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关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锌限量值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现行的《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锌超标问题是限制中国城市污泥农用的首要因素.从环境保护、土壤、植物营养、农业生产、人体营养及锌污染风险等角度综合分析了该标准中锌限量值的不合理性.中国的土壤普遍缺锌,是世界锌肥施用量最大的国家,人们在食品中也添加锌或用药物补锌;但中国现行的污泥农用标准中污染物控制对锌的控制过于严格,已成为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羁绊,因此,该标准中关于锌的限量值应该重新修订.修订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还需要考虑锌的土壤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32.
基于2015年全国21个省份、114个乡镇、224个村和1 451户农户的大规模调研数据,从全国及分区的角度了解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收运、处理处置和管理服务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79 kg/(人·d),且存在显著地区差异。随着垃圾管理流程(收集-清运-处理)的递进,拥有垃圾管理服务的村庄比例逐渐降低,89%的村庄拥有垃圾基础设施,81%的村庄清运垃圾,53%的村庄定期清运,清运周期为5天/次。92%的村庄对生活垃圾采取不同程度的最终处置,其中34%的村庄规范处理,首选方式是卫生填埋。94%的村庄拥有垃圾管理服务,其中村领导管理和乡镇及以上政府管理是最主要的两种管理模式,占比为56%和21%。  相似文献   
33.
填埋垃圾和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丰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填埋场垃圾和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pmoA基因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渗滤液和垃圾中CH4氧化菌的定量分析. 对于厌氧和准好氧填埋,初期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数量均高于稳定期;准好氧填埋体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数量均高于厌氧填埋体. 准好氧填埋垃圾中CH4氧化菌的数量随着填埋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填埋后的9个月左右达到最大值,与准好氧填埋体CH4产生的规律相似. 同时,准好氧填埋垃圾中CH4氧化菌的数量随着距导气管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填埋时期的变幅不同,与准好氧填埋体O2和CH4的迁移规律有关. 此外,对渗滤液和垃圾样品的研究表明,准好氧填埋体垃圾填埋层内部存在大量的CH4氧化菌,具有显著的CH4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4.
畜禽粪便改良土壤中E1和E2自然降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E1(雌酮)和E2(17β-雌二醇)在牛粪、猪粪和鸡粪改良土壤自然降解过程中灭菌、光照和温度的影响以及泰乐菌素与吐温80的复合影响. 对比灭菌和未灭菌环境中E1和E2的降解效果表明,灭菌能显著抑制E1的降解,而对E2的降解影响不显著;对比光照和黑暗环境中E1和E2的降解可知,光照对二者的影响不大;在前2种条件下,E1和E2的降解效果(以去除率计)不受粪便类型的影响. 在0~35 ℃,雌激素E1和E2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增大趋势,其中E1在牛粪改良土壤中的去除率由1.21%增至58.04%,E2的去除率由1.24%增至48.93%;环境中共存的吐温80能促进E1和E2的降解,当泰乐菌素与吐温80共存时,可有效促进E2的降解.   相似文献   
35.
采用批吸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雄烯二酮在我国红壤、潮土、黑土3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特征,以及牛粪溶解态有机质(DOM)对土壤吸附雄烯二酮的影响。结果表明,雄烯二酮在土壤中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ch方程(R20.89),热力学特征可通过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R20.83)描述,土壤对雄烯二酮的吸附呈非线性吸附特征,其中潮土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最强(n=0.37);吸附系数K f介于6.0~20.2,并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雄烯二酮浓度较低时,共存牛粪DOM抑制其在土壤表面的吸附作用。研究认为,有机质是土壤吸附雄烯二酮的主要组分,共存牛粪DOM可促进雄烯二酮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迁移。  相似文献   
36.
准好氧填埋工艺陈腐垃圾的理化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准好氧填埋工艺,研究了实际填埋场1~5年陈腐垃圾的含水率、有机质和腐殖质等理化特性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垃圾含水率、电导率、有机质均随着填埋时间的增加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且导气管附近垃圾样品(0 m)垃圾含水率、有机质降低速度相对较快,在填埋3年后含水率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有机质含量的降低主要发生在填埋处置的第2年;垃圾pH值、腐殖质提取率和富里酸含量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且距离导气管较远垃圾样品(15 m)pH值升高速度相对较快,在填埋1年左右存在明显的酸化阶段;胡敏酸含量和HA/FA比则呈现出前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其中导气管附近垃圾样品(0 m)的变化明显快于距离导气管较远(15 m)的垃圾。  相似文献   
37.
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堆体表面沉降量的动态变化,结合堆肥温度、含水量和挥发性固体(VS)含量的变化,对堆体表面沉降和减容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污泥:树皮(1:1)处理的升温速率、最高温度和高温维持时间、含水量和VS含量去除率等均高于城市污泥:秸秆(1:1)处理,其灭菌、生物干燥和有机质降解效果较好。堆体表面沉降可分为物理压实沉降和有机质降解沉降,城市污泥:树皮(1:1)的物理压缩沉降量低于城市污泥:秸秆(1:1),主要是因为秸秆作为调理剂的支撑作用比树皮差;前者的有机质降解沉降量大于后者,这与堆肥温度、含水量和VS含量的去除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8.
基于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垃圾组分组成、含水率、湿基低位热值、肥效指标(有机质、TN、TP、TK)及重金属含量对焚烧、堆肥及填埋技术可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村镇生活垃圾全组分、可燃组分、可燃组分(厨余类除外)的湿基低位热值分别为4263,5652,13772 kJ/kg,村镇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分选环节可显著提高湿基低位热值。村镇生活垃圾有机质、含水率、N、P、K含量等方面,均基本满足堆肥化处理有关要求,可进行堆肥处理,但部分地区Cd含量超标,应强化源头分类,控制堆肥产品的品质,降低环境风险。村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前对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减少约1/3的填埋垃圾量,并最终减少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9.
选取我国5种较常见的土壤类型进行动态模拟柱实验,采用添加微生物抑制剂Hg Cl2(15 mg/L)的方式,模拟垃圾渗滤液在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包气带介质中的主要自然衰减作用(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比分析垃圾渗滤液经过不同类型土壤包气带后COD、NH3-N、重金属离子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衰减过程中,不同土壤对垃圾渗滤液各污染指标均有较好的去除作用,添加微生物抑制剂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去除有一定影响,对NH3-N的去除无影响;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对地下环境的污染主要集中于包气带土壤中。  相似文献   
40.
选取我国东、中、西部3个地区6个典型村镇的生活垃圾,设计了两种淋滤强度:低强度(10 mm·d~(-1))和高强度(20 mm·d~(-1)),采用室内降雨模拟实验,研究了生活垃圾污染物如CODCr、BOD5、TN和NH3-N等的动态淋滤释放特征.结果显示,两种淋滤强度下,3个地区淋滤液pH值整体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小幅的上升,变化范围分别在6.5~8.0(10 mm·d~(-1))和5.5~8.0(20 mm·d~(-1))之间;CODCr呈现显著下降(1~2周)、缓慢下降(2~7周)和相对平稳(7~10周)3个阶段.淋滤液BOD5在前6周降低明显,在第7和第8周基本达到了溶出的平衡点.淋滤液TN分别在第8周(10 mm·d~(-1))和第7周(20 mm·d~(-1))基本达到了溶出平衡,NH3-N分别在第8周(10 mm·d~(-1))和第6周(20 mm·d~(-1))基本达到了溶出平衡.整个淋溶周期内(10周),淋滤液CODCr、BOD5、TN和NH3-N浓度变化规律整体呈现:高强度(20 mm·d~(-1))淋滤条件下浓度降低率高于低强度(10 mm·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