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臭氧预氧化处理葡萄酒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酒废水的季节性波动常造成生化处理系统不稳定,使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难以满足新的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研究了臭氧预处理工艺对葡萄酒废水的处理效果及主要控制参数,结果表明,单独的臭氧预氧化对COD几乎无去除效果,但对色度的去除可达到90%;采用O3/H2O2组合工艺可使COD的去除率提高4倍。经臭氧预处理的出水再采用SBR进行好氧处理时,出水COD能降至80 mg/L以下,COD的降解速度及程度都高于未经臭氧处理的稀释原水。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显示,经臭氧处理后,除麦芽糖成分被完全去除外,其他各种成分的数量变化不大;GC/MS对废水中多酚类有机物的分析显示,臭氧预处理可将大量难降解的多酚类有机物分解,从而有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出水达到更高的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分散剂在溢油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分散剂来控制海上溢油污染是常用的应急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油分散剂的发展历史、作用机理及其优越性,列出了分散剂用于溢油污染控制的实例。针对分散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施加分散剂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做环境风险评价。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加强与分散剂有关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g-C3N4掺杂量为13%的g-C3N4/Bi2WO6复合光催化剂,并使用SEM、XRD、XPS、BET、UV-Vis DR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其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g-C3N4均匀负载于Bi2WO6表面,形成了稳定的异质结结构.相比于g-C3N4和Bi2WO6,g-C3N4/Bi2WO6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在40 min的暗反应阶段对水中左氧氟沙星(LEV)的吸附效率为43.7%.g-C3N4/Bi2WO6对LEV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初始吸附阶段颗粒内...  相似文献   
14.
海洋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溢油事故会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以松木屑为原料,分别在300 ℃、400 ℃和500 ℃条件下,热解2 h制备生物炭,然后用盐酸对其改性,分析了改性前后生物炭对海水中石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和盐酸浓度对生物炭吸油性能的影响较显著,当热解温度为400 ℃、盐酸浓度为5 mol/L时生物炭对海水中石油的吸附量最大,达到1.96 g/g;改性后的生物炭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减小,表面官能团种类未发生明显改变,含氧官能团数量减少;改性生物炭对海水中石油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8)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99)。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开发经济、环保和除油效率高的海洋溢油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氯消毒的副产物(DBPs)主要以无机的亚氯酸根和氯酸根为主,其中亚氯酸根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在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应用二氧化氯的实践,分析了二氧化氯消毒无机副产物的产生及可行的去除方法,认为用亚铁还原法控制及去除亚氯酸根是一种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对硫化物还原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氧化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对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正确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维生物膜电极反应器(three-dimensional biofilm electrode reactor,3D-BER)并接种氢自养反硝化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其处理地下水中硝酸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的电极间距减小有利于硝酸氮的去除,但会增加亚硝酸氮积累的风险,适宜的极板间距为50 mm;去除硝酸氮的最佳电流强度范围为40~60 mA,最适进水硝酸氮浓度范围为35~50 mg·L~(-1),最佳进水pH的范围为7.5~8.5,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该条件下反应器运行效果稳定,不需外加氢源和碳源。通过与不接种氢自养反硝化菌的反应器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纯电化学作用对硝酸氮的还原作用也增强,但纯电化学反应在反应器脱氮过程中的比例远小于生物作用。3D-BER对硝酸氮的去除是由氢自养反硝化作用、电化学反应与部分异养反硝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溢油向岸滩漂移会造成海岸带人工构筑物的严重污染。采用混凝土片模拟滨海构筑物,研究投加生物柴油及营养对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施加生物柴油可以促进滨海构筑物上的石油进入水中,生物柴油施加量越大,构筑物上残余的石油量越小;同时施加生物柴油和营养能够促进海水中降解石油微生物的增殖和石油的降解;营养和微生物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投加2 mL和5 mL生物柴油的系统中石油的总去除率分别为37.5%和32.7%,表明生物柴油的投加量有一个适宜值。研究结果可为生物柴油-营养联合修复石油污染海岸带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吸油草对海水中柴油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柴油污染的海水为对象,研究了吸油草对海水中柴油的吸附、解吸规律,考察了海水盐度、温度和pH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根据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的分析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吸油草对海水中柴油的吸附及解吸均符合二级反应模式,达到吸附平衡仅需要10~20 min,而达到解吸平衡需要2~3 h,解吸平衡时间是吸附平衡时...  相似文献   
19.
海滩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探讨了油污染海滩的生物修复技术,以及适合采用该技术的海岸线类型。主要内容有:生物修复常用的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作用机理及在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各种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及最新研究动态。文章认为,溢油生物修复的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的生物修复技术应是多种方法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垂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体沉积物中的酸溶性硫化物 (AVS)极易与二价金属阳离子反应生成难溶金属硫化物 ,从而控制沉积物中二价有毒金属的化学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测定沉积物中的AVS和同步提取金属 (SEM) ,依据SEM AVS的比值可作为判定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良好指标 .通过对太湖梅梁湾 2个不同站点沉积物中AVS与SEM随深度分布的研究得出 :①AVS含量随着深度的加深先上升后降低 ,SEM含量随深度的加深呈逐渐降低趋势 ;②SEM AVS只在最表层 (0~ 2cm)大于 1,低于这一层都小于 1.③在表层沉积物 (0~ 2cm)中 ,可能存在重金属生物毒性效应 .但对于单个金属而言 ,Ni、Cu具有产生毒性作用的潜能 ,而Zn、Pb对沉积物中的生物不具有毒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