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青岛市前海一线海域水质评价与水质改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了青岛市前海一线水质状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富营齐化指数、有机评价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对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海域水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2.
河南省林州—安阳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食管癌高发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分别保持在100/10万以上,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与健康;食管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已知某些重金属元素进入人体过量时可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例如:Cr、Co、Ni、Cu、Zn、Pb等.测试结果表明,几个能够致癌的微量元素在研究区都较高,而保护元素Mo和Se  相似文献   
173.
稠油罐底泥碳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稠油罐底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在分析含油污泥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开发了稠油罐底泥碳化处理工艺及配套装置。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在小试、中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应用,稠油罐底泥的处理效果表明:油气回收率可达90%以上,轻质油品占回收油总量的78%以上,焚烧处理后的残渣未检出矿物油;烟气和废水相关项目的监测值符合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74.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以黄土高原典型地区的渭北旱塬为例。对该区各种生态用地降水资源化理论潜力、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进行初步估算。并进行相应评价。结果表明:农、林、牧、果业生产结构布局不合理,使得区内各地、市各种降水资源化潜力差异较大;林地、园地、牧草地的自然降水利用率较大:生态用地降水资源化现实潜力开发度与可实现潜力开发度有11.06%差距.现实潜力开发度与理论潜力开发度相比有36.22%潜力尚待开发。证明该区降水资源化潜力较大,但生态环境建设还是受水盗源短缺限制。  相似文献   
175.
厌氧条件下有机氯代烃污染物的氧化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土柱实验,对3种弱还原条件下氯乙烷和氯乙烯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硝酸盐和氧化锰存在条件下,1,2-二氯乙烷(1,2-DCA)和一氯乙烯(VC)可发生氧化降解,其中,1,2-DCA转化速率在反硝化和锰还原过程中分别为1.18/h和0.54/h,VC转化速率分别为0.29/h和0.15/h.在Fe(OH)3存在条件下,VC无明显降解,1,2-DCA的降解亦受到抑制.其它有机氯代烃,如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及二氯乙烯异构体等,在3种氧化还原条件下均未发生降  相似文献   
176.
介绍了油田伴生气处理厂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采用新型油水分离技术对含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使污水达标排放,解决了含油污水直接排放至原燃烧池的安全、环保问题,同时回收轻油,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7.
建立室内的土壤硫酸粘菌素暴露胁迫模型,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分析不同浓度硫酸粘菌素残留对土壤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处理组nirS、nosZ基因的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总数均比对照组低,且nirS基因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各组优势细菌nirS基因主要集中在10个片段中,nosZ基因主要集中在18个片段中,nirS基因较nosZ基因丰度变化大;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nirS基因Shannon指数在7 d时,高浓度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Simpson指数在各浓度处理组较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 Pielou指数在7 d、49 d时,高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nosZ基因Shannon指数在35 d时,中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49 d时,低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Simpson指数在21 d、35 d时,低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Pielou指数在各处理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药物含量≥5 mg·kg~(-1)时,反硝化细菌的均匀度、群落多样性降低,优势度升高,群落结构特征均发生改变,其中对nirS基因影响显著。nirS基因更适合作为硫酸粘菌素污染的指示基因。  相似文献   
178.
土壤矿物是土壤无机部分的主体,它决定土壤的许多基本性质。从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污染物进入土壤以后的状态、迁移转化都和土壤的矿物组成尤其是土壤粘粒部分的矿物组成密切有关。近年来许多科学工作者曾研究了土壤对重金属、农药以及有机汞等的吸收、固定情况(1、2、3)。为了能够掌握污染物进入土壤以后的存在状态及其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9.
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来自系统的“合目的性”,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由于其发展的自然笥与缓慢性,其合目的性由系统的涨浇自发调节,而对社会生态系统而言,人本身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赋予那些没有目的的随机机构以明确的目的,人的动力则是决定整个系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此,生态治理的实质应该是对人的治理,其治理应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环境意识的确立,在工业发展上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在生产方式上把环境保护作为职业道德准则;在制度层面上,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二是管理层次的提高,运用政策、经济、技术、法制等手段加强人的管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0.
日本安全卫生科研机构有直属政府的机构,如独立行政法人产业安全研究所和产业医学综合研究所;有政府认定、应政府委托或代替政府开展活动的机构,如劳动卫生检测中心、日本作业环境测定协会:有民间机构,如财团法人日本劳动研究所等。这些机构中,有些是为政府部门制定或修改劳动安全卫生法令、标准提供有关研究报告,作为政府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参考;有些从事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