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废物处理   11篇
综合类   2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韩国农村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排水系统是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结合韩国农村排水系统建设和管理.介绍了韩国相关的政策措施的制定、排水系统的特点、污水处理工艺和设施管理等,同时对韩国农村排水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许阳宇  周律  贾奇博 《化工环保》2015,35(2):109-115
<正>渗透技术(FO)是一种以半透膜两侧溶液渗透压之差作为水分子跨膜驱动力的绿色膜分离技术。介绍了FO的原理及其对污染物的截留率较高、能耗小、膜寿命较长、不易发生膜污染且污染后的膜清洗更简单等优点。综述了FO在污水资源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完善基础理论、研发膜材料、回收驱动液等是未来FO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任滋禾  白昱  周律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3):996-1005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节水潜力分析准确程度不足的现状,以纺织印染企业为对象,根据水足迹评价方法建立了印染企业产品水足迹精确测算方法,从产品层面说明回用水和雨水收集对于水足迹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应用水回用及雨水收集利用后,单位产品新鲜水用量降低了11.3%,单位产品总工业用水量降低了10.4%.本研究将水平衡分析、水足迹评价与印染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为企业内产品生产层面的节水分析提供了依据,并为企业的精细化节水路线设计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生物膜复合系统脱氮除磷的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序批式生物膜复合系统在不同有机负荷下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在COD负荷为0.35kg.kg-1.d-1(以MLSS计)时能够很好解决脱氮除磷的泥龄矛盾,TP、TN、NH4+-N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6%、89%和96%,高于对照组的SBR工艺.复合系统中,悬浮污泥对硝化起主要作用,悬浮态污泥和生物膜的硝化平均贡献比为1.66;附着态生物膜对反硝化和除磷起主要作用,生物膜和悬浮态污泥的反硝化贡献比为2.19,释磷贡献比为3.5,摄磷贡献比为3.76.利用PCR-DGGE技术发现,复合系统中存在丰富的脱氮功能菌和除磷功能菌,且悬浮态与附着态微生物的相似性仅为73%,区别较大,说明两者存在一定的分工协作,与反应器的处理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染整废水深度处理纳滤工艺膜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晓兵  李涛  周律  杨海军  王晓 《环境科学》2012,33(1):117-123
为调查棉针织染整废水纳滤脱盐系统膜污染的类型和成因,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EDX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高倍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从膜进水水质、膜过程污染状况和膜清洗效果等三方面进行了联合互补检测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棉针织染整废水脱盐过程中纳滤膜的污染类型包括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干燥(105℃)的污染物成分组成中结合水所占质量分数约8.2%,有机成分所占质量分数约41.0%,无机成分所占质量分数约50.8%;在无机污染物中铁盐污染较为突出,有机污染物所包含的主要官能团为—OH、—CH和—CC,微生物污染物中包含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短期膜污染和长期膜污染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累积效应;纳滤膜清洗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是引起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两者对膜通量影响的贡献率约53.3%.  相似文献   
16.
田猛  周律 《环境工程》2003,21(6):27-30
由于不完全厌氧过程的工艺特点 ,其在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侧重分析了不完全厌氧过程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应用中 ,关键性参数的选择以及亟待研究几个不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厌氧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启动和运行控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厌氧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启动和运行控制受施工因素的影响。根据作者的使用体会论述了利用实验室工作数据,指导有效地启动和稳定运行厌氧生物反应器的方法,提供了便于操作的工作程序以及厌氧生物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法,作者还就常用的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特性,运行要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昆  周律 《化工环保》2016,36(3):237-242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印染企业运用优化生产调度实现废水排放源头控制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优化生产调度系统的工作过程。从实际生产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优化算法进行生产调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同时对如何建立基于大数据采集的优化生产调度系统进行了阐述。对印染企业如何运用大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优化生产调度并结合水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全行业的清洁生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絮凝法,以新疆油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工艺高温采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流、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pH等实际生产中较为可控的工艺条件对电絮凝除硅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 L的反应器中,反应时间不少于4 min,电流不小于0.8 A,即可达到较好的除硅效果,过大的电流无法提高电絮凝除硅能力;反应时,应保证初始pH在7.0~8.0范围,反应温度不低于80 ℃,否则会导致反应速率降低而延长反应时间;在SAGD工艺采出水除硅中,电絮凝法对不同的水质和反应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是一种较为可靠的SAGD工艺高温采出水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李涛  周律  武红功 《化工环保》2015,35(3):221-225
采用由预处理单元、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消毒单元和污泥干化单元组成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对采油区生活点污水进行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核心工艺单元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优化设计参数为:人工湿地宽20 m、长80 m,采用多段串联布置形式。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实际处理水量为92~136 m3/d,在5年的实际运行过程中,COD,BOD5,NH3-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9%,77.3%,96.0%,96.1%。处理后出水经消毒后的水质优于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中绿化用水的水质,可作为绿化灌溉用水回用;干化后的栅渣和污泥可作为绿化肥料使用,能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理系统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