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安全科学   291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800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
前不久,外地推出一个交通管理法规,其中有这样的规定:行人不在斑马线横过马路时,被汽车撞死,司机无罪。据说,被撞者活该,谁教你违反交通法规。这话看似有理,可是实施起来却并不轻松。据报载,天津推行了几个月,就遭到了非议。因为,撞死人的事故直线上长,受害者多半是老人和孩子。这种悲剧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撞上法规的炮制者,或他们的亲戚朋友。  相似文献   
3.
水力空化-酸化调理增强污泥脱水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水力空化-酸化调理作用于污泥脱水的机理。以污泥比阻(specific resistance to filtration,SRF)、污泥含水率和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apillary sunction time,CST)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测定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中多糖、蛋白含量并进行了污泥酸化程度、污泥电子显微图像分析。结果表明:经水力空化-酸化调理污泥,污泥含水率和SRF分别从83.1%和5.12×1011 m/kg下降到69.8%和2.41×1011 m/kg,CST由50 s下降至20.8 s,各EPS组分含量下降明显,酸化作用通过影响污泥的溶解型胞外聚合物(S-EPS)和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中的多糖及蛋白含量改变污泥的脱水性,pH=3时污泥脱水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水力空化-酸化调理能大大增强污泥的脱水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选取黄渤海区域水产品生产、消费水平较高的23个城市,采集鱼类、海洋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及海珍品(海参、鲍鱼)等5类水产品共1225个样本,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23种全氟烷基物质(PFASs)的含量,并分析了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分差异、城市分布及品种分布差异等特征.在23种PFASs组分中,共检出20种PFASs,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9.1%和71.7%,且PFOA的质量浓度占比最高(64.5%),为首要污染组分;在不同采样点样本中,莱州湾近岸的潍坊、滨州和东营,渤海湾近岸的沧州以及辽东湾近岸的营口为PFASs总质量浓度(∑PFASs)较高的城市,残留水平范围为10.2~16.8μg/kg;在不同品种样本中,检出PFASs组分的数量由高到低为:鱼类(20种) > 海洋贝类、甲壳类(18种) > 海珍品(16种) > 头足类(10种),其中海洋贝类、海珍品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A,鱼类、甲壳类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S,而头足类则是全氟辛烷磺酰胺(PFOSA);通过计算不同水产品中PFASs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发现,PFOA、PFOS、全氟十一烷酸(PFUdA)和PFOSA在不同品种中平均含量相对较高,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组分差异性;通过计算危害指数(HR)评价人体暴露于PFASs的健康风险,得到PFASs各组分的危害指数均 < 1,说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残留的PFASs对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土壤中Rb/Sr值、有机碳氮的稳定同位素值(δ~(13)C_(org)和δ~(15)N_(org))并结合~(14)C定年结果,讨论了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晚更新世以来,研究区气候在千年尺度上经历了多个冷热、干湿循环过程,植被以C4植物为主;(2)研究区在14 750 a BP时期可能发生过较为极端的气候事件;(3)Rb/Sr值和δ~(13)C_(org)值可以用来指示古环境变化情况,高Rb/Sr值和高δ~(13)C_(org)值指示湿热气候,低Rb/Sr值和低δ~(13)C_(org)值指示干冷气候。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喀斯特地区红色风化壳的物源及元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喀斯特地区广泛分布着大量的红色风化壳,其成因及形成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泥凼石林的两处红色风化壳剖面(ND和YK)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风化剖面上覆红土的物源问题,并计算其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迁移规律,认为本研究两处风化壳上覆红土为下伏基岩原位风化形成的,而且两剖面土壤均继承各自基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由于pH、风化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元素迁移特征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对镀铬泥渣中铬的原子吸收测定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研究镀铬泥渣中Fe、Ni、Cu、Zn、Pb测定时共存元素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实验证明,大量Ni、Si的存在严重干扰铁的测定,大量Cu的存在严重干扰Ni的测定。采用标准加入法以消除Ni对Fe的干扰;采用沉淀法,萃取法分离铁与镍;在标液中加入等量铜来消除大量铜对测定镍的干扰,都难免繁琐费时。本文采用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或柠檬酸作干扰抑制剂,消除了大量铜对镍及大量硅对铁、锌测定的干扰;用降低乙炔流量,提高火焰温度的方法消除了二倍量的镍对铁测定的干扰,拟定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镀铬废水处理后的泥渣中铁、镍、铜、锌、铅的测定程序。样品分析精密度均小于±4%,铁、镍、铜、铅的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6—106%,锌为90—115%,用于实际样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噪声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对监测点位的科学设置、测量时间和监测仪器的合理安排、如何正确地把握评估标准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用最近四年的MODIS火点数据,通过相关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全国秸秆焚烧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秸秆焚烧最严重的区域一直分布在淮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平原,这是秸秆禁烧工作的重点;南部各省秸秆焚烧点密度较小,比较分散,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秸秆焚烧的主要时间,北方集中在夏秋季节,主要是小麦、玉米、油菜等的秸秆;南方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水稻、甘蔗、油菜等的秸秆。秸秆焚烧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最近几年基本无大的变化,秸秆焚烧面积在2002年~2005年期间逐年上升。文章结论反映了各地执行秸秆禁烧政策的效果,可为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秸秆禁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概念、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基本概念与生态系统适应循环,着重分析了生态系统恢复力范围、抗性、不稳定性与跨尺度影响。生态系统适应循环通常经历入侵、保持、破坏、调整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生态系统演替是可以预测的,而后两个阶段是复杂、难以预测的。文章提出了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框架,并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为例,对小江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区域生态胁迫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以水生生态安全为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流域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辨识、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研究,从各系统恢复力属性特征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性管理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