰;实验210d后,有外源颗粒物输入疏浚组间隙水PO_4~(3-)-P浓度低于未疏浚组,无外源疏浚组显著低于未疏浚组(P 0. 05);无外源疏浚组间隙水PO_4~(3-)-P浓度保持着较低的水平,其余组间隙水中PO_4~(3-)-P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间隙水PO_4~(3-)-P浓度与其对应分层沉积物中Fe-P含量显著正相关;冬春季间沉积物的源-汇功能发生了转变,沉积物对上覆水由汇转变成为源;疏浚措施降低了底泥内源磷释放速率,可有效控制其内源磷释放,阻止外源颗粒物输入对疏浚控制内源磷负荷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2.
场地环境污染的电动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述国内外场地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场地土壤电动修复中常见问题,包括电极设置方式、化学增强试剂的选择、土壤类型和污染程度等影响去除效率的因素及处理效果和能耗等进行阐述,探讨当前我国场地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研发的重点,以促进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73.
为明确水蚀环境不同条件下植被恢复策略对土壤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通过搜集91篇论文的实验数据,以农田(或裸地)为对照,基于Meta分析评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和团聚体稳定性对水蚀环境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还草均有利于提高SOC储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但两者的优势功能存在差异,还林的固碳效应强于还草,而还草对增强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更强.(2)多因素Meta分析表明显著影响SOC的因素有:恢复年份、土壤黏粒含量、植被覆盖度、年平均降雨(MAP)、年平均气温(MAT)和土壤深度.其中植被恢复对SOC储量的正向效应随着植被覆盖率增加而提高;草地恢复在土壤黏粒含量为20%~32%下对SOC储量的提高效应更显著,在MAP>800 mm或MAT<15℃条件下更易促进草地固碳效应,不同恢复年限下的草地固碳效应无显著变化;而林地恢复在土壤黏粒含量>32%下对SOC储量的提高效应更显著,气候条件对林地SOC储量无限制性影响,林地恢复下的SOC储量与恢复年限间存在正向效应.(3)植被恢复在黏粒含量为20%~32%时对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  相似文献   
74.
以淮南煤田深部山西组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研究区张集煤矿和新集二矿二叠系山西组1煤层的煤样品,测试了样品中总汞的含量,分析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浮沉实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煤中汞的赋存状态,并结合沉积环境探讨了深部山西组煤中汞的富集成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煤样中汞含量介于0.03~0.93μg/g之间,算术平均值为0.21μg/g,均高于中国和世界煤中汞的背景值,与地壳中汞含量相比,富集系数高达2.6,表现出明显富集;(2)淮南煤田不同煤矿山西组煤中汞含量不同,张集煤矿煤中汞算术平均值为0.35μg/g,新集二矿煤中汞算术平均值为0.12μg/g;受复杂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作用,同一煤层中,汞含量分布差异性较大;(3)相关性分析、浮沉实验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煤中的汞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存在;矿物分析结果显示,黄铁矿是煤中汞的主要载体,张集煤矿煤中的汞主要以固溶态赋存于原生黄铁矿中,新集二矿山西组煤中的汞主要赋存于裂隙充填的后生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75.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制备MnO2@Fe3O4/石墨烯(RGO),考察吸附过程中MnO2@Fe3O4/RGO投加量、溶液pH值、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Pb(Ⅱ)的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并运用BET比表面积测试法计算MnO2@Fe3O4/RGO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O2@Fe3O4/RGO的比表面积为89.164m2/g,孔容为0.284cm3/g;随着pH值在2~10范围内增加,复合材料对Pb(Ⅱ)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pH=6时达到最大值.通过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Temkin、D-R模型)和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伪一级动力学、伪二级动力学、Elovich、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发现,MnO2@Fe3O4/RGO对Pb(Ⅱ)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iur模型,属于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最大吸附量为265.3mg/g.  相似文献   
76.
马尾松林地与玉米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农生态系统转化对土壤有机碳(SOC)组成和来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不同学者的结论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且这一转化过程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影响鲜有报道.基于这一背景,该研究在贵州中部区域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和玉米(Zea mays L.)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OC和DOC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的测定,分析林农生态系统转化前后土壤有机碳的分异.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地剖面中,SOC和DOC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变化幅度均大于玉米地土壤,DOC含量最大值出现在5~10 cm处;銼O13C和銬O13C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有所偏正,但銬O13C在剖面中的变异远大于銼O13C,其极差分别为5.015‰和2.431‰;通过对比銬O13C和銼O13C的差异,说明其0~5 cm的DOC主要来源于新成枯枝落叶,而土体内部DOC则主要来自土壤腐殖类物质的转化.在玉米地剖面中,銼O13C和銬O13C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有所偏负,但整个剖面中两值的差异较小,DOC主要来源于土壤腐殖类物质的转化;SOC来源于玉米植物体有机碳(C4-C)的比例介于2.55%~20.80%之间,随剖面层次的加深有降低趋势,但出现"之"字形反复;DOC中C4-C的比例在剖面0~40 cm间较为相近(25.94%~34.54%),40 cm以下则急剧下降(3.18%~15.65%).  相似文献   
77.
产品设计中的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安全分析是对已形成伤害结果和经济损失后果的危害分析,这对总结教训和加强事故预防工作是必要的,但要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工作重点必须从事故的分析处理转向设计中的安全评价和安全预测。本文的目的就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学理论,为产品设计人员提供一种确定产品可靠性、安全评价及可行的安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8.
环境标志在西德首先开始,称为“兰色天使”计划,他们对3600种产品发放环境标签。加拿大称为”环境的选择”,日本称为“生态标志”,随后美国等国家于1988年开始实施,法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等国于1991年开始。1992年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也开始实施。目前环境标志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环境保护冲击波。 21世纪,新的科技革命将迅猛发展,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有很大改善,但不可能根本的解决,旧的环境问题解决了,新的矛盾仍会发生,环境与发  相似文献   
79.
海水水质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水南级数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提出了海水水质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水质级数,对大连湾海域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同模糊综合海水水质级数和灰色聚类海水水质级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运算简便,勿求权重,仅由隶属函数即可评价出海水水质分级的模糊性,是一种可行的均权平均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0.
层次分析室内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的方法———层次分析模型(IAAH)。利用IAAH法对长春部分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室内空气属中等以上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