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571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31.
为了揭示桂林市大气中开放源组分特征,本研究在桂林采集了土壤扬尘、道路扬尘、建筑扬尘、堆场扬尘样品,分析了多种无机元素和水溶性离子含量,构建了桂林市开放源源谱。结果表明:桂林市土壤扬尘、道路扬尘、建筑扬尘、堆场扬尘中主量成分主要包含Ca、Fe、Al,主要为地壳元素和建筑标志元素。所有开放扬尘源元素中Ca,道路扬尘中Cu、Zn,堆场扬尘Pb、Zn富集程度极强,这些元素受人为污染影响,主要来自建筑施工、机动车、燃煤等。桂林市开放扬尘源之间分歧系数大于0.2,各开放扬尘源之间化学组成相似度不高;建筑扬尘与道路扬尘、土壤扬尘之间的分歧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0.37、0.39),相互影响较大。桂林市各开放扬尘源与上海市扬尘源之间的分歧系数高(分别为0.46、0.50、0.51),化学组分差异大,可能与两个城市主要产业、人为污染源的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932.
在对阜新旅游资源进行SWOT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HP定量分析方法,通过专家打分赋予因子权重和得分,得出阜新内部因素得分为0.9205,外部因素得分为0.4288,处于坐标轴的第一象限,应选择增长型战略。提出阜新旅游发展的"1234"工程,即主抓一个核心、完成两个转变、推进三种模式、做好四类旅游,希冀对阜新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3.
复合稳定剂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浩  潘利祥  张翔宇  李萌  宋宝华 《环境科学》2013,34(9):3587-3594
重金属污染土壤均含有多种元素,使用一种药剂对土壤进行稳定的效果不佳且处理费用较高.本研究采集富含砷(As)、镉(Cd)、锌(Zn)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选用无机和有机稳定剂对土壤进行快速化学稳定化实验研究,利用酸浸提程序(TCLP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结果表明,含钙物质、含硫物质以及含铁物质对于降低金属流动性非常有效,6种试剂中稳定效率排序为:氧化钙>硫化钠>有机硫>壳聚糖>硫酸亚铁>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根据不同试剂稳定重金属的靶向特性对两种类型稳定剂进行组合,对复合稳定剂的稳定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复配试剂的综合稳定效率更高:铁钙复配(3%硫酸亚铁+5%氧化钙)对土壤中3种金属的稳定率为81.7%、97.2%、68.2%,而有机硫氧化钙复配试剂(3%氧化钙+5%有机硫)对3种金属的稳定率达到76.6%、95.7%、93.8%.重金属形态测试的结果认为重金属从可交换态转变为还原态(无机类试剂)或氧化态(有机类试剂)是重金属稳定的主要原因,且形态转变程度决定了土壤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934.
抚仙湖不同来源沉积物磷形态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连续萃取法(SEDEX)对抚仙湖岸带代表不同污染来源的5个样点和湖心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垂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总磷(T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TP的70.46% ±8.06%;磷形态以碎屑磷灰石(CAP)和闭蓄态磷(Org-P)为主,分别占TP的41.65%±17.04%和29.53%±8.06%,而可交换态磷(Ex-P)含量最低,仅占TP的2.42%±1.45%.不同点位TP含量和各形态磷分布特征不同,以磷矿开采污染为主的东大河口沉积物总磷含量及各形态磷含量远高于其它污染来源的沉积物,其中CAP含量达(131.46±84.78)μmol·g-1.沉积物磷形态垂向特征表征了流域人类活动对抚仙湖的污染历程.东大河口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随深度变化剧烈,尤其是CAP在8~14 cm随深度增加突然增大后又急剧降低,且均在11 cm处达最大值,这与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兴起到矿点关闭的历史相吻合.湖心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显示了湖岸各种污染来源“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5.
于方  王中原  宋宝华 《环境工程》2013,31(4):73-75,108
针对镁法脱硫浆液氧化催化剂工业化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催化剂Catalyst TR后,脱硫浆液的氧化时间可缩短为4 h即能达到硫酸镁溶液含量20%以上,氧利用率可提高到20%以上,且考虑氧化系统运行成本后,使用含量0.001 mol/L的催化剂Catalyst TR较经济合理,最终能够产出符合工业硫酸镁一级品标准的七水硫酸镁产品。  相似文献   
936.
何文双  朱彤  宋宝华  王中原  李玲密 《环境工程》2013,(Z1):430-431,469
针对冷却结晶系统存在的换热器换热管频繁堵塞问题,转变降温方式,采用真空降温,在原有系统上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大大提高了生产项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37.
938.
结合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过量空气、烟气、水蒸气3种稀释剂对天然气锅炉扩散燃烧过程中的NO_x排放及燃烧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释剂吸热功率的增加,NO_x生成量减少。添加等同吸热功率的过量空气、烟气、水蒸气时,NO_x生成量依次减少,在3种稀释剂吸热功率达到250 k W时,NO_x生成水平分别为78,30,20 mg/m3;继续增加稀释剂添加量,燃烧稳定性变差。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在燃烧稳定极限点的NO_x排放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先下降后保持不变;而采用加湿燃烧技术,在稳定极限点的NO_x排放度随过量空气系数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939.
西北5省耕地集约利用与农业碳排放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西北5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农业碳排放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2000-2015年西北5省耕地集约利用与农业碳排放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耕地集约利用与农业碳排放总体水平分别呈现上升和下降趋势,甘肃、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上升最快,其他省份波动上升,青海和新疆农业碳排放水平下降最多,其他省份匀速波动下降;(2)耦合协调发展度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期与末期变化不大,协调状态变化过程为由低转高再转低;(3)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农业碳排放优先型转变为耕地集约利用优先型,耕地集约利用与农业碳排放进入脱钩发展阶段。最后探讨了西北5省农业碳排放与耕地集约利用互动发展的关系,为系统融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40.
对农村薪柴(杨木和毛竹)燃烧排放的4类溶解性棕色碳(BrC)组分,包括水溶性有机物(WSOM)、水溶性类腐殖质(HULISWS)、碱溶性有机物(ASOM)和碱溶性类腐殖质(HULISAS)的组成特征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薪柴燃烧排放出大量的BrC,其中BrCT(WSOM+ASOM)占烟气PM2.5质量的46%~56%,排放因子为(7.5~16)g/kg.HULIS是薪柴燃烧排放BrC的重要组分,占BrCT的44%~46%.4类BrC的特征吸收指数(SUVA254)、光吸收效率(MAE365)和Ångström指数(AAE)值分别为1.9~4.0m2/g、0.4~2.1m2/g和6.2~11.1,说明薪柴燃烧排放BrC具有较高的芳香度、较强的光吸收能力且其光吸收具有较强的波长依赖性.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薪柴燃烧排放BrC主要以类蛋白荧光物质组成为主,这与雨水和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BrC以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组成为主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rC的MAE365与HIX和SUVA254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与E2/E3、FI、BIX和βα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薪柴燃烧排放BrC的光吸收特性与其芳香性、腐殖化程度、自生源贡献和新鲜度等紧密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生物质燃烧BrC的排放特征,为探索大气BrC的来源和环境效应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