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底栖动物对维持和稳定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明长期强人为干扰条件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分别于2009年和2018年的4月和8月采集和分析了白洋淀8个区水体、沉积物和底栖动物样品.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将白洋淀分为重度干扰区(HD)、中度干扰区(MD)和轻度干扰区(LD),同时分析了3类生境的理化参数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就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参数而言,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硝酸盐(NO3-)、磷酸盐(PO43-)和沉积物总氮(TNs)、总磷(TPs)等理化参数在重度干扰区呈最高值;2就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而言,在重度干扰区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度、生物量、密度均最低,且优势种大多以水生昆虫为主;3就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而言,2009年,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值(0.84)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1.13)均在中度干扰区最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值(0.53)在轻度干扰区最高,这些指数均与沉积物总氮(TNs)呈显著负相关;2018年,D值(2.02)和H''值(2.21)在轻度干扰区中最高,而J值(0.84)在重度干扰区中最高,D值和H''值与水深(Water depth,WD)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硝酸盐(NO3-)和总磷(TP)等呈负相关关系;4RDA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在2009年为WD和pH,而在2018年为沉积物中总磷(TPs).2009-2018年,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影响因子从WD和pH变为沉积物总磷)和多样性指数(主要影响因子从TNs变为WD、TN、TP、NO3-、TNs等)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针对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时间变化,在不同时期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需采取不同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实验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联合稻壳粉在污泥调理脱水中的应用。以污泥比阻(SRF)和污泥净产率(YN)作为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参考指标,优化CPAM与稻壳粉联合调理污泥的投加顺序以及投加量。结果表明,当CPAM的投加量为5.01 g/kg污泥干重,稻壳粉的投加量为50%污泥干重时,污泥的脱水性能达到最优,与单独投加CPAM相比,污泥比阻由原来的13.3×10~9m/kg降低为4×10~9m/kg,污泥净产率由原来的65.96 kg/(m^2·h)升高为226.95 kg/(m^2·h)。通过污泥滤液Zeta电位、污泥泥饼微观结构以及可压缩性系数分析CPAM联合稻壳粉调理污泥的机理,表明稻壳粉本身不具有电荷中和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变污泥泥饼的微观结构,使污泥内部形成一个多孔和多通道的骨架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03.
以H_2O_2为氧化剂对NO进行低温氧化脱硝,考察了非催化和纳米TiO_2催化作用下的H_2O_2氧化低温脱硝性能;并以纳米Ti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CeO_2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系列CeO_2/TiO_2催化剂,探究了其催化作用下H_2O_2的氧化脱硝性能,并筛选获得了催化剂的最佳CeO_2负载量;进一步针对最优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烟气工况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进行了XRD、H2-TPR以及XPS等表征分析.表征结果显示,CeO_2的负载量会影响催化剂中晶格氧的含量,晶格氧相对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这是促进H_2O_2活化分解的关键.实验结果表明,CeO_2/TiO_2催化剂能有效促进H_2O_2的活化分解实现低温脱硝,且CeO_2负载量为3%wt时,催化活性最高;在烟温为160℃、[H_2O_2]/[NO]物质的量比为2以及空速为30000 h-1时,NO转化率最高可达76%.  相似文献   
104.
福厦高铁客运通车时间拟定于2010年4月26日。 据介绍,福厦高铁是福建省第一条城际快速客货运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福厦高铁全线共14站,分别是:福州南、福清、渔溪(预留)、涵江、莆田、枫亭、惠安西(预留)、新泉州、泉州南、翔安、厦门西、杏林、厦门北、厦门。目前,福厦高铁沿线的重要站点,如福州南、莆田、惠安西、新泉州、厦门西等站点建设基本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105.
制氢是建立氢能产业链的根基,新能源电解水制绿氢是真正意义上零碳排放的制氢方式,但成本高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等离子体技术的电解水制氢成本比常规电解水制氢有显著优势,为绿氢降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路径。从等离子体电解水制氢方式,综述了气相水分解和液下水分解制氢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成本经济性,列举了不同载气或电解质对电解水的促进效果,并综合比较了等离子体电解水制氢效率和成本。通过技术和经济性分析,进一步梳理了等离子体电解水制氢技术发展方向,为氢能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居民感知是检验韧性社区建设的主观但直接的工具。文中在界定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的路径;进一步从社区韧性“能力—过程—目标”三维度内涵构建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评估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包含设施稳定感知、响应效率感知、居民参与感知、灾害程度感知、物质建设感知和组织建设感知6个维度,能全面反映台风灾害下居民对社区韧性的感知。然后,采用专家赋权法确定所识别的2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浙江温岭3个社区作为研究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基于感知的评价结果,对台风灾害社区韧性的提升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7.
以上海某钢铁工业区固废堆场氨氮污染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独电化学氧化法、光/电协同氧化法、吹脱-电化学催化氧化组合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提出能高效除氨氮且适合工程实际应用的吹脱-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结果表明,相较单独电化学氧化,光/电协同氧化体系中的强氧化活性物质(HO·、HOCl、ClO-等)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和光解反应生成氧化性更弱的ClO·,反而削弱氨氮去除效果。而吹脱-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下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62%、90.23%,出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18-2017)IV类标准。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活性氯生成实验证实HO·和活性氯(HOCl、ClO-、Cl2)在氨氮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基于电化学法处理废水中的氨氮技术和组合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soil)是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arbon dioxide,CO2)的主要碳源,其微小变化对红树林湿地碳汇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21年原位实时监测的每月浙南人工红树林湿地Rsoil及其环境因子数据为基础,探究了Rsoil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co)的贡献,并分析了Rsoil对浙南人工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浙南人工红树林湿地Rsoil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夏季达到峰值;Rsoil关键环境驱动因子为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TS)和土壤湿度(soil humidity,WS),二者的综合作用可以解释84.6%的Rsoil变化;(2)尽管Rsoil是浙南红树林Reco<...  相似文献   
109.
基于风险评估的内涵,从重大项目社会稳定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3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研究尚存的不足,并指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复制的科技和文化艺术价值。本文从中国建筑遗产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现状中发现其存在着自然威胁、人为破坏、政府制度疏漏及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在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科学监管、法律法规、民众参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推进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