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370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696篇
基础理论   109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81.
为发掘具有高效除磷性能的新型基质,提高人工湿地处理初期径流能力。选用废弃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块)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实验及磷形态分析实验等探究其对磷的吸附机制,并将其作为基质应用于人工湿地中处理初期降雨径流,与传统基质砾石作对比,考察湿地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吸附过程随时间呈现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且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吸附过程中溶液的pH、Ca~(2+)浓度均随时间增加而升高;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相较于Freundlich可更好地描述加气块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最大吸附容量(Q_m)为4 170.71 mg·kg~(-1);吸附主要是以Ca-P形式的化学吸附,且不易解吸。加气块湿地除磷效果明显优于砾石湿地。因此,将加气块应用于湿地处理初期经流,能有效提高湿地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182.
本文将原子荧光光谱检测技术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检测技术联用,结合优化的碱性法消解前处理技术,建立了碱性法消解-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PT-GC-AFS)联用技术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烷基汞含量的方法,能够在一次分析中同时获得样品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含量.本文分别用酸性法和碱性法处理了沉积物标准样品ERM-CC580、沉积物实际样品和土壤实际样品,重点比较了本方法提出的碱性法消解和使用率较高的酸性法消解两种前处理方式.采用本方法处理实际样品进行了色谱分离研究,对低浓度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了检出限实验,用3种不同浓度的沉积物和3种不同浓度的土壤样品验证了精密度,对沉积物标准参考物质ERM-CC580进行了测定,并用两种实际土壤样品和两种实际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试验.实验表明,碱性法消解精密度和准确度优于酸性法消解,且步骤少、耗时短,使用的试剂种类少、毒性小,方法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分析测试实验室大量土壤/沉积物样品的烷基汞测定.采用碱性法消解土壤/沉积物样品,目标物实现完全分离,甲基汞、乙基汞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1.0000,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μg·kg~(-1)、0.10μg·kg~(-1)(取样量为0.50 g),样品分析甲基汞、乙基汞的RSD范围分别为1.0%—4.7%、2.5%—6.0%,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5.1%—109%、90.3%—96.3%.  相似文献   
183.
为了探讨厦门金砖会晤期间的排放控制措施以及天气形势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的影响,于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对厦门气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OC)、元素碳(EC)等主要化学成分开展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在线监测。根据空气质量管控措施和天气形势将研究期分为6个阶段。管控前、管控期Ⅰ(非台风)和管控期Ⅱ(非台风) 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33. 12±9. 48)、(30. 30±17. 00)、(16. 01±4. 71)μg/m^3。管控期Ⅰ(台风)和管控期Ⅱ(台风) 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12. 40±3. 73)、(12. 45±3. 28)μg/m^3。结果表明:管控期Ⅰ(非台风)阶段受静稳天气的影响,管控效果削弱,PM2.5质量浓度下降幅度小;台风对颗粒物质量浓度下降的影响比管控更显著。管控初期,PM2.5中二次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台风对碳质组分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如无机组分显著。PMF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无机源是PM2.5主要来源,随着管控措施的实行,扬尘源的贡献从21%降低到6%,而机动车源的贡献降幅不明显。台风期间SO4^2-、NO3^-、SO2、NO2以及硫酸盐氧化比值(SOR)均明显低于非台风期间,氮氧化比值(NOR)反而升高。台风和非台风期间NOR的日变化特征一致,NOR与阳离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或高风速海风期间NOR与Na^+呈现很强的正相关性,说明海盐粒子可促进NO2非均相反应生成NO3-。  相似文献   
184.
185.
针对当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城市用地扩张过程响应机理研究的不足,以武汉市为例,定量计算区域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探究城市用地扩张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除水文调节的价值在2000~2005年略有增长,其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均呈负增长,降幅最大的是食物供给;(2)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压力远远大于城市用地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直接破坏;(3)城市用地扩张对食物供给的破坏程度最大,对水文调节能力的破坏程度次之,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保持的破坏程度相对较低。武汉市在未来的城市用地扩张中,应禁止侵占水域和森林的面积,调整农田的侵占结构,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6.
为解决机场实地应急演练中存在的成本消耗高、不安全、扩展性差等问题,研发基于VR技术的机场应急救援虚拟演练平台。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并通过定义平台操作流程支持虚拟演练操作。采取分细节度的场景构建方法,运用细节层次模型以3层不同细节度模型方案将虚拟灾害场景划分为3类,同时利用Unity3D粒子系统控制机制实现火灾及灭火粒子特效的模拟,运用双顶层本体模型构建机场应急预案本体模型(AERPO),并利用XML Spy建立存储模型,且支持基于典型场景模型编辑形成整个灾害场景。结果表明:平台模块设置科学、场景效果合理,有助于提升演练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87.
为更合理地进行应急方案比选,减少不确定因素和决策者偏好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构造了1种更加适应水利工程应急决策的模型。针对应急决策环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引入区间直觉模糊集表达评价信息,采用区间直觉模糊熵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构造备选方案两两比较矩阵,运用区间直觉模糊距离测度公式计算方案间的损益值;结合TODIM法计算各方案相对占优度并进行比较排序,确定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损失规避系数确定的前提下,选择任一区间直觉模糊距离公式都不影响方案的优劣排序,决策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8.
饮水的化学组分与地氟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法华  张景荣 《环境化学》1996,15(5):457-462
饮水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居民饮用水中的氟含量pH,Na^+,HCO^-3,As,B和矿化度呈正相关关系,与K^+,Ca^2+,Al^3+,Ba^2+,Si^4+呈负相关关系。地氟病的发病率不仅与饮水的氟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受饮水中其它组份的制榴,饮水中Ca^2+,Al^3+,Sr^2+,B,Si^4+,K^+,Ge^4+等组分的增高可抑制或减缓地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9.
本文提出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和光谱法测定Co、Sn、Cr、Mn、Fe、Pb、Al、Zn、Si、Da、Cu、Ca、Sr、Ti等14个元素.样品溶解(1)在聚四氟乙烯焖罐中,用硝酸加高氯酸溶解.(2)450℃灼烧灰化后,红黑油漆用盐酸溶解.白绿油漆用硝酸加氢氟酸溶解.溶解后样品配成每毫升5、1、0.2、0.05、0.01毫克溶液,直接滴入石墨炉中测定.光谱用硝酸锂溶液干渣法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干扰少.石墨炉法特征量为7×10~(-13)-8×10~(-11)g.  相似文献   
190.
细菌SOD对微生物紫外光辐射损伤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培养至对数中期的大肠杆菌、钝齿棒杆菌和啤酒酵母等3种微生物的细胞适度稀释液,分别涂布于培养皿上使受紫外光照射,在细胞受辐射后死亡率大于90%时停止照射,立即加入一定剂量的细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以观察SOD对微生物活力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SOD可使受辐照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且量效关系明显,而照前添加SOD则无上述效应.检测表明,紫外光照射可引发细菌的超弱发光,且该种超弱发光可因氧气的充入而瞬间增强,鲁米诺也能增强这种超弱发光,加入甘露醇对发光无影响.当紫外光照射后加入SOD能使发光强度大为减弱,表明此种超弱发光与的活动有关,并对SOD拮抗紫外线杀菌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