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132.
为理解人工林土壤磷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随降水格局的变化,研究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四川盆地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在旱季早期、旱季末期、雨季早期、雨季中期和雨季末期5个关键时期的输入、淋溶输出和截留过程.通过连续采样,分析了水溶性全磷(TDP)、水溶性有机磷(DOP)和溶解性反应磷(DRP).研究结果表明,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对TDP的截留量别为2.65和0.84 kg·hm-2·a-1,土壤TDP淋溶输出量分别为1.10和3.23 kg·hm-2·a-1,其中,截留和淋失的土壤DOP占TDP的84%以上.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的磷截留和淋溶输出过程主要集中于旱季早期、旱季末期和雨季早期,并且两地土壤DOP和TDP的淋溶输出量及桢楠林土壤DOP和DRP的截留量都随这3个时期呈显著增加趋势,马尾松林土壤DRP的截留量随5个时期呈递减趋势,且雨季早期的土壤DOP的截留量为-0.46 kg·hm-2,表现为净流失.桢楠人工林土壤在雨季中期和雨季末期的DRP也表现为净流失.桢楠林土壤DRP的输入量和截留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输出量与降水量不相关.马尾松林土壤DOP和DRP的输入量、土壤DOP的截留量和土壤DRP的输出量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磷的淋溶输出和截留量与对应磷组分的输入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马尾松林土壤DOP的截留量与DOP的输入量不相关.由此可见,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的淋溶输出形式以DOP为主,主要发生在旱季和雨季早期.  相似文献   
133.
针对IC反应器存在的启动时间较长的问题,对有关IC反应器的启动研究做一综述,为IC反应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4.
依照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共同要求,利用物元可拓理论构建了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运行指标的评价模型,并获取了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运行的14项评价指标在各评价等级上的关联度,将关联度与熵权法求得的指标权重值综合得到加权总关联度,继而确定待评单位的评价等级。通过实际应用与对比分析,证明了此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且操作简单、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可为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5.
为准确描述非饱和细尾矿砂内部含水率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解析方法求解了非饱和尾矿砂的二维Richards方程,探讨了解析求解过程中方程和求解区域简化的思路,介绍了非饱和细尾矿砂含水率空间分布的实验结果,采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了求解过程中引入的常数。研究结果表明:解析解具有无穷级数的形式,且级数的系数具有很好的收敛性,非饱和细尾矿砂含水率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布均近似服从指数函数,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误差收敛性明显,利用解析模型得到的各点含水率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均符合的比较好。所得解析公式能够很好地描述非饱和细尾矿砂内部含水率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6.
为提高相变调温防护服的阻燃性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系统开展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选取2种相变温度的相变微胶囊、2种阻燃基布,利用干法涂层工艺制备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选取2种阻燃剂,以45%和75%的比例涂覆在相变微胶囊涂层的表面,制成16种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基于锥形量热仪进行涂层织物阻燃性能测试,分析阻燃剂对涂层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阻燃整理的涂层织物相比,有机硅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42.22%,磷氮型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25.07%,并且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总热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另外,有机硅型阻燃剂明显降低了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量,而磷氮型阻燃剂有效地延长了织物开始释放热量的时间和热释放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因此,2种阻燃剂从不同角度优化了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提高了相变调温防护服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7.
李俊 《安防科技》2011,(12):9-11
认定起火部位是调查火灾原因的前提和基础.火灾现场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是火灾直接作用的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火灾发展的过程.因而,依据现场勘验中发现的火灾痕迹认定起火部位是最直接和真实的.本文重点阐述了根据现场勘验中发现的线索,认定起火部位的方法,对于当前提高火灾调查工作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8.
校园楼梯间作为踩踏事故的主要发生场所,该场所踩踏事故预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校园楼梯间事故案例分析踩踏的影响因素,结合多维度因素,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踩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达到有效预警的目的。本文随机选取4所样本校验证预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准确率达到90%以上,验证本研究有效,可为有效预警预防校园楼梯间踩踏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9.
李俊  周正伟  韩诚  邵川  吴军 《环境工程》2018,36(3):112-117
针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在大气污染控制和占用土地两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填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循环可持续填埋及资源化体系":运用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缩短有机垃圾稳定化周期,通过"城市矿山"开采和配套资源化技术重新释放填埋空间,形成填埋单元分区作业及定期循环利用的模式。该体系核心在于稳定化周期的缩减幅度。基于此,在实验室中采取腐殖土批次覆盖、预处理渗滤液回灌和厌氧+好氧联合运行的方式,构建了微元生物反应器填埋(ML)模拟装置。结果表明,跟传统生物反应器填埋(CL)相比,ML在渗滤液水质、垃圾生物稳定性和填埋气成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ML的时空转换率为1.28,表明其对填埋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效率高于传统生物反应器填埋。  相似文献   
140.
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 《劳动保护》2006,(1):44-45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使劳动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伤害的威胁。目前,我国每年事故死亡13多万人,伤残70余万人,职业病危害70多万人。如何应对职业伤害,给劳动者提供保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对职业伤害的补偿机制,从各国的实践来看,有几条途径:一是建立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二是雇主责任保险;三是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保险共存。在我国,是工伤保险与商业化的雇主责任保险并存。目前,雇主责任险的保费收入占整个保险公司的责任险保费收入的40%~50%。我国工伤保险的发展,必将促进雇主责任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