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83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726篇
基础理论   148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Introduction The eutrophication of surface water is a worldwide problem, which is increasing in significance (Ma and Liu, 2002). Mesocyclops leukarti, a kind of Cyclops, is a waterborne animal that excessively propagates in eutrophic reservoirs and fresh …  相似文献   
92.
微污染水源中的氨氮及其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饮用水水源部分呈现微污染特征.根据中国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状况公报>的近年来数据,可知水体中污染物之一氨氮已不容忽视.文中介绍了水中氨氮的来源、存在形态以及对水质、水处理工艺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对比了国内外饮用水标准中对"三氮"的规定,同时建议我国饮用水标准中宜逐步规定饮用水氨氮浓度的限值.并对目前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曝气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及生物预处理法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盐冻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经电化学除氯后的残余氯离子分布规律,本文设计快速冻融试验,对冻融循环作用后的钢筋混凝土开展电化学除氯试验,研究冻融循环次数、除氯时间和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电化学除氯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粉煤灰混凝土电化学除氯效率受冻融循环作用影响和粉煤灰二次水化的共同影响,冻融循环作用引起的混凝土性能劣化导致电化学除氯后混凝土内残余氯离子呈凸型分布,集聚在距混凝土表面 15~25 mm 范围,钢筋附近残余氯离子含量最低。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会引起混凝土电化学平均除氯效率上升,相较于未冻融试件,冻融循环作用 100 次的试件上升约 12.5%;随电化学除氯时间增加,平均除氯效率会增大,混凝土内残余氯离子含量下降和外迁总量正相关;随粉煤灰掺量增加,混凝土电化学除氯效率增大,掺 10%、 20%、30% 的粉煤灰混凝土,其 28 d 平均除氯效率分别达到 51.2%、54.5%、59.9%。  相似文献   
94.
2003年夏秋季大气环流异常对西北地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纾  赵建华  瞿汶 《灾害学》2004,19(3):62-67
根据2003年6~10月西北地区118站逐日降水资料,对该地区、该时段的大气环流及其对该地区降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5.
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强度不断增强,且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其所带来的相关城市灾害风险与日俱增.在重视灾害预报、预警的同时,城市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组织与开展,亦是至关重要.把人工智能和城市灾害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构建灾害应急处置专家系统来解决该问题是目前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运用案例推理等人工智能领域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研究,阐述了如何对典型城市灾害案例进行知识化存储处理,给出了典型城市灾害分类推理规则和应急救援案例匹配计算方法.最后,利用VC++和CLIPS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案例决策的城市灾害应急处置专家系统.通过研究,充分验证了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对于提高城市应急处置能力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
通过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实现了用人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的申报、传递、编制、审核、报告打印、统计等功能。信息化模板的建立,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方案和报告编辑,统一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生成格式,并自动生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提高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质量。本系统具有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等特点,实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现阶段基层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7.
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又称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迅猛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工艺.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生物处理系统,也能够与活性污泥法组合以增加后者的处理效能,还可以作为中高浓度工业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手段.本文总结了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的流体力学、生化动力学规律、悬浮填料的开发现状,探讨了此工艺在市政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低污染物浓度的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一步开发高效、廉价的功能型悬浮填料,提高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优化与确定工艺和运行参数,将推动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在我国的全面应用.图3表1参64  相似文献   
98.
探讨了在MnSO_4-CuSO_4复合催化剂、硫-磷混酸体系中,对样品进行恒温密封消解,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的COD值。实验得出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最佳条件:混酸H_2SO_4-H_3PO_4体积比为4:1,催化剂MnSO_4-CuSO_4质量比为1:2,MnSO_4-CuSO_4的总量为0.03g,消解温度为165℃,消解时间为15min。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的测定结果与重铬酸钾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5%,且有较好的重现性及较高的准确度与精密度。本法可同时消解多个试样,适用于大批量试样COD的测定,使试样的消解时间由标准法的2h缩短到了15min,同时用MnSO_4-CuSO_4复合催化剂代替价格昂贵的A_(g2)SO_4,大大降低了分析成本。  相似文献   
99.
以奥尼杂交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Oreochromisniloticus♀)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值分别为8.56±0.2U·mg-1和15.48±0.1U·mg-1,GST的正常值分别为4.39±0.20U·mg-1和13.30±0.31U·mg-1,均是肝脏组织高于肌肉组织。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酚处理罗非鱼25d,除了0.002mg·L-1质量浓度组罗非鱼体内CAT和GS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质量浓度组的CAT和GST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CAT的变化规律为低质量浓度组先升高后降低,高质量浓度组不断下降。即低质量浓度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CAT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高质量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可使鱼体内的CAT失活,且这种变化幅度肝脏比肌肉大。GST的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即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GS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研究表明,0.002mg·L-1质量浓度以下的苯酚对罗非鱼没有生化毒性影响,罗非鱼组织中的CAT和GST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酚类污染物对鱼类的生化毒性。  相似文献   
100.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了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走向信息化战争,从而引起了军事领域一系列的深刻变革.本文通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从我军干部培养体制、干部队伍建设的历程、普通高等学校实力与发展和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人才建设经验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建立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军队干部制度,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