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629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111篇
综合类   1154篇
基础理论   330篇
污染及防治   428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76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吴蒙  罗云  吴兑  范绍佳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2):4458-4466
利用佛山地区2013年12月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得到的垂直风温资料和相应逐日AQI资料、逐时PM_(2.5)浓度资料,研究了佛山地区大气边界层垂直风温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佛山地区干季持续存在的逆温结构是导致PM_(2.5)污染较重的重要原因.干季污染日近60%的最低逆温层高度低于1000 m,而非污染日低于1000 m的最低逆温层仅占36%,污染日佛山贴地逆温频率高达31.2%.逆温层出现高度较低,将污染物压缩积累在贴地层大气中导致污染较重.在大陆冷高压控制下,佛山地区的边界层结构演化非常典型,最大边界层高度和最大边界层通风量表现出了显著相关,污染日日平均边界层高度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多数时候不足500 m,最大边界层高度则大部分小于1000 m,日平均边界层通风量主要分布在500~1500 m~2·s~(-1)之间,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足300 m~2·s~(-1),最大边界层通风量大部分处于1500~5000 m~2·s~(-1)之间,导致污染物始终聚集在较低的大气边界层内,使得PM_(2.5)浓度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污染水平.佛山地区风场存在显著的3层结构,较小的底层风速意味着大气的输送和扩散能力较弱,高度较低的中层使得污染物进一步被压缩累积在大气底层,垂直风场的不稳定性使得污染日佛山地区局地回流活跃,回流(RF)指数极小值多分布在0.2~0.4之间,污染日RF指数普遍小于非污染日,垂直风场的有效输送能力被显著削弱.  相似文献   
102.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同时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外来入侵植物可能对温度升高做出积极地响应。文章研究了不同温度(22、26和30℃)处理对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化感作用的影响,探讨三叶鬼针草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温度为22和26℃比30℃有利于三叶鬼针草种子的萌发。温度升高显著增加三叶鬼针草的株高、生物量和叶面积,三叶鬼针草幼苗增加对茎和叶的生物量投资。同时相同浓度的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的化感作用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促进了三叶鬼针草的生长,改变生物量分配模式同时增强了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温度升高可能是促进三叶鬼针草入侵的生态环境因子之一,未来全球气温变暖可能使其入侵加剧。  相似文献   
103.
Biogenic Mn oxides exert important controls on trace metal cycling in aquatic and soil environments. A Mn-oxidizing bacterium Bacillus sp. WH4 was isolated from Fe–Mn nodules of an agrudalf in central China. The biogenic Mn oxides formed by mediation of this Mn oxidizing microorganism were identified as short-ranged and nano-sized Mn oxides. Cd adsorption isotherms, pH effect on adsorption and kinetics were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an abiotic Mn oxide todorokite. Maximum adsorption of Cd to the biogenic Mn oxides and todorokite was 2.04 and 0.69 mmol g?1 sorbent, respectively. Thus, the biogenic Mn oxides were more effective Cd adsorbents than the abiotic Mn oxide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findings could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biogenic Mn oxides form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ir important roles in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heavy metals.  相似文献   
104.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美操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欢,现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健美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比较与分析,提出8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同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使健美操这一优秀的健身方法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5.
制药废水硝化-反硝化除氮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孟怡  徐亚同 《化工环保》1999,19(4):204-207
含高浓度氮的制药废水经好氧生化处理后,虽然出水的COD,BOD5均可达到行业排放标准,但TN仍高达约170mg/L。本研究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利用生物膜外层好氧,内层缺氧厌氧的条件,使硝化-反硝化脱氮在同一构筑物内进行,NH3-N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约90%和70%。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温度越高,负荷越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越完全,NH3-N和TN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农业县(市)绿色食品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发展绿色食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生态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县(市)发展绿色食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7.
输变电项目环评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举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中遇到的一些技术和管理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8.
2006年3月.在美国内华达州大学召开了巨大自然灾害风险减轻政策管理顾问论坛会议.会议主题涉及美国巨灾发生发展的趋势、巨灾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及其管理政策等。本文主要介绍地震巨灾的风险研究评估和提出的管理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09.
在交通事故中因疲劳开车的占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因驾驶人员疲劳开车而出事故的比例则更大。例如近日。在河南、广东路段连续发生两起大型气罐车和大型松香水车侧翻而出险的重大事故.就是因驾驶员长途疲劳驾驶所至的一个典型事例。疲劳驾驶是驾驶员们为了赶时间抓效益而不顾路途长远和自身的劳累“一脚到天涯”:其次是侥幸影响了安全。驾驶员们都认为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没问题,长途或劳累一点驾驶不碍事;第三是散漫养成了习惯。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关于禁止疲劳开车的有关规定.虽然《交通安全法》中规定了“或者过度疲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保护区的生态沿革,分析保护区的生态功能、生态作用等生态效应,针对当前所存在的草甸严重退化、动物种群密度降低、水量减少等生态问题,提出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应尽快制定环境保护规范化,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权威机构,实行社区共管,开展科学生态旅游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