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硝化悬浮填料塔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稳定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DGGE分析技术,对于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中悬浮填料塔的氨氧化细菌(AOB)群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曝气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2个运行参数调整的情况下,系统AOB群落结构的变化。生物膜样品直接取自硝化填料塔,多维尺度(MDS)方法用于DGGE电泳图谱的分析,分析结果以二维图形向量的方式显示,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均对AOB群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的AOB种类在运行过程中基本不变,系统对于运行条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悬浮填料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采用悬浮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原水预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自然挂膜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研究了停留时间、气水比、温度、浊度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夏、秋、冬季的中试运行效果表明:停留时间为60min,生物预处理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温度低于8.5℃,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大;浊度对本工艺运行影响不大;气水比为0.375,足够满足生物预处理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
污水回用处理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概括地介绍了污水回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水质标准以及处理技术,并对其效益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染料废水的污染特征 ,分析了相应的脱色机理 ,介绍了光催化氧化对染料废水脱色处理的研究进展 ,并作了综合述评。指出了这种新技术所具有的优点 ,并对其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悬浮填料移动床工艺处理苏州河支流河水 ,试验结果表明 ,填料填充率为 5 0 % ,水力停留时间为 1h ,进水CODCr44— 2 32mg/L ,BOD519— 10 1mg/L时 ,出水CODCr34.1mg/L ,BOD59.1mg/L。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 ,进水氨氮≤30mg/L ,水力停留时间为 1.5h ,亦能取得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化学-生物絮凝污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从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活性污泥样品中提取DNA,对16S rDNA V3区进行PCR扩增,结合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对Shannon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讨论,通过研究指出系统中细菌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测定了活性污泥中部分菌种的16S rDNA V3区片段序列,通过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比对,初步确定细菌的属.结果表明,PCR—DGGE结合测序技术是一种完全可行的快速进行环境样品微生物研究的分析方法.图3表4参13  相似文献   
17.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水质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试验的典型工况 ,分析了此工艺和化学絮凝工艺在水质修复方面的差别 ,讨论了加药点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优于化学絮凝工艺。  相似文献   
18.
受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阐述了以石英砂、陶粒和弹性立体为填料的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等几种常见受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预处理技术的工艺特点,运动参数及处理效果,及国内以淮水为源水的蚌埠自来水厂、以姚江为源水的宁波梅林和和以深圳水库为源水的,3个日处理量分别为1万t、4万t和400万t的生物预处理工程情况,并对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工艺的填料选择、挂膜、气水比和积泥反冲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含NO3--N与较高浓度SO42-实际工业废水处理较难的问题,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连续运行的CO2-氢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CO2-MBfR)处理模拟废水和实际工业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2种废水的出水NO3--N浓度均随着HRT的减小而增大,模拟废水中NO3--N的处理效果和电子通量分配比例均优于实际废水,但其电子通量分配的格局基本不变:NO3--N和SO42-的电子通量分别在90.09%~97.49%和2.51%~9.91%左右.要实现实际废水总氮达到15mg/L的排放标准,需维持HRT不少于10.4h.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对比了不同离子交换树脂(CER)含量和pH条件下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EPS各组分提取浓度均随离子交换树脂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各组分趋势不同。TOC的最佳树脂剂量为100 g CER/g VSS,而蛋白质、多糖和DNA的最佳树脂剂量约为70 g CER/g VSS。pH值对TOC、DNA和多糖的提取浓度影响较小,但对蛋白质影响比较大。各提取条件下,EPS各组分提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平稳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及稳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