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2篇
综合类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露天矿边坡潜在破坏模式的识别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基于距离判别分析理论,结合露天矿边坡失稳的特点,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结构面倾角、结构面与边坡面的位置关系、地下水条件、岩体结构类型、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高度、边坡角等9个因素作为判别露天矿边坡潜在破坏模式的指标,建立露天矿边坡潜在破坏模式识别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以21个典型露天矿边坡的信息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的判别函数进行识别,并以回代估计法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学习后的模型误判率为0.05,即判别能力是高的。用所建立的模型判别某露天矿边坡的失稳模式,判别结果和期望结果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采空区稳定性分级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的特点,提出采用支持向量机理论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分级。根据分级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岩石的质量指标、地下可见水、地下水体、周边开采的影响、相邻空区的情况、工程布置、跨度、面积、高度、矿柱的尺寸及布置、埋藏深度和采空区的规格14个影响因子,建立了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支持向量机理论,选择有向无环图方式构造多类分类器,得到采空区稳定性分级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将该模型用于山东黄金矿业西山矿区的25个采空区进行分级,并与未确知测度方法的分级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于非等时序列的时数分离可以建立模型,但这种模型误差分析较困难。本文在残差GM(1,1)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时数分离残差模型,对误差进行修正。应用这种模型分析了德兴铜矿1#尾矿坝的渗流趋势,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大大提高预测精度,满足工程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综采工作面隔尘空气幕出口角度对隔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采工作面隔尘空气幕的出口角度是影响其隔尘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以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葛泉矿1528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空气幕不同出口角度下综采工作面气流流场及空气幕两侧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空气幕出口角度对其隔尘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调整空气幕出口角度,使气幕射流倾斜于产尘区,有利于提高空气幕的隔尘效果;并获得了阻止采煤机滚筒割煤时所产生的粉尘向司机工作区扩散的最佳空气幕出口角度,即出口角度在5°~10°范围,隔尘空气幕的工作效率较高,采煤机司机处的粉尘浓度最低,并通过现场试验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因失误分析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在分析人为失误致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建立了人为失误致因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对AHP模型的求解,对影响人因失误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并对排序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确定了评价因子的影响力排序,从而找出了影响人因失误的关键性因素和重要因素,为控制和减少人因事故制定有效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治理地下采空区,采用多孔球状药包爆破一次成充填井的方法充填采空区。为克服多孔球状药包爆破一次成井技术中夹滞性对成井深度的限制,从孔位参数、起爆方式、分层高度等多个因素改进设计,并在栾川洛钼集团三道庄矿区1354水平台阶面,进行现场对比试验,爆破一次成井深度成功突破到32 m。试验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减小夹滞性的优化方法是可行的,可有效减小成井中夹滞性的影响,提高爆破一次成井深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矿井人体舒适度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见性,建立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明、粉尘、噪声、着装感受、主观生理疲劳感受及主观心理疲劳感受九大评价指标,并对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进行改进,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将标准化方案引入模糊数学模型中,通过计算比较各方案的优劣;此外,与标准化方案的对比还可以验证各方案的可行性。将该方法应用到辰州矿业沃溪坑口的人体舒适度评价中,对3个不同中段的人体热舒适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标准值进行比对,所得评判向量为(0.862,0.777,0.633,0.831)。此结果表明,随着矿井中段位置的不断加深,舒适度显著下降,仅有16平处人体舒适度略高于标准值,深部42平处人体舒适度不符合井下环境标准,与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一致。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以在工程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微震灾害分级是判别及处理高风险采场的关键。为了预测并防治采空区失稳导致的灾害,结合用沙坝矿引进的IMS微震监测系统,首先统计矿山尺度的微震活动性特征,将主要采场进行分区。然后分析各分区的最大潜在震级及其重现时间、微震扩散率、微震劲度比、能量频次等特征。最后结合采场微震灾害风险性分级标准对各分区风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微震事件的能量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进行灾害风险性分级的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BP网络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影响岩爆的一些主要因素,如地应力大小、岩石抗压和抗拉强度、岩石弹性能量指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根据国内外一些岩石地下工程实例构造样本集,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爆预测模型.此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岩石地下工程,对岩爆的发生与否及烈度大小进行预测.实例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说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用沙坝断层滑移型微震事件群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利用空间聚类算法DBSCAN与S波、P波能量比(ES/EP)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得到开磷用沙坝矿2014年3—5月IMS微震监测系统数据库中F310断层附近的断层滑移型微震事件群。对微震事件群区域的微震事件活动率与时间分布特征、视体积与施密特数、b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震事件主要集中在每天的12时到14时,震级大于-0.5级的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每天的11时到16时;4月3—10日、5月2—9日和5月16—23日3个时间段内微震事件活动频繁,而且都具有施密特数时间序列曲线斜率增大、累积视体积曲线急剧下降、b出现下降的特性,表明这3个时间段断层区域岩体不稳定,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较大。相比于同等能量的爆破事件,断层滑移型微震事件更能诱发顶板冒落和矿柱坍塌甚至岩爆等灾害,分析其活动特征可为分析断层活动趋势提供有效的预判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