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北太平洋地区沙尘沉降与海洋生物兴衰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2001年4月中亚强沙尘暴过程在中国、韩国、日本和北美大陆地面PM10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推算出了北太平洋PAPA地区的沙尘沉降通量,结合同期PAPA地区的海洋表层有机碳和叶绿素观测结果,探讨了北太平洋沙尘与海洋生物兴衰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强沙尘暴过程可以给PAPA地区带去大约3.1~5.8μg/m3的风成Fe元素,它激发了海洋生物泵,引起海洋浮游植物的快速繁盛.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丁烯氟虫腈在液体中的降解趋势,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水中丁烯氟虫腈含量,研究丁烯氟虫腈在紫外光和太阳光照射下,在不同液体中的降解动态和降解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丁烯氟虫腈在水、0.01mol·L-1氯化钙溶液、甲醇、乙酸乙酯以及正己烷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27℃下丁...  相似文献   
43.
针对丙烯聚合釜的开裂失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测试,包括:宏观分析硬度测试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及电子能谱分析等,依据分析结果对开裂原因进行了讨论,并针对开裂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4.
乌石化炼油厂污泥处理技术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以及乌石化炼油厂的三泥处理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45.
绍兴污水处理厂于2001年开始运行,其处理工艺中需实现污水的提升,变频技术在啦泵的控制中应用十分广泛。对变频器的原理及在靠污厂远行中所起作用和节能改建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46.
化成箔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强酸性废水,废水中含铝高达13g/L,三价铬1.8mg/L,直接排放或简单中和后排放均污染生态环境,浪费了可利用资源。文章研究综合利用化成箔废水的方法,用分步沉淀法从化成箔废水中回收钙和铝,萃取及反萃取法从废水中回收铬。处理后的排放水符合国家允许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7.
中芬林业合作自1994年以来,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洞庭湖湿地保护和培训等为合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本文在简要回顾中芬林业合作特别是落实第九次中芬林业合作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第十次会议的8项主要成果、6点主要体会与6条建议。  相似文献   
48.
人祸猛于天灾。人类正在成为最大“杀手”,将越来越多的动物逐出地球,与博物馆中的恐龙为伍。   当前,人为造成的物种消失速度高于其自然死亡速度 1000~ 1万倍。   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漫游的野山猫,新西兰海岸外的海豚,产鱼子酱的鲟鱼,以及生长在毛里求斯山峰上的红灌木——这些生物都处于濒临灭种的边缘。   据世界生物保护协会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发表的 2000年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上公布,已有 11 046种动植物因遭遇危机而永远在地球上消灭。这份在 2000年 9月 28日发表的全面调查报告,对全球 1.8万个生物物种及其…  相似文献   
49.
试论循环经济的要素价格差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状况,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循环经济要素价格差假说,以解释循环经济的实现问题。分析了循环经济组织和非循环经济组织的基本形态,定义并讨论了循环经济生产函数和非循环经济生产函数,提出了消费性生产函数的概念;以这些函数为基本框架,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假定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在循环经济和非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之间的选择,从而论证了循环经济要成为现实必须满足的两项基本原则,得到了循环经济实现的要素价格差条件。该结论与众多的定性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结论表明,要使循环经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一要有循环经济导向的技术创新以满足循环经济生产可能性;二要有循环的资源环境要素与其替代要素的价格差小于经济转移梯度。最后,本文讨论了影响要素价格差的几种主要因素:产权制度、中介组织、定价机制、制度的路径依赖,以扫清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50.
自然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磷素随径流垂向分层输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磷素径流输出特征,采用野外大型土壤水分渗漏装置对活地被物覆盖、死地被物敷盖和裸露对照这3种处理的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的磷素输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1)3种处理下径流总磷和可溶性磷浓度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地表径流略高于壤中流,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降低趋势;总磷累积输出量大小排序为裸露(1.61 kg·hm~(-2))敷盖(1.33 kg·hm~(-2))覆盖(0.82 kg·hm~(-2));(2)裸露对照坡地磷素输出以地表径流为主要途径,占总磷径流输出总量的57%,壤中流和地下径流输出量分别占6%和37%;有覆盖和敷盖措施的坡地磷素输出以地下径流为主,占总磷径流输出总量的71%以上,而地表径流输出量则不足14%;(3)各处理中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磷素输出均以颗粒态为主,占磷输出总量的64%~97%.地下径流是红壤坡地磷素流失不可忽视的重要通道,覆盖和敷盖措施可控制磷素径流流失总量,但未能显著降低磷素径流流失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