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现代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工业污染源档案是污染源档案的一个属类,是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科技档案的范畴,是国家的宝贵信息资源。能否充分发挥这批工业污染源档案的作用,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能否走向科学化、定量化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1.什么是工业污染源档案信息资源工业污染源档案是指在历时两年的全国污染源调查活动中形成的,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凡按照一定的档案制度作  相似文献   
12.
全新世青藏高原东部西南季风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报道一组新的西南季风代用指标,即泥炭中单一种属植物———木里苔草残体纤维素和泥炭混合植物残体纤维素的δ13C时间序列,所记录的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气候变化。两记录表明,该区全新世的下限年龄约11200aBP(14C年龄约9900aBP);从约11200aBP起该区迅速进入湿暖的全新世阶段,季风活动迅速增强;在约10800~5500aBP期间,季风总体保持在强盛状态,但其间有4次突然减弱,气候变干冷;约从5500aBP起季风活动在波动中逐渐减弱,其中有4次减弱最明显。所有这8次气候的突然变化都与北大西洋浮冰事件一一对应。这种密切的相关关系表明,西南季风强度的波动可能是对全球变化,特别是对海洋热盐环流引起的地球南北方气候波动的所谓"跷跷板效应"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随州地区多台燃煤锅炉改变燃料及燃烧方式进行调研,发现燃料及燃烧方式的改变造成锅炉严重磨损、腐蚀、侧烧、过烧及炉膛结构,废渣排放、烟气流向、受热布置等不适应燃料燃烧要求的现象。分析了一起因改变燃料(稻壳)及燃烧方式(悬浮燃烧)发生上锅筒撕开爆炸事故,同时对日常检验过程中发现的”改烧”锅炉检验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变燃料及燃烧方式锅炉运行可靠性的对策措施,最后展望了生物质用于锅炉燃料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利用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在其表面包裹SiO_2,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复合粒子进行表面氨基化制备出Fe_3O_4@SiO_2-NH_2;采用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磁滞回线等手段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复合粒子呈微球形,粒径相对均匀,大约在200 nm.并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进行批量实验,研究了该复合纳米材料作为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对U(Ⅵ)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固液比1∶200、温度35℃、吸附平衡时间30 min、pH 5的条件下,复合粒子对U(Ⅵ)的吸附效果最佳,为95%左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粒子对U(Ⅵ)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可用Freundich等温模型较好地描述,说明为多分子层吸附.实验表明所制备的氨基化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对溶液中U(Ⅵ)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有望成为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含铀废水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长春市净月区不同粒径颗粒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于2017年4—6月采集PM_1、PM_(2.5)、PM_5、PM_(10)及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8种重金属(Pb、Cd、Cr、Ni、V、Co、Sb、Mn)及Al浓度,采用富集因子法判断8种重金属的富集程度,进一步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净月区4月PM_(2.5)、PM_(10)、TSP均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8种重金属中,Sb、Pb浓度相对较高,Pb主要富集在细颗粒物(PM_1、PM_(2.5)、PM_5)上,Cd、Ni、Mn、V、Sb主要富集在粗颗粒物(PM_(10)、TSP)上,富集因子排序为SbCdPbCoCrNiVMn。Cd、Cr、Ni、V、Mn的非致癌风险熵(HQ)小于1,非致癌风险水平可接受;Sb的HQ大于1,对人群存在非致癌风险。Pb、Cd、Cr、Ni的致癌风险值R大于10~(-6),存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6.
水生植物群落对水华藻类的化感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种高等水生植物水芹(Oenanthe javanica)、菖蒲(Acorus calamus)、水蕴草(Elodea densa)、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构建3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群落,A:菖蒲+穗状狐尾藻+水蕴草;B:水芹+穗状狐尾藻+黑藻;C:水芹+水蕴草+黑藻。研究3种群落种植水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群落7 d、14 d、21 d种植水均显著降低水华鱼腥藻和铜绿微囊藻的细胞浓度和叶绿素a含量(P<0.05),表明水生植物能够通过不断向水体中释放化感物质来有效地抑制藻类的生长。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群落A与B、B与C差异极显著(P<0.01),群落A与C差异不显著(P>0.05),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3种群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从对2种藻的抑制效果来看,群落A表现出较好的抑藻效果,7 d、14 d和21 d种植水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率分别为74.59%、85.50%和84.38%,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73.59%、80.46%和89.49%。3种植物群落释放的化感物质可以显著降低2种藻的叶绿素a含量,表明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以通过破坏藻类的光合系统来控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7.
杜尔基地区处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区内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八个样品K-Ar全岩法测年结果为100.15~120.29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铁、镁、钙特征,属于碱性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46.85 μg/g,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平缓右倾,显示富Rb,贫Sr、Ba特征,具有Eu负异常,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Sr、Ba、Ti负异常,反映了具有强烈分异的分离结晶作用存在,说明岩石形成于长期较稳定的构造背景,可能形成于非造山板内裂谷或热点地幔柱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类型已由SO2与PMIO混合型污染,逐步转变为以扬尘为主要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通过对我市市区空气质量状况、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提出控制或削减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该质谱库建有510种环境中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质谱数据,其中含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中列入的有机化合物63种,U.S.EPA清洁水法中规定的重点有机污染物95种,覆盖率达80%~90%,该谱库可应用于离子阱检测系统的谱库检索,提高了对未知化合物鉴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回填材料膨润土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影响条件下,钙基膨润土、钠基膨润土、漂白土对Pu的吸附特征,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钙基土的吸附能力最强,钠基土次之,漂白土最弱;蒙脱石表面羟基官能团的变化,使膨润土的吸附能力随着水相pH值的增大而增强;配合反应的发生,使膨润土吸附能力随着CO32-浓度的增大而减弱;水解作用以及Fe3+形成带正电荷的粒胶与钚水解产物结合,使膨润土吸附能力随着Fe3+浓度的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