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16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51.
用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挥发酚时,因该试剂易潮解易氧化变质产生安替比林红,使测定空白值偏高,影响测定结果.本文对提纯4-氨基安替比林试剂的两种方法做以初步的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2.
针对大量企业采用传统提钒法制备钒产品产生的工业含钒废水的处理问题,综述了工业含钒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分别详述了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吸附法和生物法的处理工艺,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工业含钒废水的处理既是环保的要求,又可实现有价资源的回收利用;在实际应用时,可依据工业含钒废水的p H选择相应的处理工艺及处理试剂。  相似文献   
153.
蒋玉莲  余京  王锐  王佳彬  李瑜  余飞  张云逸 《环境科学》2023,44(7):4017-4026
为了解渝东南典型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点,解析其污染来源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管控建议,在重庆市酉阳县北部兴隆镇和木叶乡共采集土壤表层样品(0~20 cm)211件,分析了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As、 Cd、 Cr、 Cu、 Hg、 Ni、 Pb和Zn)的含量及土壤pH值,采用数理统计、污染负荷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相关性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等技术,研究了表层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开展了污染评价和重金属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情况,其中Cd超《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中筛选值的比例高达83.41%,超管制值的比例为7.58%,潜在风险较高.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呈轻微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生态风险较高,其中重金属Hg、 Cd和As的贡献率分别为50.27%、 28.63%和11.70%.PMF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3种,即自然母质源、农业源和工业活动及交通排放的混合源,所占比例分别为40.49%、...  相似文献   
154.
155.
为查明内蒙古草原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及其环境意义,选择巴拉格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内梅罗指数法等对2018~2019年丰水期、枯水期46处92个浅层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现弱碱性环境,属于淡水,枯水期多数离子含量高于丰水期,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样,以HCO3-Ca2+·Na+型占主导,HCO3-Ca2+型、HCO3–--Ca2+·Mg2+型、HCO3-Na+型和HCO3-Ca2+·Na+·Mg2+型等多种共存;不同河段枯水期水化学差异不显著,但丰水期地下水离子具空间特征,地下水化学成分来源变化复杂;地下水化学离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Ca2+、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其中碳酸盐占主导,Na+、K+来自岩盐的溶解;地下水级别较好水居多,其次为较差和良好,极差、优良水占比最小,总体水质偏好;碳酸盐岩石风化、水岩溶滤作用和人类活动是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区域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流域生态水文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6.
为探索不同粒径聚苯乙烯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对轮虫繁殖的影响规律,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探究了3种粒径(100 nm、0.5 μm和1 μm)聚苯乙烯塑料对轮虫有性生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暴露于粒径较小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对轮虫的急性毒性较大. ②与对照组相比,暴露于20 mg/L的100 nm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0.01、0.1、1、10和20 mg/L的1 μm聚苯乙烯微塑料均导致轮虫种群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 ③聚苯乙烯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暴露对萼花臂尾轮虫混交率和受精率均有显著影响. ④暴露于10和20 mg/L的100 nm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均显著抑制萼花臂尾轮虫7 d休眠卵产量(P<0.05),而暴露于0.1 mg/L的1 μm聚苯乙烯微塑料以及0.01、0.1、1、10和20 mg/L的0.5 μm聚苯乙烯微塑料均显著增加轮虫7 d休眠卵产量(P<0.05). 研究显示,在评价聚苯乙烯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对萼花臂尾轮虫有性生殖影响时,轮虫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可以作为合适的毒性测试指标.   相似文献   
157.
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是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内、国际上对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机制研究的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探讨了近岸赤潮发生的控制原理与技术手段。同时提出,在加强近岸水体赤潮发生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要将流域、河口与近岸海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且,考虑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生态系统演进的不确定性,不仅要加强近岸海域生态治理修复,还需注意加强近岸水体水质的监控,预防赤潮的暴发。  相似文献   
158.
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甲烷氧化的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反应(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oxidizing,n-damo)的发现,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甲烷循环的传统理解.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及13C和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对河北省北澧河附近的旱地农田土壤(0~1 m)中n-damo菌的群落结构、丰度和活性进行了研究,深入探究了n-damo菌的亚硝酸盐底物来源.结果显示,n-damo菌更多存在于旱地浅层土壤中,并且随季节变化分布在不同深度的土壤中.针对其pmo 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旱地土壤中n-damo菌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来自土壤0~20 cm和40~60 cm土层的序列完全分开,处于系统发育树不同分枝.针对其16S rRNA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damo菌丰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夏季丰度(1.44×10~4~1.02×10~5copies·g~(-1))低于冬季(3.66×104~2.67×105copies·g-1).在浅层土壤(0~20 cm)中,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共同为n-damo菌提供亚硝酸盐底物来源;而在深层土壤(60~80 cm)中,亚硝酸盐底物主要来源于硝化反应.n-damo菌的活性(0.18 nmol·g~(-1)·d~(-1),以CO_2计)只能在夏季表层土壤(0~20 cm)中检测到,其余深度均未检测到其活性.在旱地农田土壤中,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菌对农田碳循环的影响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59.
宋守许  张彬彬  张雷 《环境工程》2017,35(1):146-150
采用回收设计方法进行家电产品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资源紧张问题。将产品的有毒有害性含量作为回收设计环节中的评价指标,可在设计环节快速反映产品的环境影响。针对国内MSDS数据库信息不完备的问题,采用熵权层次分析法进行信息处理,计算产品有毒有害性;结合产品回收方法和产品标识度对产品回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空调室内机蒸发器为实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0.
基于Fisher判别法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分类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准确预测岩溶塌陷倾向性的等级分类,通过分析大量观测实例,选取岩性系数、岩体结构系数、地下水系数、覆盖层系数、地形地貌系数和环境条件系数作为模型判别因素。对12个实际观测样本进行训练,建立了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法(FDA)的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分类预测模型。借助SPSS软件工具,得到判别模型的4个判别函数。根据判别函数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并对2个待判样本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第一、第二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效率达到100%,大于规定的85%,满足工程实际应用需求;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时,误判率为零,同时对待判样本的分类预测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