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为解决Fenton技术在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修复中铁基材料难注入、降低二次污染的问题,并拓宽适用的pH范围. 以含水层介质(aquifer medium,简称“AM”)中的铁矿物为铁源,综合考虑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区、地质类型和地质时代,采集京津冀5处典型地区浅层含水层介质,以天然还原剂/配体-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简称“AA”)为强化试剂,构建了AM/AA/H2O2体系,并探究该体系对硝基苯酚(PNP)的降解效能以及环境pH对PNP降解的影响,同时揭示了AM/AA/H2O2体系降解污染物的机制. 结果表明:①五处含水层介质主要为长石类介质和碳酸盐类介质,表面都均匀分布了一定量的铁矿物,且以长石类介质催化H2O2分解降解PNP效果较好. ②抗坏血酸可显著促进含水层介质催化H2O2分解降解PNP,反应40 h内PNP的去除率最高可在89.00%以上(TOC的去除率为84.03%),与未加抗坏血酸的体系相比提升了6.82倍. ③降解PNP的主要功能自由基为·OH,是由液相中经抗坏血酸络合的铁离子催化H2O2分解产生的. ④与传统Fenton体系相比,抗坏血酸可有效拓宽AM/H2O2体系适用的pH范围,初始pH在5~10的范围内对PNP的降解无显著影响. 研究显示,AM/AA/H2O2体系在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82.
BIM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其贯穿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能提高项目各阶段生产效率。但在岩土工程领域,BIM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该文以贵阳窦官基坑为例,采用Autodesk系列BIM软件,阐述了稀疏钻孔与地质复杂情况下使用钻孔数据与二维地质断面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问题、不规则构件建模问题与数据驱动高效建模问题,并阐述了BIM技术在项目信息交流、工作量统计、施工模拟领域的应用,为岩土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中国主要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对我国主要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含量和环境因素的测定,研究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汞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总汞的含量范围是2.3~903.6 ng.g-1,平均值为(197±137.6)ng.g-1,福建洛阳桥[(467.5±68.8)ng.g-1]、浮宫[(438.2±147.0)ng.g-1]、鹅湾[(264.3±89.2)ng.g-1]、姚家屿[(125.4±27.1)ng.g-1],海南三亚[(164.8±143.9)ng.g-1]、东寨港[(314.1±335.7)ng.g-1],广东深圳[(179.9±7.7)ng.g-1]等7个红树林区的汞含量均显著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汞污染严重;而福建云霄[(63.3±43.9)ng.g-1]、广东高桥[(178.6±127.0)ng.g-1]、广西大冠沙[(26.1±18.8)ng.g-1]、山口[(73.8±21.1)ng.g-1]、北仑河口[(117.8±51.4)ng.g-1]、钦州湾[(147.5±107.6)ng.g-1]等红树林区汞含量接近于背景值,基本无污染.红树林湿地中汞含量的差异是众多环境因素和人...  相似文献   
84.
文章通过阐述质量控制工作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的必要性,探讨了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案、采样和检测过程、报告书编制的质量控制,以及建立职业病因素检测管理档案等内容,确保提供的数据、得出的结论科学、准确、可信、公正,以达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卫生监督执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北京城区PM2.5不同组分对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率,于2013年10月—2014年8月使用3台PQ200采样器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采集PM2.5样品并进行质量重建,采用IMPROVE方程计算大气消光系数并分析各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北京城区ρ(PM2.5)年均值为(90.3±8.1)μg/m3,相比2005年有所下降,颗粒物呈弱碱性,NH4+略有剩余.2PM2.5质量重建后,化学构成为OM〔32.1%,为ρ(OM)占ρ(PM2.5)比例,下同〕、NO3-(13.6%)、SO42-(13.9%)、NH4+(11.1%)、Cl-(3.8%)、其他离子(4.0%)、EC(元素碳,5.0%)、FS(土壤尘,8.9%)、微量元素(1.3%)和未知物质(6.7%);与2005年相比,OM、NO3-、NH4+等二次污染物质量浓度占ρ(PM2.5)比例均显著增加,ρ(水溶性离子)占ρ(PM2.5)的比例随空气污染加重而增加.3北京城区大气消光系数年均值为(504.6±49.3)Mm-1,OM、(NH4)2SO4、NH4NO3、EC和FS的贡献率分别为37.5%、28.3%、25.2%、7.6%和1.4%;冬季由于ρ(PM2.5)高,大气消光系数最高,为(589±124.3)Mm-1,约是春季的2倍;夏季由于相对湿度大,PM2.5吸湿粒径增大,大气消光系数仅次于冬季.OM对大气消光系数贡献率为冬季最高,而(NH4)2SO4的贡献率在冬夏季均大于NH4NO3.  相似文献   
86.
依据2006、2007、2010和2011年4次南四湖水质与底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采用综合统计与比较方法对南四湖表层底泥有机质及氮磷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依次为4.12%、0.27%和0.088%,南四湖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2010-2011年比2006-2007年枯水期南四湖湖区底泥有机质和TN含量有所下降,但底泥TP含量有所升高;南四湖分湖区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都呈现由北向南递减趋势,但底泥有机质和TN含量在昭阳湖(下)出现最小值而后回升再递减,底泥TP含量递减幅度较小;老运河和洸府河口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远高于其它河口及湖区平均值;2011年监测南四湖入湖河口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与湖区底泥相应含量的比值依次为0.63、0.50和0.96,湖区平均高于入湖河口底泥的相应含量,说明南四湖湖内底泥对有机质、TN和TP的富集作用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7.
北京市土壤风蚀扬尘排放因子本地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风蚀扬尘源是细颗粒物(PM_(2.5))的来源之一,对比国内典型省市扬尘源排放清单,发现土壤风蚀扬尘源对本地扬尘源PM_(2.5)排放清单的贡献率最大差别为4个数量级.本研究改进一种土壤风蚀扬尘排放因子公式及参数值确定方法,利用遥感影像、中国土壤数据集和各区气象数据,分别获得北京市平原区植被覆盖因子(V)、土壤风蚀指数(I)和气候因子(C)空间分布,并估算土壤风蚀扬尘PM_(2.5)排放因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以北京市2017年为例,发现国内学者计算的C值都存在不同程度低估,PM_(2.5)排放因子存在高估或低估;②V、I和C值都具有明显空间差异,V、I和C值平均值分别为0.63±0.09、 188±73和0.029±0.009,各区V、I和C值的最大值分别是最小值的1.5、 2.1和4.5倍;③北京市土壤风蚀扬尘PM_(2.5)排放因子呈现西北和东南方向较高的空间分布,全市平均排放因子为(0.001 8±0.000 8) t·(hm~2·a)~(-1),是最高区(西城)和最低区(平谷)数值的0.54和3.12倍,较高强度(0.6~0.8]和高强度(0.8~1.0]的标准化排放因子面积占比分别为0.72%和0.04%.  相似文献   
88.
基于扩展型强非线性Boussinesq水波方程,通过在动量方程中引入植被应力项来考虑植被对波浪的作用,建立了近岸植被水域波浪传播运动的数值模型。将植被场中随机波浪传播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吻合良好,并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和分析了水平二维岸坡植被区域椭圆余弦波的传播变形。针对波浪爬坡,破碎,增减水以及波生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深变浅,波高逐渐变大;当波高增大到临界点时破碎,植被区波高明显比无植被区衰减得更快;相比远离岸线的植被,破碎区植被对波高衰减更显著,而且不会出现二次破碎;与无植被区域相比,植被区域波相速度和波长较小,局部产生比较明显的折射效应;植被位于破碎区时,由于植被的耗能作用,近岸区域波浪增水显著减小;植被对近岸环流具有显著影响,植被边缘出现强近岸环流和大尺度旋涡;破碎区内分布的植被作用下离岸流分布均匀,流速较小,分布范围比较大;植被区域距离岸线越远,产生的涡旋尺度越大,植被末端的离岸流也越剧烈。  相似文献   
89.
石油在水中悬浮物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青岛大沽河河口的泥沙为吸附剂,0号柴油和32号柴油为吸附质,以此来研究石油在水中悬浮物上的吸附特性。首先分析了水中分散油的浓度分布特点,提出了计算平衡浓度下吸附量的公式,然后分析了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石油在不同温度、含沙浓度、盐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以及不同油种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了石油在不同温度、含沙浓度、盐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以及不同油种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本文的研究为揭示水环境中石油污染机理、评价溢油对水环境的影响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90.
水面有限长油膜下油滴输移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周虎  尹海龙 《交通环保》2000,21(3):10-12,44
在所给定的边界条件下,进行严密的数学推导,给出了油滴输移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分析了解的合理性,讨论了与可对比解析解的一致性,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此解对河流、水库、海洋事故溢油引起的水体油污染计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