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384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为探究绿色发展对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和理论回顾,分析了绿色发展驱动下供应链社会责任所呈现的特点,然后从供应链内外部视角解析了绿色发展战略对供应链社会责任的驱动作用,最后提出了绿色发展驱动下供应链社会责任"外部环境—供应链成员间协作—企业内部绿色运营"三位一体协同治理模型。本文从绿色发展视角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为供应链社会责任行为规范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论有利于引导供应链节点企业采取绿色行为与进行低碳决策。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C/YAG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和烧蚀机理进行研究。方法以高固相含量Y_2O_3-Al_2O_3溶胶为原料,低成本的碳纤维针刺毡为增强体,通过浸渍-干燥-热处理工艺制备C/YAG复合材料,利用SEM和XRD对烧蚀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0.05g/s和0.12 mm/s。结论 C/YAG复合材料高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主要归因于氧乙炔焰高热流和强剪切力作用。烧蚀后材料的微观形貌可以分为中心区、过渡区和边缘区三个区域。其中烧蚀中心区主要受到热化学腐蚀和机械剥蚀的作用,而过渡区和边缘区主要受到热化学腐蚀和热物理侵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漓江流域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来源,探究其对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于2018年1月采集水样同时检测水环境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样进行源解析,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样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讨导致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体中的各形态氮含量存在差异,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流域中的三大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0.16%)、拟杆菌门(Bacterodetes,18.51%)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8.89%),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氮污染,其中具有脱氮功能的菌门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4.
生物沥浸耦合类Fenton氧化调理城市污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生物沥浸耦合类Fenton氧化工艺对城市污泥进行了调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升华硫和Fe SO4·7H2O投量分别为3g·L-1和8 g·L-1时,污泥p H从6.9降至2.5约需1 d,满足类Fenton氧化的适宜酸性条件.生物沥浸处理后,污泥挥发性固体(VS)减少率为13.4%,污泥比阻从3.1×109s2·g-1降至1.5×109s2·g-1,降低51.6%,但仍属于难脱水污泥.沥浸污泥继续经类Fenton氧化调理,调理的最佳H2O2投量和反应时间分别为3.3 g·L-1和60 min.处理后污泥VS减少率为30.8%,污泥比阻和滤饼含水率分别为1.9×108s2·g-1和76.9%,污泥比阻降低93.9%,污泥脱水性能和稳定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该联合工艺对污泥的调理效果优于类Fenton氧化单独调理.  相似文献   
95.
利用Web-CIS技术可以完成全国各省及重点城市主要污染行业资源环境信息数据同空间信息数据相结合的Web发布,在Internet上实现了信的完全共享。该系统的建成必奖有助于公众了解当地主要污染行业的资源环境状况。为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并对政府部门的一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此文叙述了非枝晶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压铸成形、模锻成形、连续流变铸造成形、注射成形以及半固态金属锭料制造等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7.
本文分析探讨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存在的关于标准值、偏差、测试时间、合格判定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并结合试验设备的发展及用户的要求,着重阐明正确定义标称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
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环境风险到环境污染事故演变的一般规律入手,提出了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为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估、预防与应急响应提供科学手段。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的提出,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环境安全与应急响应理论;另一方面,对公共安全、企业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等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有机磷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农药复合污染产生的毒性效应具有潜在风险。为系统考察有机磷农药(OPs)混合物对淡水生态系统中绿藻的联合毒性效应,以马拉硫磷(MIT)、敌敌畏(DDVP)、敌百虫(TRC)、乐果(DIT)和氧乐果(OMT)等5种OPs作为混合物组分,运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9组二元混合物体系共45条混合物射线。利用96孔微板测定5种OPs及其二元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C. pyrenoidosa)的生长抑制毒性,通过基于置信区间的组合指数法分析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及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以p EC50为毒性指标,5种OPs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RCMITDDVPOMTDIT,OPs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受其中心磷原子的电正性影响;因混合组分的不同,部分OPs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联合毒性依赖于组分浓度比; OPs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相互作用以加和为主,部分发生拮抗作用,发生拮抗作用的混合体系具有低效应区域呈加和作用,高效应区域呈拮抗作用的规律;与MIT混合的体系均有发生拮抗作用,且依赖于MIT浓度,MIT浓度比例越高,拮抗作用越强,OPs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与组分浓度比相关; OPs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组分浓度比依赖性与其联合毒性的组分浓度比依赖性规律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