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397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RuO2-IrO2/Ti形稳电极和Fe0牺牲电极实现电氧化-电絮凝(EO-EC)一体化处理含Tl (I)废水,并与单一的电絮凝(EC)进行比较,探讨了EO-EC处理含Tl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EC,EO-EC (1:1)组合技术适应于宽pH (4-10)以及电流密度范围(5-20mA/cm2)下含Tl废水高效处理,且不易发生钝化;活性氯以及氧化还原电位在Tl (I)间接氧化Tl (III)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沉淀分析表明生成的Tl (OH)3(s)与絮体Fe (OH)3(am)共沉淀,纤铁矿位点可吸附残留Tl (I).EO-EC一体化技术可满足实际含Tl废水达标处理(<2µg/L)且具有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原位覆盖材料对表层沉积物砷(As)的钝化效果,选择可推广应用的锁磷剂(LMB)和增氧剂(CaO2+CaCO3),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应用微电极技术和高分辨率平衡式间隙水采集技术(HR-Peeper),研究覆盖材料对沉积物中砷(As)钝化的影响机制。实验设置锁磷剂组、增氧剂组和对照组共3个处理组,分为4个实验阶段(分别以加入覆盖剂后的第4,30,90,150天为节点)。结果表明:锁磷剂与增氧剂可有效去除沉积物中的As。锁磷剂覆盖最高可降低50.86%的溶解态As,影响深度可达到-100 mm,有效期150 d。增氧剂覆盖最高可降低55.52%的溶解态As,影响深度为-100 mm,90 d后效果减弱。锁磷剂与增氧剂覆盖显著降低了溶解态As的释放通量。锁磷剂上的镧离子对砷酸盐有很强的亲和力,可去除溶液中的砷酸盐。此外,锁磷剂和增氧剂增加了沉积物-水界面中的Eh值,使Fe (Ⅱ)被氧化成Fe (Ⅲ),吸附As从而降低As浓度。此外,溶解态As与Fe (Ⅱ)在沉积物剖面上同步变化且显著正相关(P<0.001),证实了Fe和As的耦合释放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淡水生态系统中As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3.
徐海红 《绿叶》2014,(10):10-17
书籍承载着人类伟大的思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世界环境史上,有许多绿色著作以其对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深刻反思,影响和推动了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4.
80年代初,国外开展了人体总暴露研究(Total Iluman Exposure)。这一研究把人作为环境污染物的接受者,它弥补了目前污染物危害评价中的不足。它为控制污染物找到了新的途径,为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5.
广东南水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水库是广东省第三大水库,属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于2011年1~12月对该水库的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了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调查,采用营养状态指数(TSI)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选择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南水水库现为贫营养型,全年浮游植物的种类变化不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0属(种),优势种以适应贫营养的种类为主,且浮游植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叶绿素a浓度都较低,其均值分别为8.72×104~2.51×105cells/L、0.031~0.423 mg/L和0.83~2.80 mg/L。浮游植物群落主要以硅藻、甲藻和绿藻种群为主,硅藻种群全年占优势,甲藻和绿藻在不同季节优势度有变化,体现出从硅藻型到硅藻-甲藻型,到硅藻-绿藻型,再到硅藻-甲藻型的变化过程。温度、氮磷比和水体稳定性的季节变化是影响上述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6.
为揭示近年来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后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反映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在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沈阳市2002-2009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沈阳市在工业高速发展、经济迅猛增长和社会繁荣进步对环境质量产生巨大压力的条件下,经过对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环保力度的加大等一系列措施,大气环境质量已得到历史性改善;首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物指数排序为PM10>NO2>SO2,SO2污染也不容忽视,NO2污染控制仍需加强;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中以稳步提高为特征,以相应的环境管理力度加大和环保资金总体增加为保证;文章揭示的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好转为东北老工业区域中其他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和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刘海伦  司志娟  刘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1):1952-1958
国内大多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取消烟气换热器后普遍存在“烟囱雨”“有色烟羽”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烟气中的液滴.针对液滴形成的3种原因,以我国北方地区某个设置吸收塔直排烟囱的项目为例,通过对饱和湿烟气液滴生成量进行定量分析,以及通过烟囱降雨量试验进行定性分析,找出“烟囱雨”“有色烟羽”中液滴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冬季、夏季及年均情况下不保温烟囱散热生成的液滴量分别为394.74、200.05、307.80 kg/h,保温烟囱散热生成的液滴量分别为34.04、17.32、27.91 kg/h.结合烟囱是否保温的对比试验可知,烟囱保温对减轻“烟囱雨”效果显著.在除雾器正常运行情况下,通过除雾器夹带液滴量为95.63 kg/h.虽然烟气排出后温度下降产生的液滴量最大,但在加装消雨器以排除除雾器夹带及烟囱散热形成的液滴影响后,烟囱周边基本无降雨现象发生.研究显示,烟囱散热产生液滴对形成“烟囱雨”起主要作用,除雾器夹带液滴次之,烟气排出烟囱后产生的液滴对“烟囱雨”影响非常小,其主要形成“有色烟羽”.   相似文献   
58.
以中国河南省某市农田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钝化技术,加入不同钝化药剂对其进行重金属稳定化效果研究,同时采用室内小麦盆栽实验,对比分析其对土壤钝化后植物吸收情况。研究表明:原始土壤受As、Cd、Pb、Zn污染,其中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威胁粮食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采用赤泥、磷矿粉和钙镁氧化物混合药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中的Cd、As、Pb、Zn有钝化效果,其中向土壤中加入2%钙镁氧化物混合药剂对重金属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且小麦幼苗地上部中Cd含量大幅度降低,有助于植物生长。研究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9.
随着遥感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遥感监测近岸海域环境,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上海洋调查的重要方法。本文从浮游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结合无机氮磷营养盐及叶绿素浓度,重点介绍了遥感监测技术在近岸海域水体生物监测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遥感监测模型进行了探讨。加强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遥感监测的研究工作也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0.
上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途径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上海潮滩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高程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266km2,0m以上滩涂面积为896km2,-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1513km2,-5m以上的滩涂面积达2699km2。这些淤积潮滩每年以20~350m的速度不断地向海淤涨。但以自然淤涨的速度与上海市建设需求的土地相比,仍然入不敷出。据统计,近50年来上海市圈围土地8.0×102km2,而城市建设占用农业耕地面积15×102km2。因此,必须通过人工促淤途径,加速中、低滩沼泽化和围涂造地的速度,扩大土地面积来满足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但是,滩涂的开发要适度,要遵循自然演变的基本规律,同时需要与河口的综合开发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