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2001年11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缔约国会议以无实质性进展告终.会议表明减排温室气体问题太多、观点分歧严重而又没有足够时间讨论达成一致.核心问题之一是美国以怎样的方式达成减排的承诺.目前美国提出的办法是增加森林和土壤作为二氧化碳汇的吸收量,认为森林和土壤可以吸收几乎一半减排的份额.另一项办法是进行排放额度交易,让发展中国家多减少一些排放量.而欧洲国家则坚持要美国实际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量. 直到会议最后时刻美国代表团勉强同意他们所说的汇将只占总减排额6.2′108t碳中的5′107t.在其他一些领域,讨论有一些进展,但未定下来.例如,一个国家可以买另一个国家多少减排额度问题,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由于经济不景气而自1990年以来减排较多.还有发达国家要在多大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金钱和技术援助. 实现京都议定书的实际障碍是美国参议院不大可能以2/3的多数批准该议定书.与会者同意再次开会协商,可能是2001年5月在德国波恩. 江刚摘自《Science》, December 1,1663(2000)  相似文献   
72.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2000年5月6日发布行政命令,指示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制订相应法规更好地保护海域、海岸带和海水水质.克林顿还要求其他联邦机构加强保护海洋资源,建立“海洋保护区”(MPAS)网络并在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内建立一个海洋保护区中心来协调这方面的工作.克林顿还指示商务部长和内政部长制订计划永久性地保护西北夏威夷群岛的珊瑚礁(它占美国水域珊瑚礁的70%).克林顿总统要求商务部和内政部在2000年8月底前会同夏威夷州听取公众意见后定出计划.白宫在宣布行政命令时说,虽然克林顿政府已采取“重大举措”保护海洋资源,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3.
间歇曝气SBR处理养猪沼液的短程脱氮性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法(intermittently aera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IASBR)处理养猪沼液,研究在控温30℃、分步进水条件下的短程脱氮性能.结果表明,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与总氮(TN)的比值对脱氮性能影响很大,当进水COD/TN为0.8±0.2时,反应器内亚硝态氮浓度持续积累到高达800 mg·L~(-1),对TN、氨氮(NH~+_4-N)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仅分别为18.3%±12.2%、84.2%±10.3%、60.7%±10.7%;进水COD/TN提高到2.4±0.5后,亚硝态氮积累浓度迅速从800 mg·L~(-1)降低至10 mg·L~(-1)以下,TN、氨氮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上升至90%、95%和85%以上.逐步缩短HRT以提高运行负荷,发现氨氮负荷是IASBR稳定脱氮的制约因素,体系耐受的氨氮负荷最大为0.30 kg·(m3·d)-1,当超过耐受负荷后,TN、氨氮和TOC的去除率将显著下降.整个运行阶段反应器内亚硝态氮积累率达74.6%~97.8%,运行稳定期实现TN去除率达90%以上,IASBR系统在低碳氮比下实现了高效稳定的短程硝化反硝化,且不需要额外添加碱度药剂,在处理高氨氮低碳氮比废水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4.
一起急性CO_2中毒死亡事故的分析朱明(广西地矿局安全卫生处,南宁530023)1994年9月5日下午3时20分,广西第四地质队工程勘察院在南宁市铁二局第二材料厂的一口旧水井加深施工工程中,发生一起急性CO_2中毒事故,当场死亡2人。现将事故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75.
澜沧江硅藻的地理分布模式与关键驱动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胜浩  陈娟  王沛芳  王超  王洵  苗令占  刘胜  袁秋生 《环境科学》2020,41(12):5458-5469
硅藻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于大型河流中硅藻的地理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知之甚少.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典型大河澜沧江干流1200 km河段为研究区域,基于真核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数据集,探究浮游硅藻和底栖硅藻在不同河段的分布特征和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澜沧江浮游硅藻和底栖硅藻的物种多样性在上游自然河段较高,两类硅藻的群落结构在不同河段间存在显著差异,建坝对两类硅藻的优势属相对丰度均产生显著影响.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扩散限制是浮游硅藻和底栖硅藻地理分布的主导驱动因子,解释率分别为16.7%和29.8%.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底栖硅藻,浮游硅藻的种间竞争关系和网络连通性较强;梯级库区段两类硅藻的网络连通性均高于上游自然河段.本研究补充了大型河流硅藻地理生态分布的认知不足,同时揭示了河流硅藻群落对水电开发的响应.  相似文献   
76.
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自2008年实施到现在,消防监督执法水平逐渐提升,但这其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如何有效解决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仍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对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出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77.
2013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严重污染的气象条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严重. 利用河北省AQI(逐日空气质量指数)、气象常规观测数据及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格距再分析资料,对此次严重污染事件的气象条件、大气环境背景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2013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地面气象要素表现异常,与历史同期相比,平均气温低1~2℃、相对湿度高15%以上、日照时数少40%以上、降水日数多但量级小. 地面风力较小且多风向、风速的辐合线,地面散度场上河北省中南部为明显的辐合区,致使水汽和污染物汇聚不易扩散,导致雾霾天气异常偏多,大气污染严重. ②边界层高湿区中丰富的水汽与污染物互为载体,强逆温层结、大气低层的干暖盖、边界层下沉运动等均使水汽和污染物存留在近地层且不易向高空扩散;同时,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雾霾天气和严重污染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境场. ③河北省中南部特殊的地理条件也是雾霾和污染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 低空稳定的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后在山麓东侧下沉,在华北平原地区易形成地面辐合线,从而加剧了近地层水汽和污染物的汇聚.   相似文献   
78.
营养条件对微藻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种微藻(甲藻3种,硅藻、绿藻各1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营养条件对微藻不同生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纲微藻的d13C值和d15N值在稳定生长期高于指数生长期,且与生长速率没有相关性(P>0.05).硅藻的d13C值低于甲藻和绿藻,绿藻和甲藻的d13C值比较相近;甲藻的d15N值低于硅藻和绿藻,绿藻和硅藻的d15N值比较相近,且同属甲藻纲的海洋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强壮前沟藻的d15N值有较大的差异. 5种微藻在不同营养条件(营养盐充足、缺氮、缺磷)下培养,氮限制和磷限制导致微藻具有更正的d13C和d15N,磷限制的影响不明显,且弱于氮抑制.  相似文献   
79.
1991年11月5日江苏射阳县与建湖县交界处发生Ms4.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建湖县冈西乡五节跳村,即东经119°55′,北纬33°31′震中烈度为V度其面积达105km~2。V度区等烈度线分布的方向和范围与北东方向的马荡—千秋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80.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的孔石莼对氨氮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氨氮(NH4-N)是水体中能被藻类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氮。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下孔石莼(Ulvapertusa)对NH4-N的吸收,藻类体内δ15N、δ13C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初始阶段,孔石莼大量吸收水体中的14NH4-N、12CO2用于自身组织的合成,导致水体中氨氮浓度、δ15N和δ13C急剧下降,约在5~25 h,这一阶段水体中氨氮浓度变化很小,藻体15N缓慢降低,达到平缓期;约在25 h后,氨氮浓度缓慢下降,海水中的底物浓度很低,水体中14NH4-N几乎被吸收殆尽,孔石莼开始大幅吸收15NH4-N,δ15N上升。δ13C在4 h后呈现无规律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