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识别区域氮磷流失综合风险分布状况并对氮磷流失进行综合调控是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但传统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氮或磷流失风险的单独评估和调控,以密云水库沿湖集约化农区东庄小流域为例,应用氮指数、磷指数及氮磷综合指数法,对区域氮磷流失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氮、磷流失风险总体上较小,80%以上的区域均处于氮、磷流失的无风险或低风险区,但氮、磷流失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氮流失的高度风险区集中在山地中土壤侵蚀指数较大的果园;而磷流失的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农业用地。氮磷综合风险指数显示,93.1%的区域处于无风险和低风险区,中度以上风险区占总面积的6.9%,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有着较高的肥料施用、地势陡峭且处在河流沿岸的农业用地或山地中。单独考虑氮指数或磷指数都难以反映区域氮磷流失的综合风险状况,容易忽略磷指数高氮指数低、氮指数高和磷指数低以及氮、磷风险在中等的区域。因此,在氮、磷流失风险评估基础上,进行氮磷流失风险的综合评价,可为氮磷流失的综合调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2.
地表水中微量氯代芳烃和硝基取代芳烃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云  沈幸  鲜啟鸣  邹惠仙  孙成 《环境化学》2005,24(4):463-466
建立了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地表水中十三种氯苯、硝基氯苯和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法对这些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在62%-101%之间,变异系数在3%-27%之间,方法最小检测浓度在0.01-1.31μg·1-1之间.应用本方法对太湖水中的氯代芳烃和硝基取代芳烃化合物进行了三次采样分析,定量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含锂活化沸石、载银活性碳、Cu-Zn合金及超滤膜的联合使用,有效去除细菌及铜、铬、铅、银等重金属离子,降低了饮用水硬度、余氯量,并能抑制亚硝酸根离子的生成;运用该套装置,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又向水中引入对人体有益的微量锂离子、锌离子,使之成为优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44.
矿物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物化条件的改变它可能发生相变、脱溶、阳离子有序化,溶解、熔蚀、氧化等诸多复杂的现象,这些都是成因矿物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结晶学家,矿物学家的重视。本文试图以穆斯堡尔谱为主、结合红外、差热、X射线等方法开展蓝铁矿氧化机理的研究,并提出B型氧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45.
闽北地区,境内多山,区域辽阔,风景秀丽。林木、毛竹、水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素有“绿色金库”之称。全区共有林地2478万亩,其中毛竹344万亩,占13.88%;森林覆盖率达62.8%,林木蓄积量13343万m~3。闽北毛竹资源丰富,约占全国毛竹总面积的1/10。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发展该区竹类商品工业生产,是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多种经济效益的短、平、快项目。如果该  相似文献   
46.
用COD节能炉代替油浴加热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  王宇 《山东环境》1998,(5):27-27
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目前采用的是底质中“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法”[1],即以电炉为热源,油为热媒,在加热的条件下,以过量的K2Cr2O7-H2SO4溶液氧化底质(土壤)中有机碳,以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剩余K2Cr2O7,从而计算有机质含量的方法。1该...  相似文献   
47.
铜酞菁生产中的三废综合治理及其资源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某铜酞菁化工生产企业三废治理及其资源化工艺改进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用酸化工艺废酸的资源化新方法,不但从中回收了高价值的铜泥;同时利用废酸吸收生产工艺中的高含氨尾气,生产硫酸铵,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整个治理工艺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该回收工艺的改进,使上述三废不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从而解决了传统铜酞菁生产废水的高酸度、高盐分、高含氨、高难处理的矛盾,使铜酞菁三废处理易于实行。  相似文献   
48.
介绍一种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方案,系统以嵌入式Linux和S3C2410为核心平台,通过嵌入式平台建立的web/lgt务器将USB摄像头采集来的视频信号,经过网络传输给客户端.详细介绍了在上述嵌入式平台上USB设备的驱动开发以及如何在嵌入式Linux下实现视频采集,并完成了在该嵌入式平台上的应用程序的移植.  相似文献   
49.
改性长石对磷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胡绳  刘云  董元华  王萍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2100-2104
在500℃下对甘肃长石进行2 h煅烧,得到改性长石。通过批平衡实验,研究了改性长石对磷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长石对磷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大。同时,在60 min内即可对10 mg/L磷溶液达到吸附平衡,改性长石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主要是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0.
采用苦土为沉淀剂对模拟氮磷废水和实际氮磷废水进行了脱氮除磷实验研究,探讨了苦土投加量、pH及反应时间对废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此外,对苦土处理氮磷废水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苦土及反应沉淀物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以苦土为沉淀剂,处理氨氮浓度为200 mg/L的模拟废水的最佳条件为:苦土与氨氮(NH4+-N)的质量比为25∶1,平衡时间10 min,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3%,磷去除率达到99%。用苦土为沉淀剂处理南京某厂的实际氮磷废水(氨氮浓度为590 mg/L,磷浓度为1 630 mg/L),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磷的去除率达到99%。苦土处理氮磷废水的动力学数据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以化学反应为主。处理后废水中沉淀物的XRD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进一步证明苦土处理氮磷废水主要以化学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