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2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954篇
安全科学   47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2201篇
基础理论   331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175篇
社会与环境   144篇
灾害及防治   13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在天津五经路隧道开展机动车排放的黑碳(Black carbon,BC)浓度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对机动车排放BC的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计算获得汽油车和柴油车的BC排放因子,并通过美国环保局(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BC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隧道入口和出口处BC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2.21±0.74)和(4.02±1.56)μg·m-3.隧道内BC累计质量浓度在凌晨、早高峰和晚高峰3个时间段上存在极大值点,说明交通道路BC浓度变化与车辆类型和车流量变化密切相关.隧道中机动车BC综合排放因子为(2.62±0.60) mg·km-1·辆-1,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获得隧道内汽油车和柴油车的BC排放因子分别为(1.51±0.24)和(56.9±15.2) mg·km-1·辆-1.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对于儿童和成人,隧道进口与出口处BC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非致癌风险在安全范围之内.但BC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均超过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阈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CO2驱油工艺中咪唑啉缓蚀剂对油套管P110钢腐蚀的缓蚀机制与规律。方法 模拟长庆油田CO2驱工艺环境为实验条件,采用失重挂片、电化学测试、微观表征等手段,研究油酸咪唑啉缓蚀剂对P110碳钢的腐蚀抑制行为。结果 P110钢的腐蚀速度随着CO2分压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增大幅度不明显。当CO2分压为2、6 MPa时,油酸咪唑啉对P110钢腐蚀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缓蚀效率均超过98%,试片表面基本完整;当CO2分压升高到8 MPa时,油酸咪唑啉的缓蚀性能明显下降,缓蚀效率仅为64.33%,试片表面存在明显的腐蚀特征。结论 CO2分压升高到8 MPa时,P110钢表面携带过剩的正电荷,不利于油酸咪唑啉缓蚀剂的吸附。  相似文献   
993.
使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广西3个污水处理厂(P1、P2、P3)中17种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结果显示,共检测出10种PFASs,检出率为33.3%~100%。进、出水中PFASs质量浓度分别为32.0~86.4和23.0~39.6 ng/L。全氟丁烷磺酸(PFBA)、全氟戊酸(PFPeA)和全氟辛酸(PFOA)是进、出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对PFASs的去除率为49.0%;改良型序批反应器(MSBR)工艺对PFASs的去除率为72.2%,氧化沟工艺对PFASs的去除率为25.0%。P1和P3进水中的PFASs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P2进水中的PFASs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P1出水中的全氟十二烷酸(PFDoDA)对纳污河流的鱼类和水蚤构成高生态风险,对藻类构成中等生态风险,P2和P3出水对纳污河流构成的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94.
魏文淑  祁建华  常成 《环境科学》2023,44(1):127-137
细菌是大气生物气溶胶中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微生物.利用FA-1撞击式生物采样器连续采集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青岛近海大气生物气溶胶分级样品,并利用BacLightTM试剂染色-荧光显微镜计数方法测定了死/活细菌浓度,分析其浓度与粒径的季节分布特征,并研究了雾、霾和沙尘等特殊天气对细菌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青岛近海生物气溶胶中细菌浓度为(1.06±0.68)×105 cells·m-3,其中活细菌和死细菌浓度分别为(8.20±4.88)×103 cells·m-3和(9.74±6.72)×104 cells·m-3.细菌浓度分布具有季节差异,死细菌浓度春季、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活细菌浓度则变现为春季最高,夏季和秋季较低,冬季最低.生物气溶胶中细菌浓度随月份存在变化,死细菌月均浓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21年春季3月和夏季6月,而活细菌月均浓度最高值则出现在2021年春季5月,最低值在2020年冬季12月....  相似文献   
995.
郭俊丽  刘毅  魏文学  葛体达  王光军 《环境科学》2019,40(11):5142-5150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抑制农业土壤硝化作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了探讨它们对蔬菜种植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的作用机制,选取40 a以上蔬菜种植土壤,在施加尿素(CK)基础上,分别添加DCD和DMPP进行室内培养,系统监测了土壤中NH_4~+-N、NO_3~--N和硝化势的变化,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揭示了AOB和AOA种群丰度和多样性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相比CK处理,DCD处理和DMPP处理的NH_4~+-N含量升高了213%和675%; NO_3~--N含量降低了13. 3%和37. 2%;硝化势降低了20. 4%和82. 4%;同时,AOB丰度降低了51. 2%和56. 5%; AOA丰度降低了6. 0%和27. 0%.不同抑制剂处理间AOB和AOA的α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 nork-environmental-samples、unclassified-Nitrosomonadaceae、unclassified-Bactertia和Nitrosospira是AOB序列属水平的主要优势类群; norank-Crenarchaeota、norank-enviromental-samples和Nitrososphaera是AOA序列属水平的主要优势类群,施用DCD和DMPP显著改变了AOB和AOA的群落组成.综上所述,尿素与DCD和DMPP配施显著抑制NH_4~+-N的转化,降低AOB和AOA的种群丰度并改变其群落组成.相比DCD,DMPP对硝化作用的抑制和对AOB和AOA群落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力限控制技术,解决过试验问题.方法 以空间飞行器模拟件为试验对象,搭建力限振动试验系统.通过低量级正弦扫频试验方法获取力限参数.采用半经验法、简单二自由度法、复杂二自由度法的极小包络建立力限控制方程.对比研究力限控制与加速度限制控制两种方法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力限控制作用下,振动曲线控制比较稳定,且在预期的共振频带处呈现倒三角窄带下凹现象.相较于加速度限制方法,力限控制方法对共振现象限制比较稳定、精准,对共振峰抑制比较明显.结论 力限控制技术对共振现象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以针对共振频带进行精准控制.  相似文献   
997.
湖南地区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文化发源地之一,为了更有效地了解新石器时期的人地关系,以高程、坡度、坡向、水体、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这7个指标构建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模糊指数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法确定各要素的权重,在ArcGIS中将各因子的权重值进行加权叠加和综合等级类型分类,最终得到湖南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结果:宜居度中等以上的区域面积最大,总面积为18.59万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87.77%;水体权重值占比最高;古人偏爱聚水而居,且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区域,湘、资、沅、澧周边沿干流分布或在河流的交汇区域分布;适宜度等级较高的遗址类型偏向于丘陵型、台地型和平原型;宜居度中等及以上的遗址多分布在地形较低、朝南、微斜坡、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本文可为今后史前聚落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分析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以三峡库区重庆市主城段清水溪为典型的城市富营养化河流代表,选取河岸带3种常见凋落叶为分解对象,设计了7种凋落物组合(3个单种和4个混合物种)和3种孔径的分解袋(50μm、250μm和2mm),开展原位实验,探讨混合凋落物的性状、功能多样性与底栖分解者类群及其交互作用对叶片质量损失和混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50%的处理表现为显著非加和效应(且均为负值),这与凋落物的性状密切相关.随着混合凋落物功能离散度的增加,尤其组合中含高木质素等难分解物质的凋落物时,分解变慢.微生物在富营养化河流混合凋落物的分解中占主导作用,小型和大型底栖动物均抑制了混合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在富营养化河流的修复过程中,需重视河流凋落物分解功能,注重调整河岸带植物的配置,以及提升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并恢复底栖动物在凋落物分解中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贝加尔湖高压分裂过程对绥化市2020年1月份持续性重污染事件的影响,以WRF中尺度气象预报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为分析基础,分析了2020年1月9~21日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变化,并结合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及PM2.5组分观测数据(13~21日),分析了该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化学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由贝加尔湖分裂高压引起的持续性静稳天气造成,11~20日期间,空气质量指数AQI变化范围为182~329,其中有9d污染状况为重度及以上污染;重污染期间,地面风速最低下降至0.5m/s左右,能见度下降至1km左右,且出现逆温层,大气扩散条件差;持续性静稳天气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氧化剂浓度(ρ(NO2)+ρ(O3))约94~118 μg/m3,相对湿度约为94%,ρ(SO42-)、ρ(NH4+)最大日增量达28.59、11.32μg/m3,增长速度相比于14日分别增加了1264%、1270%,高湿高氧化性的大气环境显著促进了二次无机盐的生成.贝加尔湖高压分裂过程导致持续性静稳天气,加之污染物的本地排放与积累,增加了大气氧化性,进而形成绥化市持续性重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1000.
以厌氧颗粒污泥制备了颗粒污泥炭,并用酸进行改性,研究其在异相类芬顿体系中降解左氧氟沙星(LEVO)效能.无机酸改性颗粒污泥炭(GSC-H3PO4、GSC-H2SO4和GSC-HCl)和未改性颗粒污泥炭(GSC-0)的吸附作用均低于5%,而颗粒污泥(GS)和草酸改性颗粒污泥炭(GSC-H2C2O4)的吸附去除率约为20%.待吸附平衡后,进行异相类芬顿反应,催化剂对LEVO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顺序为:GSC-H3PO4 > GSC-H2SO4 > GSC-HCl > GSC-H2C2O4,远高于GSC-0、GS和未加催化剂的反应.GSC-H3PO4表面铁含量高达12.73%,能催化产生更多的·OH,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GSC-H3PO4对LEVO和TOC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8.5%和51.9%,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剂上铁的溶出率低于0.8%,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和中间产物检测,提出一种LEVO降解途径.此外,GSC-H3PO4催化剂还能有效处理医院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