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南京北郊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南京北郊使用FA-3型9级采样器对2014年1~11月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了采样分析.首先将FA-3与中流量分级采样器(KC-120H)和环境保护局在线监测仪器的同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数据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对细粒子FA-3分别偏低13.9%和16.6%,而对PM_(10)偏高15.2%和13.3%,但采样偏差在大气采样可接受范围之内,说明其可以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准确分级和采样.南京北郊颗粒物污染严重,PM_(1.1),PM_(2.1)和PM_(10)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5.6±37.6)、(91.0±54.7)和(168.0±87.0)μg·m-3,污染以细粒子为主,且大部分在1.1μm以下;颗粒物粒径呈双峰分布,峰值位于0.43~0.65μm和9~10μm粒径段;中值粒径为1.83μm,为积聚模态污染.颗粒物粒径分布在冬季细粒径段较高,春季粗粒径段较高,夏季细粒径段降低并不明显,粗粒径段明显低于其他季节;颗粒物浓度的昼夜变化在粗粒径段差异很小,在细粒径段基本表现出夜晚大于白天的特征.除了夏季,降水对各个粒径范围的颗粒物都有清除作用,且在细粒径段表现得更为明显;霾发生时随着霾等级的加重,0.43~2.1μm粒径段颗粒物浓度逐渐增加,该粒径段颗粒物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以相对湿度70%为界,颗粒物粒径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湿度大于70%后,小于0.43μm粒径段颗粒物质量浓度显著降低,而0.43~2.1μm粒径段明显上升,颗粒物的吸湿增长应是主要原因.南京北郊的气团来源可以分为四类,其中西北方向快速输送的气团最为洁净,细粒径颗粒物浓度明显低于其它方向;本地和周边近距离输送的气团污染最重,粗细粒径颗粒物浓度都较高,其传输距离短,风速小,发生污染的概率最大,达到73.9%,对南京市的空气污染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HSE云培训的模式,通过对其系统架构、功能结构、逻辑关系的分析和总结,归纳了云技术应用于HSE培训的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3.
144.
本文报告了四川省5种饮用水总放射性的监测结果,发现各类饮用水之间总放射性比活度检出结果差异较大。经处理的出厂自来水相对较低,地下水较高。90个自来水样总α检出合格率为96%,总β合格率为100%。对总α超值水样建议进行核素^226Ra检测,而且^226Ra的含量不应超过总α限值。  相似文献   
145.
茂名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吸附/热脱附-GC/MS方法研究了茂名市大气中的VOCs。结果表明,茂名市大气中检测出130多种VOCs,其主要成分是烷烃、芳 烃、烯烃和卤代烃,其中14种是有毒污染物。环烷烃是茂名炼油厂排入大气的特征VOCs。大气中浓度最高的VOCs是正己烷、1,2,4-三甲 苯、溴仿、苯、甲苯。河东区大气中VOCs总浓度比河西区高。VOCs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企业机动车尾气和茂名炼油厂。   相似文献   
146.
沟谷型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的影响是工程地质领域一直关注的热点,而其运动过程则主要体现在滑坡堵江形成的堰塞坝地貌形态上。通过野外调查、无人机航拍和模型分析深入探讨了四川省巴塘县措纳学错堰塞坝的形成过程和灾害链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空间分布的复杂微地貌反映了滑坡体不同的运动特征,2#滑坡运动区与堆积区交界处滑坡物质由于左旋或右旋剪切运动形成滑坡垄;在堆积区2#III-1由于拉伸运动形成了滑坡台地;同时,在2#III-1边缘由于压缩运动形成了滑坡脊;在与1#滑坡接触碰撞下,滑坡物质发生翻转并倾覆至坝体中央,形成巨型块石组成的甲壳相;在堆积区末端2#III-3子区,滑坡体的径向扩展运动形成滑坡丘。同时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堰塞湖回水淹没过程,结果表明,回水淹没77.2 d后堰塞湖面由海拔3 298 m上涨到4 410 m,此时堰塞坝发生溃决。最后,计算了堰塞湖溃决洪水运动参数并对下游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峰值流量约为27 392 m3/s。  相似文献   
147.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影响之广,效果显著。基于环境问题的特殊本性,环保督察制度实然上可以解决两个失灵问题,是一项综合的全民参与的基于问题的“运动式”综合环境整治行动,环保督察制度应然上应当是实现“生态正义”“善治”的系统性的公共治理。结合环境问题的本质属性,实现环保督察制度从实然到应然性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48.
雷武琴  赵鸣  黄桂平  吴辉  刘刚 《环境与发展》2020,(1):231-231,233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来源、分类和危害,再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对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处理提出了合理性处置措施和防治对策,对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9.
基于时间序列计算的厦门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快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二者的协调健康发展备受关注。以快速城市化的厦门市为研究区,基于时间序列计算了该市1980—201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年间厦门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80年的0.52 ghm~2持续增长至2010年的2.37 ghm~2,并且表现出阶段性,其中1990—2000年的增长量是1980—1990年的近3倍,2000—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量约等于第一阶段(1980—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2000年)增长量之和。在供给方面,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由此导致生态赤字逐年扩大,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加重。从组分分析看,影响人均生态足迹逐年扩大的主要组分为化石能源用地和建设用地。而生态承载力组分方面,耕地下降明显,建设用地略有上升。同时,生态足迹强度(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在30年间持续降低,表明资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厦门市工业化的发展对化石、电力等能源的巨大消耗导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其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鉴于厦门市自身特点,应该在城市发展策略上由二产转向三产。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耕地锐减,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小,经济、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健康矛盾显著,对其可持续发展应予以重视,在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划出生态保护用地的红线,避免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150.
德阳市面临着资源型和水质型双重缺水。"5.12"汶川大地震不仅严重影响了德阳市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同时也使德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震后德阳市经济社会恢复重建将进一步加大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压力。因此,开展再生水的利用是震后德阳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介绍德阳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德阳市开展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并对再生水的利用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安全、稳步推进德阳市再生水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