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94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论文采用潮河、白河流域1980—2013年间气象、水文资料,基于水热耦合模型方法,分析了潮河、白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相应于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结构变化和水平衡的特征。通过对未来10 a流域下垫面状况的预估,预测了未来变化环境条件下流域径流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对预测潮白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确保密云水库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潮、白河流域适用;在现有下垫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林地面积和草地流域下垫面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潮河流域和白河流域未来下垫面的变化分别做出了11种预测情景,并在11种情景的基础上预测两流域的未来10 a径流变化,结果显示潮河流域的径流深在26.47~53.55mm范围内波动,而白河流域的径流深在17.57~41.53 mm范围内变动。研究的创新点为,在对未来下垫面状况预测的基础上,利用水热耦合模型预测流域未来的可能径流状况。  相似文献   
82.
尾矿土中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对镉的耐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具有较好的有解磷效果的细菌,以尾矿土为材料进行筛选,分离纯化具有高效解磷作用和高耐受重金属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分离得到136株细菌,筛选出4株解磷效果较好的菌株。对这4株细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4株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从4株细菌中进一步优化,筛选出解磷效果最好的菌株WDN-5,分析WDN-5菌株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WDN-5在发酵第五天的解磷效果最好,溶磷量达到77.14μg/mL;WND-5对镉的致死浓度为300mg/L,对镉的耐受性较高;在50—300 mg/L的镉胁迫下,随着镉浓度增加,WDN-5的溶磷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3.
建立了基于组合权重法的长江口生态评价系统,并对2008年长江口生态监控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监测区域已经没有健康海域,5月份健康状况要稍好于8月份.该评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客观、准确,能为生态监控区的监视、监管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观察了铜(CuSo4)在离体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中的反应性及对在体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中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模型中25、50μmol铜对Vc/Fe2+及ADP/Fe2+激发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5、10,20ppm铜灌胃可使大鼠肝匀浆及微粒体中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且有剂量依从性,但同时高铜组仍出现铜中毒的病理改变。实验提示,本实验条件下铜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与给铜剂量、实验模型有关,而铜的抗氧化机制与Cu,Zn-SOD活性提高无关。  相似文献   
85.
针对冬季低温堆肥启动困难这一技术问题,优化和复配低温复合菌剂,并在有机肥厂冬季堆肥生产中对菌剂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选取分离于极地的菌株,对菌株低温生长特性、产蛋白酶性能进行测定,选择供试菌株边缘假单胞菌MP-1(Pseudomonas marginalis)、硬结节杆菌AS-3(Arthrobacter scleromae)和水稻节杆菌AO-4(Arthrobacter oryzae)进行复配,3个菌株在15℃条件下均可快速生长,菌株MP-1、AS-3和AO-4于15℃条件下培养24 h,蛋白酶活性分别可达82.1、64.3和80.3 U·mL-1。将3个菌株按照体积比2∶1∶1复配复合菌剂(IM)。利用中药渣、鸡粪和茶粕堆肥的原料浸提液进行菌剂生长试验,结果表明,IM菌剂在中药渣堆肥浸提液中24 h生长量为1.04×1010 cfu·mL-1;在鸡粪堆肥浸提液中生长量为1.41×1010 cfu·mL-1;在茶粕浸提液中生长量为3.6×106 cfu·m...  相似文献   
86.
随着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三磷”企业的总磷排放标准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处理含磷废水,公司通过先对含磷废水加石灰压滤去磷,再在弱酸性条件下加入双氧水、除鳞剂和絮凝剂的二次除磷的方案,将含磷废水中的总磷降到3PPm以下,达到并优于国家、园区接管和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7.
电解法处理活性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某化工厂活性染料生产废水高CODCr值、高浓度、高色度、高盐分、成分复杂、有毒有害物质多、可生化性差。实验确定了废水经AS剂絮凝和电解预处理的研究方案。主要考察了电极极板材料、电解pH值、电解电压大小、电解时间和电极极板间距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 ,从而确定了最佳电解条件 :采用石墨板电极 ,pH =3,电解电压 6 5V ,电解时间 5 0min ,电极极板间距 5cm。最佳条件下经放大实验 ,发现CODCr去除率高达 70 %以上。  相似文献   
88.
为解决果粮间作经营的中后期常见的作用物产产和资源浪费的矛盾,有必要分析果粮人工植物群落中各生态元的时空变化过程,揭示果粮间作经营中矛盾的产生,发展乃至激化的过程,寻求合理的间作物组合,并进行优化调控,在工上游干昌河谷区,选择处于不同经营阶段,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汾渭平原城市近5a(2017~2021年)大气污染演变及典型污染过程特征,以宝鸡市为例,综合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6参数)、气象数据及污染期间颗粒物化学组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宝鸡市2017~2021年空气质量改善较为显著,CO-95per (CO日均值第95%分位数)和SO2浓度分别下降了47%和36%,表明宝鸡市近年来控煤效果明显;PM2.5浓度下降了24%,O3-8h-90per浓度(O3日最大8h平均值第90%分位数)年际差异不大,2021年O3-8h-90per浓度与2017年持平,且为近5a最高值,随着PM2.5污染的逐步改善,O3污染开始凸显.PM2.5与Ox浓度的相关性在夏半年明显强于冬半年,归因于夏半年较高的O3浓度增强了大气氧化性,促进了二次颗粒物的生成.结合气象要素对冬半年和夏半年污染天分析发现,冬半年低温、高湿、低风速静稳天气最容易导致...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川南城市群(自贡、泸州、内江和宜宾)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中PM2.5 中金属元素的浓度特征和来源,在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4日,使用膜采样方法对PM2.5 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并运用富集因子法(EF)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金属元素来源进行解析.同时采用自贡市在2015年同期金属元素观测数据,探究自贡市在“大气十条”实施中期与实施结束后的金属元素污染与富集程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不同城市细颗粒物中各金属元素浓度与占比差异不大,4个城市中浓度与占比较高的元素呈现相似性,Al、Sb和Fe元素占比位于前列.从自贡市不同观测期对比来看,除Tl外各元素浓度均有变化.②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城市群中Cr(自贡与宜宾)、Ni、Cu、As、Se、Ag、Cd、Sb、Tl和Pb元素的富集程度较高.自贡市不同观测期的元素富集程度对比显示,除Cu元素外,2018年冬季观测期各元素富集程度均有减小趋势.③PMF源解析结果表明,各城市中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为扬尘源、燃煤源、工业源与交通源,同时各污染源之间存在混合贡献.各城市主要污染源贡献不同,自贡以交通扬尘源与混合源为主;泸州以工业源为主;内江市各污染源贡献占比相近;而宜宾市则以交通源为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