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34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对洗像过程中产生的洗像废液按照成分的不同进行分质处理。其中 ,有机废液采用高温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 ;无机废液根据主要成分的化学性质分别采用中和、氧化等方法进行处理。通过室内试验 ,确定了处理工艺的主要参数 ,并根据试验结果 ,利用废液处理站设施处理了 1.6 4t洗像废液。处理后排放的废水、废气均达到了国家有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52.
臭氧层变化与流行性脑膜炎及鼠疫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50~1989年间一系列有关资料进行分析,首次研究和报道了臭氧层变化、太阳活动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CM)及鼠疫(HP)传染病发病率流行周期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较长时段看,臭氧层变化、太阳活动与ECM、HP年发病率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从较短时段看,发病率的季节变化与某些气象因子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个解释这两类疾病周期流行机制的简单模型.  相似文献   
253.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间接分析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间接分析法按其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分类,进行简述,附引用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254.
通过规模为200L·h-1的连续动态实验,研究了臭氧预处理对砂滤出水浊度、颗粒数以及运行周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低剂量0.12mg·L-1的臭氧,就可以显著改善砂滤的运行性能.臭氧预处理可以使砂滤出水浊度和粒径范围为3~7μm的颗粒物(与隐孢子虫大小相当)含量分别从平均0.25NTU和584个mL-1下降到0.05NTU和72个mL-1,其它粒径范围的颗粒数也显著下降,砂滤周期延长了1倍.  相似文献   
255.
利用红外光谱对铁铈氧化物(Fe-Ce)吸附材料中的金属表面羟基(M-OH)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金属羟基在砷吸附中的作用.透射和原位温度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Fe-Ce表面存在丰富的M-OH,但M-OH含量随制备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少;Fe-Ce上的M-OH与一般金属氧化物的表面羟基特性存在显著不同,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构性羟基.对砷吸附前后的Fe-Ce材料进行透射FTIR表征,发现砷饱和吸附后M-OH的摇摆振动消失,同时生成了新的As-O振动峰,表明M-OH在砷的去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始吸附pH由9.0降至5 0只引起了吸附剂上As-O键的伸缩振动向高频略微偏移;综合FTIR结果可以推测,M-OH和砷阴离子发生了直接的表面络合,在不同的pH条件下均与砷形成了内层络和物.  相似文献   
256.
典型南方水源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及去除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超滤膜法对以东江为水源的深圳水库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物理分级表征,研究了2005年3~9月原水中DOM分子量分布的连续变化特性,以及各分子量范围的DOM组分与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此原水DOM中,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平均值为41.15%(以DOC计)),这说明东江原水中DOM主要以小分子量有机物为主,此分子量范围有机物所产生的THMFP在原水中所占比例均值为32.23%水处理研究表明,常规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对其DOC和THMFP的去除率均不高.对原水总DOC的贡献占第二位的是分子量在104~3×104之间的有机物(均值为24.07%),其对总THMFP的贡献率为29.09%,常规工艺对此分子量范围有机物去除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57.
采用Cu-Ag/Al2O3复合催化剂在低温下选择性催化氧化NH3.实验结果表明,Ag/Al2O3 和Cu/Al2O3分别具有高氧化活性和高N2选择性的优点;一定负载量范围内,Cu-Ag/Al2O3复合催化剂既具有高氧化活性(介于Ag/Al2O3和Cu/Al2O3之间),又具有Cu/Al2O3的高N2选择性,当反应温度为280℃时,Cu5%-Ag5%/Al2O3对NH3的氧化率大于96%,N2选择性大于95%.催化剂表面上形成的Ag2O颗粒及其大小是影响催化剂选择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8.
氧化锆负载树脂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火力发电厂废树脂为载体 ,制备了负载锆的水合氧化物氟离子吸附树脂 ,并探讨了该树脂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该树脂对氟离子的吸附和脱附与溶液的pH值有关 ,溶液 pH =3 .0时吸附效果较好 ,而溶液pH≥ 12 .0时脱附效果较好 .进行了该树脂对氟离子的吸附等温线试验 ,该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通过Langmuir型吸附等温得出的饱和吸附量Q0 为 714mg/g .利用该树脂对模拟火力发电厂含氟废水进行了处理 ,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59.
酵母菌处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酵母菌处理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与常规的生物处理技术相比 ,酵母菌技术有一些特长 .该技术的容积负荷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 8- 10倍以上 ,成功地应用于高含油油品加工废水等各种食品废水的处理 ,并在氨氮超过180 0 0mg/L的味精生产废水的处理中显示出了较好的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260.
使用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定量测定天然水体中5种微囊藻毒素(MC-RR、YR、LR、LA、LY)的分析方法。比较甲醇/三氟乙酸(TFA)水溶液与甲醇/磷酸两种流动相体系,待测物质的响应程度,结果发现,TFA作为缓冲溶液时,基线较磷酸稳定,因此,选择甲醇/TFA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比较不同TFA体积比例,待测物质的分离程度,结果显示,甲醇/0.02%的TFA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时,5种MCs含量的分离度较好。比较等度和梯度洗脱条件,发现,梯度洗脱条件5种MCs的分离度较等度洗脱条件好。该方法 MC-RR、YR、LR、LA、LY的最低检出限(LOD)分别为0.015、0.035、0.018、0.032和0.026μg/L,最低定量限(LOQ)分别是0.049、0.117、0.062、0.106和0.086μg/L。在0.10~1.50μg/m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9,实际水样回收率为73.9%~10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