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0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694篇
安全科学   994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550篇
综合类   2660篇
基础理论   526篇
污染及防治   332篇
评价与监测   177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13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场地土壤中有效态砷的稳定化处理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生石灰和亚铁盐作为辅助剂与稳定剂对2种砷污染的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化学浸出、形态及结构研究,揭示土壤中有效砷的稳定效率和机理.结果表明,外源铁添加量与土壤砷含量(Fe/As)的物质的量比达到6:1~8:1,CaO投加比例为0.05%~0.1%(w/w)时,土壤中有效态砷的稳定效率超过85%.土壤有效砷的稳定化处理主要是将砷从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转化为弱结晶的铁铝或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态、结晶铁铝或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态.稳定处理后2种污染土均有新物相羟砷铜矿(As2Cu5H4O12)生成.  相似文献   
942.
对实验室6株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酶活特性研究.首先通过观察纤维素平板的酶溶解透明圈大小进行初步分析,比较6株菌种子发酵液中纤维素酶含量.再根据不同种纤维素酶作用的底物化学键的不同,分别测定菌株的滤纸酶活(FPA)、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活、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CBH)活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发现菌株中黑曲霉的各产酶指标均高于其它菌株.根据Box-Behnken原理对黑曲霉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适碳源稻草粉含量9.47 g.L-1、麸皮含量49.33 g.L-1,氮源中(NH4)2SO4含量为2.0 g.L-1,发酵后黑曲霉产生的滤纸酶活力达到76.72 U.mL-1,比优化前酶活力提高88.69%.  相似文献   
943.
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的入侵机制及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入侵机制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指出空心莲子草的成功入侵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如无性繁殖、较强的表观可塑性、广泛的适应性、强大的抗逆性等密切相关,其次与生境的可入侵性、人为干扰等外在因素也息息相关。应将人工防除与化学、生物防除手段相结合,加强区域间管理,适时适地采取最佳防除措施。需加强入侵种空心莲子草与本地种的竞争关系研究,运用本地种防止其入侵。  相似文献   
944.
选取辽河灌区不同肥力水平春玉米(Zea mays ssp. mays L.)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施肥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组分(TOC、ASOC、LFOC、DOC和MBC)的影响,分析土壤有机碳组分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连续种植春玉米能够显著增加低产田土壤w(TOC),增加各产田土壤w(ASOC)和w(MBC),降低各产田土壤w(LFOC),土壤w(DOC)变化较小.施肥使土壤w(TOC)增加了-13.41%~7.54%,平均增加了0.16%;使高产田表层(0~10 cm)土壤w(TOC)显著增加,低产田犁底层(20~40 cm)土壤w(TOC)显著降低.施肥使土壤w(ASOC)增加了-13.98%~72.22%,平均增加了15.82%;使低产田犁底层和高产田耕层(10~20 cm)土壤w(ASOC)显著增加,中产田耕层土壤w(ASOC)显著降低.施肥使土壤w(LFOC)增加了-42.60%~168.57%,平均增加了48.83%;使中产田表层和犁底层、高产田表层和耕层土壤w(LFOC)显著增加,高产田犁底层土壤 w(LFOC)显著降低.施肥使土壤 w(DOC)增加了-42.74%~51.29%,平均增加了9.36%;使中产田耕层和犁底层、高产田表层和耕层土壤 w(DOC)显著增加,低产田耕层土壤 w(DOC)显著降低.施肥使土壤 w(MBC)增加了-1.16%~19.97%,平均增加了9.32%,除中产田耕层土壤之外其他土层土壤w(MBC)均有所增加.施肥主要提高土壤ASOC和LFOC含量,促进土壤DOC的变化.施肥显著增加低产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促进中产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增加高产田土壤有机碳耗损.施肥主要增加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耗损犁底层(20~40 cm)土壤有机碳,调解耕层(10~2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施肥对微生物可利用性及结构不同的活性有机碳组分影响不同;高、中、低产田因其土壤理化性状及有机碳本底值不同,对施肥的响应存在差异.施肥总体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同时通过改变微生物及玉米根系活力影响活性有机碳含量及组分.土壤中有机碳组分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产量)=-4665.61-0.008×w(SOC)-0.421×w (ASOC)-0.777×w (LFOC)+5.370×w (DOC)+33.408×w (MBC).ASOC和MBC具有土壤肥力指示作用,施肥主要通过调控土壤ASOC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45.
张金川  孙硕 《灾害学》2013,(1):150-152,159
随着我国救灾体系的完善,有组织直接参与地震救援的人员群体随之增大。地震救援人员自身的心理救护问题也开始暴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综述了地震救援人员在地震救援中产生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分析了专业地震救援队员、应急救治人员和地震救援志愿者等不同类型的群体在地震现场形成的心理问题和特点。因为受到的训练不同,地震救援与实际工作的经验不同,事前受到训练与有过救援经历的人受到心理伤害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据此,提出了事前干预进行心理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6.
随着宁夏电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的展开,220 kV双母线倒闸操作越来越频繁。通过对母线倒闸操作中母联断路器控制电源和母线隔离开关操作顺序的选择、母线隔离开关辅助触点接触不良或未接触的成因分析,提出母线倒闸操作危险点预控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母线倒闸操作危险点分析有助于提升运行人员标准化倒闸操作水平,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7.
上海沿海防护林空气负离子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城市防护林改善人居环境的效应,选择上海南汇地区的沿海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分内不同空间空气负离子分布呈现显著差异;负离子水平随林分树种不同而变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负离子浓度表现为:林地〉小区〉...  相似文献   
948.
2007年7月~2008年5月按季度对丹江口水库4个库区(丹江库区、汉江库区、取水口和五青入库区)的水环境和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法和营养状态指数(TSI)法对该水库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7月~2008年5月,丹江口水库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健康状态中等,健康状态总趋势是丹江库区>取水口>汉江库区>五青入库区;各库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存在季节性差异,丹江库区、取水口两库区全年为中等,汉江库区在夏季为较差,其它季节中等,五青入库区在冬季最差,其它季节较差.此外,对两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丹江口水库属于响应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适用于丹江口水库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  相似文献   
949.
天然沸石对农田退水中氨氮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玲  常青  张家利  高彩丽 《环境化学》2012,31(7):1063-1068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沸石颗粒大小、氨氮初始浓度、接触时间及Na+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天然白银沸石去除模拟黄灌区农田退水中氨氮(NH4+-N)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吸附等温线特征,并考察了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颗粒大小、接触时间及NH4+和Na+初始浓度对NH4+-N交换容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复相关系数(R2),NH4+-N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三参数等温线模型;而对于两参数等温线模型,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NH4+-N在天然沸石上的离子交换过程;NH4+-N吸附实验数据与Elovich模型拟合最好(R2≥0.9766).研究结果表明了天然白银沸石是一种适合NH4+-N去除的离子交换剂,可用于黄灌区农田退水中NH4+-N的去除.  相似文献   
950.
亚热带典型花岗岩小流域径流化学特征与化学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流域尺度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径流水体的影响及花岗岩化学风化对CO2的吸收,对亚热带典型花岗岩区不同利用条件下的2个相邻小流域(F-森林、FA-森林/农田)的地表径流及其常量离子和溶解Si含量进行了连续3年的定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溶解Si,Na+和HCO3-构成地表径流的主要化学成分,FA流域离子总量高于F流域,反映了流域内农业活动对其化学径流的贡献.皖南典型花岗岩小流域(F、FA)径流中Sidiss/Na+和NO3-/SO24-比值均远高于同一生物气候带内富含碳酸盐岩的太湖流域径流中的相应值,揭示了区域岩性差异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酸沉降组成差异是决定径流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皖南花岗岩小流域(F、FA)径流化学组分约43%和38%来源于大气降水,57%和50%来源于岩石风化,FA流域内农业活动对其化学径流的贡献约为12%.皖南小流域(F、FA)花岗岩化学风化过程对CO2的消耗通量分别为(0.67—0.96)×105 mol.km-.2a-1和(0.64—1.05)×105 mol.km-.2a-1,远低于同一生物气候带内石灰岩母质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