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总结特强沙尘暴天气的研究进展,梳理分析特强沙尘暴天气的基本特征以及动力学触发机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以期加深对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机理的认识.分析结果表明特强沙尘暴天气事件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显著,春季居多,且多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段,其典型特征为突发性、局地性,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对局地的大气环境质量短时产生重大影响.旺盛的地面混合层热对流胞运动和中尺度(反)气旋性涡旋过境是特强沙尘暴天气出现的必要条件.在沙尘源区,由于午后近地层温度升高,热对流加剧,近地层热层结极不稳定,易形成地面混合层热对流胞运动;沙尘源区的热对流胞与混合层上部的中尺度(反)气旋性涡旋耦合作用,涡量通过热对流胞下传促使近地层层结内的热对流胞发展成群发性旋转对流胞,特强沙尘暴天气出现.进一步理解特强沙尘暴的风沙流特征及能量快速耗散机制,提高预测预警能力,需要加强特沙尘暴的气象观测数据积累和多尺度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全国PM2.5浓度数据,并结合后向轨迹、空气污染输送指数和传输通量分析,针对2019年12月10~11日一次冷锋输送造成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霾期间高空500hPa以经向环流为主,伴随着高空低压槽引导地面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污染物浓度大值区也依次由华北地区移至黄淮、江淮地区.(2)冷锋过境前,华北至长江三角洲区域PM2.5浓度均有明显增涨;北京以偏南方向的污染物输入为主,济南以西北和偏东方向输入为主,南京则主要是偏北和偏西方向的输入.(3)冷锋过境时,冷空气迅速将北京站的污染物清除;而济南站则受高压底部偏东风回流的影响,PM2.5浓度维持在50μg/m3左右;冷锋推进至南京站时西北风已较小,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不明显.以江苏省为例,整个过程中,江苏本地污染物贡献占25.8%,江苏以外的污染物贡献占74.2%,以输送为主.(4)冷锋过境后,3站的边界层结构也略有不同,北京站的逆温层迅速被打破;济南站由于受海上暖湿平流影响,近地面由等温层变成逆温层;而南京站的近地面则由逆温层变为等温层.本研究揭示了在冷锋南下过程中,上游污染物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南北方站点表现出不同的污染物变化和清除特征.  相似文献   
113.
采集并分析了武汉市机动车尾气源PM2.5样品,并于2019年10月18~27日采集了武汉市不同路边微环境(市区路边、环线路边、环境背景点)PM2.5样品并分析其化学组分特征,利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解析评估了机动车尾气对城市不同路边微环境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成分谱以OC和EC为主,汽油车OC质量分数约为柴油车的1.14倍,柴油车EC质量分数是汽油车的1.08倍.路边碳组分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其中OC浓度在市区路边最高,EC浓度在环线路边最高;市区路边NO3-和NH4+浓度较高,与二次转化有关;环线路边Fe、Si、Al质量浓度高于市区路边.CMB来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源是环线路边、市区路边微环境的主要来源,分担率为35.20%和38.89%,是环境背景点的2倍左右.不同路边微环境污染源贡献差异明显,与环线路边相比,市区路边机动车尾气源与二次来源均相对较高,而扬尘源贡献低于环线路边.  相似文献   
114.
Hull-less barley is a special food crop rich in various nutrient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Six-pearling is often used to produce commercial hull-less barley rice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rough taste and inferior cooking quality.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utritional, cooking, sensory, and storage qualities of hull-less barley rice with different pearling times to obtain suitable processing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hull-less barley rice. With increasing pearling time, the contents of vitamin B6, vitamin E, dietary fiber, iron, zinc, phenols, and flavonoid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 a large extent, protein and vitamin B3 decreased slightly, the contents of total starch and β-gluca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The peak, trough, and final viscosity of whole grain barley were 1 860.50 cP, 914.50 cP, and 2 150.00 cP, respectively, and increased after six-pearling to 4 219.00 cP, 2 628.00 cP, and 5 074.00 cP,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water absorption and volume expansion of the pearled hull-less barle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hardness of pearled hull-less barley reduced from 4 708.50 g to 2 282.00 g, its adhesiveness increased from 0.00 to -7.33, and its taste and sensory quality exhibited better. The activities of α-amylase, polyphenol oxidase, lipase, and catalase in pearled hull-less barley slightly decreased. Hull-less bran flour is rich in a variety of nutritional components and could be a potential resource with great developmental value. In general, hull-less barley rice obtained from three-pearling ha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high cooking quality, low enzyme activity,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to produce high-quality barley rice.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high-quality pearled hull-less barley and further utilization of barley bran flour. © 2022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15.
东江水中典型致嗅物质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去除由于运河排洪造成的东江饮用水中的嗅味,利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中试装置,分别对东江水、运河水、装置进水和出水取样,进行吹扫捕集–GC-MS谱图分析,通过水样的臭阈值和吹扫捕集-GC-MS谱图对比,确定了东江夏季排洪时的致嗅物质,并分析了该江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致嗅物质来源于市内运河,其组成随季节不同变化较大,除了土嗅素和2-甲基异莰醇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外,以1-丙烯基-1-硫醇为主的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是其夏季饮用水中主要的致嗅物质.  相似文献   
116.
有机黏土生物流化床处理对苯二甲酸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有机黏土为载体的两段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对苯二甲酸(TA),研究其处理有机污染物的能力.结果表明,在TA负荷低于3.5kg/(m3穌)时,有机黏土生物流化床能稳定运行,前段出水中TA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大于97%和96%.在高负荷时,有机黏土生物流化床平均去除率比不加黏土的活性污泥对照床高15%,出水水质也相对稳定.因此,有机黏土生物流化床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117.
燃料电池汽车氢源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使用不同氢源的燃料电池汽车进行了分析.经过目的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表明电解制氢方案的污染排放明显高于甲醇重整和汽油重整方案,而甲醇重整和汽油重整方案又高于天然气制氢和煤制氢方案,对于相同的制氢方案,液氢方案的排放略高于气氢方案.   相似文献   
118.
武丕显  张云裳 《安全》2000,21(3):7-8
北京四中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名校,它不仅源源不断地为高等院校输送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众多的四中毕业生均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19.
拜泉县以坡耕地为主的特殊土地情况加之人们的乱垦乱伐,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后果.拜泉人民经过30多年持之以恒的水土保持工作,基本上治理了水土流失,使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步入了-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